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赵民;刘秀敏;安凤杰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UAP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扩冠、抗凝和抗血小板,调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冻存,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抗炎作用可以稳定UAP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费瑜;苏晓明;王朋;王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发病规律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年间住院的1139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的季节、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男性598例高于女性541例,各个季节中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均小于男性2岁.夏季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较冬春季明显减少(P<0.05);夏秋季变化时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女性变化不大(P>0.05);秋冬季变化时女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男性变化不大(P>0.05);秋季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51岁~60岁较61岁~70岁的人群发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更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性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异.
作者:范小璇;赵晓平;张毅;周振国;方永军;柏鲁宁;畅涛;侯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及脑脊液(CSF)中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监测SAH后3 d、7 d、14 d、21 d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对比研究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中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随病程延长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均逐渐降低,CSF中较血液中下降迅速,治疗组较对照组CSF中下降速度更快,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对SAH后血液及CSF中D-二聚体有显著影响,对SAH后抗纤溶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鱼海;杨金锁;张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眩晕宁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 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
作者:李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轻、中度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用简明智力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DS)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生活能力进行评价,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HDS评分、MMSE评分在治疗后均升高,ADL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HDS评分、MMSE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较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疗效显著,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VD的联合用药.
作者:许珂;王克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头面部望诊在预测及诊断脑梗死中的规律.方法 通过对头面部望诊信息的采集,并与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相对照,进行统计分析,归纳脑梗死患者头面部望诊与颅脑MRI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76例望诊有异常的患者行即刻头颅MRI检查,确诊患有脑梗死者13例;63例望诊有异常的头颅MRI阴性患者中,6个月后行头颅MRI检查,新出现脑梗死者3例;第6个月时段的60例望诊有异常的头颅MRI阴性患者中,1年后行头颅MRI检查,新出现脑梗死者5例.76例望诊有异常的患者病例纳入时及纳入1年后出现脑梗死总计21例(27.6%).结论 头面部望诊具有预测和诊断脑梗死存在的价值.
作者:殷建明;罗陆一;张卫斌;杨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患者诊断和相关洽疗.方法 30例头晕患者进行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糖,心电图、脑电图、BAEP、颈部动脉彩超、头CT/头核磁共振成像、心理量表检查无阳性者加HUTT检查阳性后,给予美托洛尔、脑心通治疗和健康教育.结果 头晕HUTT检查试验阳性者中,血管减压型20例,混合型9例,心脏抑制型1例.结论 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由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所致,但并不出现晕厥发作,这类患者应重视倾斜试验检查.避免误诊误治.美托洛尔治疗、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健康教育,脑心同治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建仲;董改英;胡风云;张冀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 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 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作者: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孙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6月收住本院确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54例,其中301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了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7 d; 253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了低分子肝素(LMWH)0.4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3d~7d.观察两组治疗15d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与LMWH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介入治疗、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我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不劣于LMWH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孙晋亮;贾永平;吕吉元;孙建辉;柯海燕;邵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d、90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潘宁;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就诊和健康体检成年人2478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对照组和NAFLD组.分析NAFLD合并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NAFLD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相关性.结果 NAFLD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NAFLD组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和代谢综合征分别为51.80%,32.76%,37.22%,39.28%,24.53%,45.97%,显著高于对照组.NAFLD组合并心脑血管病较无NAFLD组显著增高,NAFLD合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显著相关.结论 NAFLD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组分集聚,合并心脑血管病显著增高;随着MS组分聚集数增多,有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危险性增大的趋势.
作者:张宏伟;赵民;刘秀敏;安凤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钠浓度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ASTEMI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即刻、24 h、48 h血清钠离子浓度(Na+)分为3组,血钠大致正常组(正常组)Na+ > 130 mmol/L 50例;轻度低钠组(轻度组)Na+120 mmol/L~130 mmol/L,56例;重度低钠组(重度组)Na+ <120 mmol/L 14例.比较各组心肌酶及住院事件(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重度组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住院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中死亡5例,其血钠浓度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 在ASTEMI中出现的低钠血症与患者住院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尤其与病死率相关.低钠血症可能是ASTE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作者:杨云仙;廉滋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癫痫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全球现有约5千万例癫痫病人[1].在中国这个数字近900万,每年中国新增癫痫病人40万左右.据统计癫痫所伴发的情绪障碍发病率为30%~70%[2-4],在情绪障碍中,又以抑郁为常见[5].所以临床对癫痫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癫痫发作控制和症状缓解,更要改善癫痫伴发的抑郁情绪,提高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I).
作者:蒋国卿;王炯妹;范明月;吕静静;张会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两种剂量的绿茶多酚对慢性脑低灌注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以探讨绿茶多酚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生理盐水组、2VO+GTP100组[绿茶多酚100 mg/(kg·d)]、2VO+GTP400组[绿茶多酚400 mg/(kg·d)].采用大鼠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结扎后从第4周开始给药,给药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 mRNA的表达.结果 绿茶多酚缩短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逃逸潜伏期,使大鼠在平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绿茶多酚减少海马组织的MDA含量,增强SOD活性,但对AchE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400 mg/(kg·d)剂量的绿茶多酚增强海马组织Nrf2 mRNA的表达.结论 绿茶多酚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后的认知功能损害,减轻海马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抗氧化能力,尤其是400 mg/(kg·d)的剂量,但对胆碱能系统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徐艳;章军建;杨英;刘晖;张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中有58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瘤体包裹加固术,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良好51例,较差8例,死亡1例.结论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应用广泛、术式成熟,术中仔细解剖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保护重要穿通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部分病例可应用冀点、纵裂联合入路或对侧冀点入路.
作者:杨忠平;石斌;刘跃亭;范益民;高海平;王景云;孙之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尼莫同片;对照组34例,服用尼莫同片.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总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 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疗效、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敏;王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102例冠心病支架植入1年的病人根据是否服用泮托拉唑分为泮托拉唑组及非泮托拉唑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7.7%,非泮托拉唑组为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3.8%,非泮托拉唑组为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泮托拉唑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泮托拉唑与氯吡格雷合用是安全的,并且服用泮托拉唑可以减少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作者:李阿平;樊秋艳;秦树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的联合降压方案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地尔硫卓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人45例.结果 调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且随着治疗的继续达标率还有增加,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费用较调整前亦有减少(P<0.01),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所增多,但无不能耐受而需要调整用药者.随访期间病人未有严重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结论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治疗有效,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未有严重的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病人的依从性高.
作者:沈建宏;谢仁兵;周文杰;郭江宏;石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成年实验犬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梗死模型,两组于建模6h后用微导管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巴曲酶5 BU及生理盐水10 mL,用药结束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检查血管再通情况.同时两组分别在溶栓前30 min及溶栓后120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的血管数分别为10支和1支,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0.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实验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溶栓前后PT、AP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鹏;高志强;李云涛;戴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B组),治疗24周,比较两组血脂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升高HDL-C,B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升高HDL-C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作者:郭锦军;鞠延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