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QTd的影响

杨乔淦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QT离散度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以及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张冠脉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曲美他嗪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以及心肌QT离散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6.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可明显降低QTd和QTcd(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改善心肌缺血以及QT离散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丙泊酚复合4 μg/L瑞芬太尼(R)组和丙泊酚复合0.4μg/L舒芬太尼(S)组,每组20例.采用分步达靶的方法,调节丙泊酚使BIS保持65以下.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BIS等指标.结果 两种麻醉诱导方法组间的SBP、DBP、MAP、HR、RPP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SBP、DBP、MAP值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更快速地回到气管插管3 min即回落到诱导后水平;R组HR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R无显著性变化;麻醉诱导后RPP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均有回升.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一样可作为麻醉诱导药物,但舒芬太尼较瑞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作者:韩冲芳;杨文曲;卢玉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联素、瘦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脂联素、瘦素变化,探讨其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实验用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高脂血症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实验对照组灌胃纯净水2 mL,1次/日;血脂康组灌胃血脂康1 000 mg/(kg·d),1次/日.观察6周后血脂、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血脂康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瘦素与灌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灌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康组动脉标本病理切片显示其病变情况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血脂康具有明确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吴冬梅;潘涛;施广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发病率高、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的疾病.长期血压增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引起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心、肾衰竭等,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宗智慧;冯亭亭;陈红艳;白芳;冯岩;孙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脑钠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西药常规治疗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8周.观察血浆NT-proBNP水平、心功能分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血浆NT-proBNP,血清TNF-α和l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心功能分级、LVEF和NT-proBNP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作用.

    作者:刘新灿;张正勋;陈晓玲;李胜军;王洪辉;张晓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96例临床分析

    目前公认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疾病等,其中糖尿病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06年12月一20lO年6月共收治经颅脑CT证实为脑梗死患者434例,其中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196例,并与同期收治的238例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银杏叶胶囊为阳性对照药,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方法.试验组354例,以血塞通软胶囊与银杏叶胶囊模拟剂进行治疗;对照组118例,以银杏叶胶囊与血塞通软胶囊模拟剂进行治疗,疗程28 d.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lHSS)、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及体征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半身不遂(下肢)、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头晕目眩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疗效综合分析,PPS分析病例453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FAS分析病例466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0%,PPS与FAS分析结果一致.在安全性方面,未明显副反应.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安全、有效.

    作者:吴琼粉;普俊学;王子幼;廖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缬沙坦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缬沙坦联合松龄血脉康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倒.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晨时顿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2粒/次,3次/日,共4周.监测用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缬沙坦合用松龄血脉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钠血症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血清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影响及静脉泵入5%氯化钠液对CHF合并低钠血症病人心功能的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性CHF病人2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低钠血症组.低钠血症组再分为对照组(未静脉泵入5%氯化钠液)和干预组(静脉泵入5%氯化钠液),观察3组病人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天数、随访6个月内再住院率、病死率及心功能,并评价静脉泵入5%氯化钠液的安全性.结果 低钠血症组较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再住院率高;与对照组比较低钠血症得到纠正,6个月内死亡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结论 低钠血症影响CHF病人预后,静脉泵入5%氯化钠液可使低钠血症病人心功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并且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李爱军;李利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牛磺酸对不同年龄组大鼠肺动脉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不同年龄大鼠肺动脉环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法,观察牛磺酸对30 mmol/L KCl引起的成年组,老年组大鼠肺动脉环收缩的影响.结果 在30 mmol/L KCl预收缩的肺动脉环上,老年组舒张率明显低于成年组(P<0.05).结论 牛磺酸对大鼠肺动脉环的舒张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考虑与钾通道数目活性减少有关.

    作者:刘炳功;郭晶;刘宇;赵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100 mg~300 mg,1次/日,口服;异山梨酯(消心痛)10 mg,3次/日,口服;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2粒/次,3次/日,口服.疗程为2周,随诊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能更有效的控制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静;徐新民;王末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卒中急性期空腹胃电图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空腹胃电图参数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体表胃电图检测1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及入院1周时空腹胃电参数变化,并与34名健康对照组相对比.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胃窦及胃体部胃电振幅明显降低,入院1周时两部位胃电振幅则升高接近正常水平.胃窦及胃体部两不同时间的胃电频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出血患者入院24 h胃窦及胃体部的胃电振幅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入院1周时已升高至正常水平.而脑梗死患者胃窦及胃体部两不同时间胃电振幅与正常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胃窦、胃体部的蠕动频率未见明显改变,而胃窦、胃体部的蠕动强度受到抑制,且不同性质的脑卒中类型对胃动力的影响亦不相同,其中脑出血患者胃窦、胃体部的蠕动强度降低尤为明显.

    作者:唐明;安朋朋;杨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复康口服液对大鼠力竭性损伤心脏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力竭组、用药组、实验组,每组8只.采用Thomas方法通过力竭性游泳运动建立心脏损伤动物模型.HRV测定包括: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以及LF/HF.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力竭组与对照组相比:TP显著降低,LF及LF/HF值明显增高,HF降低明显;实验组与力竭组相比:心率明显减慢,TP显著升高,HF明显升高,LF/HF值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LF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复康口服液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减弱心迷走张力的降低而发挥.

    作者:康新建;曹雪滨;徐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作者:黄燕;陈浩波;林本;李福祥;古志辉;李又佳;周伟坤;陈东梅;莫俊宁;林俏明;李妙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扩张型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确有疗效,对改善心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调节作用.

    作者:闫守成;高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氯丙嗪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目的 建立氯丙嗪灌胃染毒大鼠致死模型研究染毒致死大鼠体内各脏器氯丙嗪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6只.体重200 g±10 g经灌胃匀速注入6LD50(1 350 mg/kg)氯丙嗪.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心、肝、脾、肺、肾、心血等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丙嗪含量.结果 大鼠在氯丙嗪灌胃后均出现体温降低,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于染毒后10 h~11 h死亡.各脏器组织氯丙嗪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胃>肝>肺>脑、脾、肾、心>心血.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氯丙嗪法医毒物动力学及中毒案件的法医学研究.氯丙嗪中毒(死)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心血、胃外,应采肺、肝、脑、脾、肾、心等检材,进行全面毒物分析,并结合症状及体征发现进行综合判定.

    作者:马亚男;王军义;尉志文;狄宗仁;炱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

    目的 了解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太原市区内四所医院心内科1999年-2003年收治的太原地区16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整理来自山西气象中心提供的太原地区1999年-2003年每日的平均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各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 当日的气压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3),并且气压的滞后性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当日气温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气温的滞后性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当日的平均相对湿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当日的平均风速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6);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无滞后性影响,降水量未进入模型.结论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影响,但非线性相关,并且气压和气温有滞后性影响.

    作者:冯巧爱;张水旺;陈洁;陶金海;李国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舌象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对舌象的认识,从理论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医论舌则常与营养不良、贫血、消化道病变等联系在一起来认识,且从局部炎症等考虑较多,并在口腔病学中论述较详,但特异性疗法不多.中医舌象常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痰湿以及脏腑、经络病变联系起来考虑.

    作者:高利;刘萍;罗玉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对比剂的神经毒性浅析

    对比剂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广泛用于血管和空腔脏器显影,血管内注射对比剂重要的并发症包括特异质(过敏)反应、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肾衰和神经毒性效应.对比剂的过敏反应和肾毒性已有不少报道,但是目前对比剂的神经毒性还鲜有报道,尤其是国内.

    作者:陆海欧;石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清热化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热化瘀组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增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2 d、4 d、7 d、14 d、21 d五个时间点巢蛋白(Nestin)及5-溴脱氧尿苷(BrdU)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热化瘀组大鼠在第2天、第4天、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缺血半暗带Nestin和BrdU阳性表达分别于再灌注7 d和14 d达高峰(P<0.05),以后表达逐渐减弱;清热化瘀组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大鼠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P<0.05);并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大鼠缺血半暗带的BrdU阳性细胞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损伤可激活神经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和表达.清热化瘀方可以促进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作者:胡跃强;唐农;刘泰;刘尊敬;毕方方;胡玉英;范立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7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选择标准的该病患者1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予温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66例用波依定或施慧达,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疗效优于单纯用波依定或施慧达.

    作者:李变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