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硒与慢性血管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潘兴寿;李天资

关键词:血硒含量, 慢性, 血管性, 疾病关系, 必需微量元素, 膳食营养素, 世界卫生组织, 生物体内, 机体, 调控基因表达, 清除自由基, 发生与发展, 营养缺乏, 营养价值, 生命活动, 生理机能, 人和动物, 基础代谢, 保护作用, Schwarz
摘要:自1957年Schwarz和Flotz证实硒能够预防生物体的特异性营养缺乏状态,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之后,硒的营养价值与机体缺硒性疾病的研究广泛受到人们重视.研究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和机体血硒含量相对缺乏有关,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硒确定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1988年我国营养协会将硒列为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目前认为硒在体内具有抗氧化、促进免疫、清除自由基、调控基因表达、促进基础代谢等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有重要的调节或保护作用[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与中药泡脚法联合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

    目的 观察口服稳心颗粒联合中药泡脚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2例房颤致下肢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联合治疗,在稳定心脏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栓塞进一步加重,同时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明显减少截肢率,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尚连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OSAHS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 通过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水平,探讨OSAHS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OSAHS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OSAHS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OSAHS肥胖组(BMI≥28 kg/m2)25例,OSAHS非肥胖组(BMI<28 kg/m2)2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7h的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颈围、腹围、腰围、臀围,计算BMI、腰臀比(WHR).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仪监测血糖.结果 OSAHS组血糖、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OSAHS肥胖组较对照组差异更明显.OSAHS组颈围、腹围、腰围、BMI、W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水平与AHI、低SaO2、SaO2 < 90%时间、颈围、腹围、腰围、BMI、WHR呈正相关,与平均SaO2呈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可能促进OSAHS的发生发展.

    作者:范继秀;任寿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6月收住本院确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54例,其中301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了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7 d; 253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了低分子肝素(LMWH)0.4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3d~7d.观察两组治疗15d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与LMWH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介入治疗、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我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不劣于LMWH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孙晋亮;贾永平;吕吉元;孙建辉;柯海燕;邵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SFT)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50 g~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舒芬太尼后处理低剂量组、舒芬太尼后处理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完成模型仅穿线,不结扎;假手术组穿线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前2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舒芬太尼后处理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舒芬太尼稀释液1 mL,2 μg/kg、10μg/kg.于实验结束时制作心肌组织匀浆,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右心室采血常温离心分离检测血清心肌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取左心室切5块,来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法区分正常和梗死区,用梗死区重量占左心室重量百分比观测梗死程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增高,血清CK及LDH水平增高,血清NO含量减少;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舒芬太尼后处理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MDA降低,血清CK及LDH释放减少;血清NO含量增加;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程度降低;以舒芬太尼后处理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 舒芬太尼后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荣彦生;刘义;于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对老年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d、90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潘宁;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清cTn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cTnI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根据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分为正常组(n=68)和升高组(n=60),对两组的临床预后随访分析.结果 cTnI升高组在随访期间死亡、病情加重、年住院次数>2次、年住院时间>30 d的例数较cTnI正常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TnI升高组患者较cTnI正常组的预后差.

    作者:陈焕梅;张雪娥;张巧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H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 两组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低治疗后14 d和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小飞;王建红;王天栋;刘玉婷;王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温潜温通之法治疗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40例

    目的 观察温潜温通之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温通潜阳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40例中显效3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温通潜阳法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从根本上解除上盛下虚、经络不通引起的阳虚型高血压.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钠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判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钠浓度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ASTEMI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即刻、24 h、48 h血清钠离子浓度(Na+)分为3组,血钠大致正常组(正常组)Na+ > 130 mmol/L 50例;轻度低钠组(轻度组)Na+120 mmol/L~130 mmol/L,56例;重度低钠组(重度组)Na+ <120 mmol/L 14例.比较各组心肌酶及住院事件(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重度组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住院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轻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中死亡5例,其血钠浓度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 在ASTEMI中出现的低钠血症与患者住院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尤其与病死率相关.低钠血症可能是ASTE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作者:杨云仙;廉滋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45.0%、75.0%(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优于单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作者:李文格;王卉;田笑虹;陈强;马军庄;郑明洁;努尔比亚;李忠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治疗顽固性高血压45例

    目的 探讨新的联合降压方案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地尔硫卓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人45例.结果 调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且随着治疗的继续达标率还有增加,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费用较调整前亦有减少(P<0.01),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所增多,但无不能耐受而需要调整用药者.随访期间病人未有严重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结论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治疗有效,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未有严重的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病人的依从性高.

    作者:沈建宏;谢仁兵;周文杰;郭江宏;石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N)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首位病因,SAH有50%~70%为IAN破裂所致[1],每年发生破裂而致SAH的危险是1%~2%,病死率高达50%[2].IAN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很快,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的应用,使得IAN诊断的手段有更多的选择,准确度也不断提高.

    作者:孙敏;罗彩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调气通络方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目的 观察调气通络法对血瘀证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CCCI诊断明确,属于血瘀证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在同时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基础上,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调气通络方与西药尼莫地平治疗21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用药前后血清MMP-2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MMP-2水平相当(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血清MMP-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血清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气通络方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降低MMP-2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臧运华;郑志轩;苑奇志;唐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行冠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230例和健康者40名,冠脉病变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分析血尿酸及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脉病变支数与UA水平呈正相关.UA水平: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多支病变组,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UA呈正相关,与HDL-C、TC、TG 、LDL-C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冠心病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高尿酸和年龄、性别、高TG、高TC、高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尿酸确实是冠心病较为显著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可靠预测因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对有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常规进行血尿酸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作者:率中泰;李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和治疗组(缬沙坦联合疏血通).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UAER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治疗后两组BUN、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早期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作者:王先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4.215,P<0.05);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4.736,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心慌、失眠、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小,按Lown Wolf分级心电图检查可降级.

    作者:白艳荣;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aspase-3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Caspase-3抑制剂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颈内动脉穿刺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38只)模型制作后腹腔注射Caspase-3抑制剂 Z-VAD-FMK(10 μmol/L,0.3 mL);对照组(38只)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正常组(16只)未进行任何处理.72 h记录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等脑损伤指标;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 Caspase-3抑制剂可降低大鼠死亡率(47.4%vs28.9%,P<0.05),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P<0.05),但对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细胞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可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

    作者:高新伟;李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疑似心肌便死患者猝死原因分析

    1 资料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1月110例临床心电图检测患者,且均有发生胸闷、心前区疼痛、胸部压榨感;左肩和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难、冷汗、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等症,持续30 min以上.经用解痉或扩冠药物无效,患者立即到医院救治,做心电图、心肌酶谱均正常,未给予留观和治疗,30 min至48 h患者猝死.110例中,以40岁~45岁男性为多,共59例.

    作者:孟平安;孟晓波;孟晓玲;宋颜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下肢穴位按摩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膝过伸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下肢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膝过伸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病人给予45 d的规范的康复治疗,并给予下肢穴位按摩,对照组病人只给予45 d的规范康复治疗.结果 入组45 d时,观察组病人膝过伸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下肢穴位按摩可以有效防止膝过伸的发生.

    作者:谭永霞;戚晓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单次高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PCI围术期心肌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方法 将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后24 h检测两组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术后高剂量组Tn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显著少于对照组(0 vs11.1 %,P<0.05).结论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

    作者:李馨;刘云宝;黄超联;苗立夫;李莉娜;孙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