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施海婷

关键词:天智颗粒, 血管性痴呆, 长谷川痴呆评定量表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天智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同时口服喜得镇;对照组口服喜得镇治疗,每次1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量表评分、临床症状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天智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方法 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治疗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改善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浓度.

    作者:马京炬;亢惠兰;郑跃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单纯T2DM组50例,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50例,分别测定血清抵抗素、hs-CRP及血脂等指标,以50名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 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99±7.13)ng/mL、(4.97±2.88)mg/L,高于单纯T2DM组的(12.98±6.15)ng/mL、(3.61±1.49)mg/L,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4.46)ng/mL及(1.34±0.95)mg/L,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脂水平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外,其余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T2DM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304,P<0.05),而与血脂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抵抗素及hs-CRP可能作为炎症因子参与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动态检测及时干预,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钟国权;杨彩娴;周秀琴;王欢;蔡凯;潘桂琼;李介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

    目的 了解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太原市区内四所医院心内科1999年-2003年收治的太原地区16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整理来自山西气象中心提供的太原地区1999年-2003年每日的平均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各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 当日的气压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3),并且气压的滞后性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当日气温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气温的滞后性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当日的平均相对湿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当日的平均风速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6);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无滞后性影响,降水量未进入模型.结论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影响,但非线性相关,并且气压和气温有滞后性影响.

    作者:冯巧爱;张水旺;陈洁;陶金海;李国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用超声造影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肾脏血流灌注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检测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灌注.方法 以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为指标,将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早期肾损害组(14例)与早期肾损害组(9例),分别对高血压患者及13名正常人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并定量分析,参数包括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与曲线下面积.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无早期肾损害组达峰时间延长、曲线尖度减低,早期肾损害组达峰时间延长,峰值强度、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早期肾损害组比较,早期肾损害组达峰时间延长,峰值强度、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有、无早期肾损害时都存在着肾血流灌注异常,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肾血流灌注异常,为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方法.

    作者:麻静平;王健;史凯玲;吴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止颤汤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尿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止颤汤对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后帕金森病(PD)大鼠尿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NSC移植后存活及定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脑内定向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经NSC移植后予止颤汤灌胃.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D大鼠尿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结果 止颤汤可以提高NSC移植后PD大鼠尿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并改善其行为学.结论 止颤汤可能促进PD大鼠脑内NSC移植后的存活,并且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功能,同时抑制DA排泄,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宋杰;施慧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卒中急性期空腹胃电图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空腹胃电图参数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体表胃电图检测1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及入院1周时空腹胃电参数变化,并与34名健康对照组相对比.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胃窦及胃体部胃电振幅明显降低,入院1周时两部位胃电振幅则升高接近正常水平.胃窦及胃体部两不同时间的胃电频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出血患者入院24 h胃窦及胃体部的胃电振幅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入院1周时已升高至正常水平.而脑梗死患者胃窦及胃体部两不同时间胃电振幅与正常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胃窦、胃体部的蠕动频率未见明显改变,而胃窦、胃体部的蠕动强度受到抑制,且不同性质的脑卒中类型对胃动力的影响亦不相同,其中脑出血患者胃窦、胃体部的蠕动强度降低尤为明显.

    作者:唐明;安朋朋;杨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原因.方法 选取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做DSA检查分析出血原因.结果 13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患者未发现颅内血管病变.结论 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旱行DSA检查,提高治愈率.

    作者:郑玉恒;张璟义;吴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PCI围术期单次高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对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有无影响.方法 入选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术前24 h内均给予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PCI后24 h测血栓弹力图,3 d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结果 术后24 h、3 d时两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作者:李馨;刘云宝;黄超联;苗立夫;李莉娜;孙晓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天智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同时口服喜得镇;对照组口服喜得镇治疗,每次1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量表评分、临床症状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天智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施海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养心氏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养心氏片治疗,对照组予美西律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氏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作者:赵晓娣;付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36例急性重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用14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的药物.

    作者:童小文;朱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黄芪皂甙Ⅳ联合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Livin、Caspase-9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Livin、Caspase-9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联合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处理.BMSCs组于造模后3 h移植BMSCs.联合组既移植BMSCs,又给予黄芪皂甙Ⅳ治疗.观察缺血72 h后,各组神经功能评分,PKH-26标记的移植BMSCs分布,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Livin、Caspase-9蛋白的表达,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PKH-26标记的BMSCs在海马有表达.各组中联合组神经功能恢复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和BMSCs组均可上调Livin蛋白表达(P<0.05),下调Caspase-9蛋白表达(P<0.05),降低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教(P<0.05),以联合组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 黄芪皂甙Ⅳ联合BMsCs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协同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促进BMSCs上调Livin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9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莹;李文嫒;杨春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96例临床分析

    目前公认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疾病等,其中糖尿病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06年12月一20lO年6月共收治经颅脑CT证实为脑梗死患者434例,其中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196例,并与同期收治的238例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点按金门穴配合康复治疗和患肢管理防治脑卒中后足下垂

    目的 探讨运用点按金门穴配合康复治疗和患肢管理防治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新措施.方法 对52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早期进行足下垂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方式,分别在仰卧位、坐位进行踝背曲评分,其中仰卧位显效6例,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坐位显效2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5%.结论 点按金门穴配合康复治疗和患肢管理是防治脑卒中后足下垂安全有效.

    作者:栾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后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和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照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QL)评分和P300检查.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MMSE、ADL、Q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300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尤为显著(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作者:方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45例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确诊脑梗死并超声确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阿托伐他汀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和12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检测血脂及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hs-CRP),观察脑卒中复发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含量均下降(P<0.05),治疗组在降低hs-CRP方面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调脂、降低炎症指标hs-CRP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作者:康健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病人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常规控制心力衰竭治疗(利尿、扩血管、改善心室重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微量泵泵入0.375μg/(kg·min)持续泵入72 h.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左宣射血分数提高.且临床总有效率为9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米力农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

    作者:韩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对比剂的神经毒性浅析

    对比剂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广泛用于血管和空腔脏器显影,血管内注射对比剂重要的并发症包括特异质(过敏)反应、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肾衰和神经毒性效应.对比剂的过敏反应和肾毒性已有不少报道,但是目前对比剂的神经毒性还鲜有报道,尤其是国内.

    作者:陆海欧;石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氯丙嗪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目的 建立氯丙嗪灌胃染毒大鼠致死模型研究染毒致死大鼠体内各脏器氯丙嗪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6只.体重200 g±10 g经灌胃匀速注入6LD50(1 350 mg/kg)氯丙嗪.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心、肝、脾、肺、肾、心血等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丙嗪含量.结果 大鼠在氯丙嗪灌胃后均出现体温降低,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等症状,于染毒后10 h~11 h死亡.各脏器组织氯丙嗪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胃>肝>肺>脑、脾、肾、心>心血.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氯丙嗪法医毒物动力学及中毒案件的法医学研究.氯丙嗪中毒(死)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心血、胃外,应采肺、肝、脑、脾、肾、心等检材,进行全面毒物分析,并结合症状及体征发现进行综合判定.

    作者:马亚男;王军义;尉志文;狄宗仁;炱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银杏叶胶囊为阳性对照药,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方法.试验组354例,以血塞通软胶囊与银杏叶胶囊模拟剂进行治疗;对照组118例,以银杏叶胶囊与血塞通软胶囊模拟剂进行治疗,疗程28 d.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lHSS)、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及体征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半身不遂(下肢)、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头晕目眩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疗效综合分析,PPS分析病例453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FAS分析病例466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0%,PPS与FAS分析结果一致.在安全性方面,未明显副反应.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滞证安全、有效.

    作者:吴琼粉;普俊学;王子幼;廖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