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平;樊秋艳;秦树琴
目的 观察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与温阳补肾法治疗EAE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髓鞘碱性蛋白(MBP)68-86免疫诱导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免疫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取大鼠脑白质与脊髓,采用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APP及GAP-4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第7天,激素和左归丸均能升高EAE大鼠脊髓中APP和脑白质中APP mRNA的过低表达(P<0.05或P<0.01),且在脊髓中二者对APP的调节优于右归丸(P<0.05);第14天,左归丸显著调节脑白质中APP mRNA的过高表达、脊髓中APP mRNA的过低表达(P<0.05或P<0.01),作用优于右归丸(P<0.05).免疫后第7天,激素与左归丸显著上调EAE大鼠脑白质和脊髓中GAP-43水平(P<0.05或P<0.01),在脊髓中二者作用优于右归丸(P<0.01),右归丸显著下调脑白质中GAP-43 mRNA的表达(P<0.05);第14天,激素与左归丸显著抑制脑白质中GAP-43的过高表达(P<0.05);第28天,激素组与左归丸组脑白质中GAP-43水平低于模型组与右归丸组(P<0.01).结论 左右归丸对EAE大鼠脑白质和脊髓中APP和GAP-43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均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左归丸的作用明显优于右归丸.
作者:王义周;寇爽;闫翠翠;郑琦;张琪;赵晖;王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 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 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作者: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孙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UAP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扩冠、抗凝和抗血小板,调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冻存,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抗炎作用可以稳定UAP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费瑜;苏晓明;王朋;王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口服稳心颗粒联合中药泡脚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2例房颤致下肢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联合治疗,在稳定心脏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栓塞进一步加重,同时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明显减少截肢率,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尚连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对各种疾病引发的中量到大量心包积液进行导管持续引流,改善临床心包填塞及心功能不全是积极有效的.心尖部穿刺引流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治疗方法.心包穿刺部位放置引流管有不同的部位,心包穿刺部位不同,放置引流管型号不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也就不同.本文就心包积液心尖部持续引流的合并症进行分析.
作者:刘广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发病规律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年间住院的1139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的季节、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男性598例高于女性541例,各个季节中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均小于男性2岁.夏季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较冬春季明显减少(P<0.05);夏秋季变化时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女性变化不大(P>0.05);秋冬季变化时女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男性变化不大(P>0.05);秋季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51岁~60岁较61岁~70岁的人群发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更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性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异.
作者:范小璇;赵晓平;张毅;周振国;方永军;柏鲁宁;畅涛;侯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轻中度初发高血压患者,服用比索洛尔片4周后,采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评价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24 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PV显著降低(P<0.05),HRV时域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比索洛尔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升高高血压患者的HRV.
作者:李建微;姚凤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冲剂试验性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4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0例口服益气化瘀冲剂,每日1剂(1袋),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120例口服安慰剂(颗粒冲剂),每日1剂(1袋),分早晚两次服.两组试验期间均以常规西药抗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2个月为1个试验疗程,然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在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下肢水肿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5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选择,且具有安全性.初步证实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宝元;任秀英;杨阳;冯伟;董印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患者各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肝性脑病各期患者48例,取血4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GRP含量.结果 各期肝性脑病CGRP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性脑病逐渐进展,血浆CGRP含量也呈进行性升高(P<0.01).结论 测定血浆CGRP含量可作为判断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其含量的变化对肝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保元;林艾花;于和平;任秀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下肢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膝过伸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病人给予45 d的规范的康复治疗,并给予下肢穴位按摩,对照组病人只给予45 d的规范康复治疗.结果 入组45 d时,观察组病人膝过伸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下肢穴位按摩可以有效防止膝过伸的发生.
作者:谭永霞;戚晓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自1957年Schwarz和Flotz证实硒能够预防生物体的特异性营养缺乏状态,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之后,硒的营养价值与机体缺硒性疾病的研究广泛受到人们重视.研究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和机体血硒含量相对缺乏有关,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硒确定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1988年我国营养协会将硒列为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目前认为硒在体内具有抗氧化、促进免疫、清除自由基、调控基因表达、促进基础代谢等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有重要的调节或保护作用[1].
作者:潘兴寿;李天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海平面高度下,人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1mmHg=O.133 kPa)或运动时MPAP>30 mmHg的一种病理状态[1].它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一种疾病[2].
作者:周谦;秦太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的急诊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典型的心肌梗死有胸骨上、中段之后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有心电图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心肌酶学、肌钙蛋白变化,很容易诊断.但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心肌梗死则易导致误诊,漏诊,贻误治疗,危及生命[1].
作者:谢立新;肖永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4.215,P<0.05);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4.736,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心慌、失眠、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小,按Lown Wolf分级心电图检查可降级.
作者:白艳荣;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d、90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潘宁;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cTnI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根据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分为正常组(n=68)和升高组(n=60),对两组的临床预后随访分析.结果 cTnI升高组在随访期间死亡、病情加重、年住院次数>2次、年住院时间>30 d的例数较cTnI正常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TnI升高组患者较cTnI正常组的预后差.
作者:陈焕梅;张雪娥;张巧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钠浓度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ASTEMI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即刻、24 h、48 h血清钠离子浓度(Na+)分为3组,血钠大致正常组(正常组)Na+ > 130 mmol/L 50例;轻度低钠组(轻度组)Na+120 mmol/L~130 mmol/L,56例;重度低钠组(重度组)Na+ <120 mmol/L 14例.比较各组心肌酶及住院事件(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重度组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住院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中死亡5例,其血钠浓度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 在ASTEMI中出现的低钠血症与患者住院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尤其与病死率相关.低钠血症可能是ASTE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作者:杨云仙;廉滋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调气通络法对血瘀证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CCCI诊断明确,属于血瘀证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在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基础上,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调气通络方与西药尼莫地平治疗21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用药前后血清MMP-2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MMP-2水平相当(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血清MMP-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血清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气通络方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降低MMP-2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臧运华;郑志轩;苑奇志;唐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肌实质和/或间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和男性青壮年.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24种以上,以肠道病毒如柯萨奇B族病毒(CVB)、流感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多见.其中柯萨奇B族病毒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毒.
作者:李锐;党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口服,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输注,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杨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