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新;肖永祺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和治疗组(缬沙坦联合疏血通).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治疗后两组BUN、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早期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王先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d、90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潘宁;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宣导泻肺饮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影响.方法 60只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贝那普利(洛汀新)组、中药+洛汀新组.各造模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电磁流量计法和左心室插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放免法测定血策ANP、ALD、Ang Ⅱ浓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洛汀新组、中药+洛汀新组心率减慢明显,血浆ANP、ALD、Ang 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药+洛汀新组在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LV+dp/dt_max)、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等指标改善较其他处理组更加明显(P<0.05或P<0.01),中药大剂量组比中药小别量组在DBP、MAP、LVSP、LV+dp/dt_max、SV、CO、SVI、CI等指标上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结扎)法所致心衰大鼠心功能下降,血浆ANP、ALD、Ang Ⅱ分泌增加;宣导泻肺饮可以改善心功能并抑制血浆ANP、ALD、Ang Ⅱ过度分泌.
作者:杨祥坤;许国振;潘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与温阳补肾法治疗EAE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髓鞘碱性蛋白(MBP)68-86免疫诱导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免疫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取大鼠脑白质与脊髓,采用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APP及GAP-4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第7天,激素和左归丸均能升高EAE大鼠脊髓中APP和脑白质中APP mRNA的过低表达(P<0.05或P<0.01),且在脊髓中二者对APP的调节优于右归丸(P<0.05);第14天,左归丸显著调节脑白质中APP mRNA的过高表达、脊髓中APP mRNA的过低表达(P<0.05或P<0.01),作用优于右归丸(P<0.05).免疫后第7天,激素与左归丸显著上调EAE大鼠脑白质和脊髓中GAP-43水平(P<0.05或P<0.01),在脊髓中二者作用优于右归丸(P<0.01),右归丸显著下调脑白质中GAP-43 mRNA的表达(P<0.05);第14天,激素与左归丸显著抑制脑白质中GAP-43的过高表达(P<0.05);第28天,激素组与左归丸组脑白质中GAP-43水平低于模型组与右归丸组(P<0.01).结论 左右归丸对EAE大鼠脑白质和脊髓中APP和GAP-43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均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左归丸的作用明显优于右归丸.
作者:王义周;寇爽;闫翠翠;郑琦;张琪;赵晖;王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及脑脊液(CSF)中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监测SAH后3 d、7 d、14 d、21 d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对比研究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中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随病程延长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均逐渐降低,CSF中较血液中下降迅速,治疗组较对照组CSF中下降速度更快,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对SAH后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有显著影响,对SAH后抗纤溶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鱼海;杨金锁;张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头面部望诊在预测及诊断脑梗死中的规律.方法 通过对头面部望诊信息的采集,并与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相对照,进行统计分析,归纳脑梗死患者头面部望诊与颅脑MRI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76例望诊有异常的患者行即刻头颅MRI检查,确诊患有脑梗死者13例;63例望诊有异常的头颅MRI阴性患者中,6个月后行头颅MRI检查,新出现脑梗死者3例;第6个月时段的60例望诊有异常的头颅MRI阴性患者中,1年后行头颅MRI检查,新出现脑梗死者5例.76例望诊有异常的患者病例纳入时及纳入1年后出现脑梗死总计21例(27.6%).结论 头面部望诊具有预测和诊断脑梗死存在的价值.
作者:殷建明;罗陆一;张卫斌;杨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就诊和健康体检成年人2478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对照组和NAFLD组.分析NAFLD合并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NAFLD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相关性.结果 NAFLD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NAFLD组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和代谢综合征分别为51.80%,32.76%,37.22%,39.28%,24.53%,45.97%,显著高于对照组.NAFLD组合并心脑血管病较无NAFLD组显著增高,NAFLD合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显著相关.结论 NAFLD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组分集聚,合并心脑血管病显著增高;随着MS组分聚集数增多,有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危险性增大的趋势.
作者:张宏伟;赵民;刘秀敏;安凤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实质和/或间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和男性青壮年.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24种以上,以肠道病毒如柯萨奇B族病毒(CVB)、流感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多见.其中柯萨奇B族病毒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毒.
作者:李锐;党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的联合降压方案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地尔硫卓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人45例.结果 调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且随着治疗的继续达标率还有增加,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费用较调整前亦有减少(P<0.01),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所增多,但无不能耐受而需要调整用药者.随访期间病人未有严重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结论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治疗有效,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未有严重的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病人的依从性高.
作者:沈建宏;谢仁兵;周文杰;郭江宏;石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水平,探讨OSAHS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OSAHS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OSAHS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OSAHS肥胖组(BMI≥28 kg/m2)25例,OSAHS非肥胖组(BMI<28 kg/m2)2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7h的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颈围、腹围、腰围、臀围,计算BMI、腰臀比(WHR).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仪监测血糖.结果 OSAHS组血糖、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OSAHS肥胖组较对照组差异更明显.OSAHS组颈围、腹围、腰围、BMI、W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水平与AHI、低SaO2、SaO2 < 90%时间、颈围、腹围、腰围、BMI、WHR呈正相关,与平均SaO2呈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可能促进OSAHS的发生发展.
作者:范继秀;任寿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海平面高度下,人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1mmHg=O.133 kPa)或运动时MPAP>30 mmHg的一种病理状态[1].它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一种疾病[2].
作者:周谦;秦太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对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pcDNA3.1-VEGF165重组质粒,并瞬时转染至HUVEC,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激活细胞模型.同时,制备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作用于转染后的HU-VE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Griess反应法测定细胞上清NO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eNOS的表达.结果 活血益气方不仅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表达VEGF蛋白,还可以促进其分泌NO及eNOS.活血方和益气方单用均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细胞分泌NO,但对eNOS的分泌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活血益气方对VEGF信号通路具有促进作用.活血方药和益气方药在这方面均起主要作用,全方作用优于拆方各组.活血益气方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从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提高血管通透性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冬梅;陈萌;吴爱明;娄利霞;李丽娜;吕烯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口服稳心颗粒联合中药泡脚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2例房颤致下肢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联合治疗,在稳定心脏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栓塞进一步加重,同时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明显减少截肢率,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尚连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同时监测心电图.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萄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周建岭;马亭;倪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癫痫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全球现有约5千万例癫痫病人[1].在中国这个数字近900万,每年中国新增癫痫病人40万左右.据统计癫痫所伴发的情绪障碍发病率为30%~70%[2-4],在情绪障碍中,又以抑郁为常见[5].所以临床对癫痫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癫痫发作控制和症状缓解,更要改善癫痫伴发的抑郁情绪,提高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I).
作者:蒋国卿;王炯妹;范明月;吕静静;张会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两种剂量的绿茶多酚对慢性脑低灌注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以探讨绿茶多酚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生理盐水组、2VO+GTP100组[绿茶多酚100 mg/(kg·d)]、2VO+GTP400组[绿茶多酚400 mg/(kg·d)].采用大鼠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结扎后从第4周开始给药,给药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 mRNA的表达.结果 绿茶多酚缩短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逃逸潜伏期,使大鼠在平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绿茶多酚减少海马组织的MDA含量,增强SOD活性,但对AchE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400 mg/(kg·d)剂量的绿茶多酚增强海马组织Nrf2 mRNA的表达.结论 绿茶多酚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后的认知功能损害,减轻海马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抗氧化能力,尤其是400 mg/(kg·d)的剂量,但对胆碱能系统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徐艳;章军建;杨英;刘晖;张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2例.两组患者予常规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常规滴注纳洛酮、尼莫地平、地塞米松、脱水降颅压、预防并发症、改善心脑循环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例数、死亡例数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短;发生迟发性脑病、死亡例减数少.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作者:李青兰;亢春生;李海洋;赵宇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aspase-3抑制剂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颈内动脉穿刺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38只)模型制作后腹腔注射Caspase-3抑制剂 Z-VAD-FMK(10 μmol/L,0.3 mL);对照组(38只)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正常组(16只)未进行任何处理.72 h记录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等脑损伤指标;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 Caspase-3抑制剂可降低大鼠死亡率(47.4%vs28.9%,P<0.05),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P<0.05),但对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细胞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可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
作者:高新伟;李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溶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B组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减少次数明显优于A组(P<0.05或P<0.01),心肌总缺血负荷减少量也优于A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佳,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谭健强;冯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成年实验犬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梗死模型,两组于建模6h后用微导管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巴曲酶5 BU及生理盐水10 mL,用药结束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检查血管再通情况.同时两组分别在溶栓前30 min及溶栓后120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的血管数分别为10支和1支,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0.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实验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溶栓前后PT、AP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鹏;高志强;李云涛;戴瑛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