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平安;孟晓波;孟晓玲;宋颜芳
目的 探讨新的联合降压方案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地尔硫卓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人45例.结果 调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且随着治疗的继续达标率还有增加,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费用较调整前亦有减少(P<0.01),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所增多,但无不能耐受而需要调整用药者.随访期间病人未有严重的高血压不良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生.结论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对顽固性高血压病人治疗有效,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未有严重的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病人的依从性高.
作者:沈建宏;谢仁兵;周文杰;郭江宏;石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为评价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75例抑郁症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氟伏沙明组(40例)和阿米替林组(35例),治疗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并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 氟伏沙明组总有效率为95.0%,阿米替林组总有效率为94.3%,两组疗效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SS量表比较,阿米替林组副反应发生率高于氟伏沙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伏沙明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之一.
作者:米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口服,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输注,每日2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杨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同时监测心电图.结果 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萄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周建岭;马亭;倪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15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白行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后1年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5例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病人,在植入DES 1年后检测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将这些病人分为hs-CRP增高组(106例)及hs-CRP非增高组(149例),对两组的基础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药物涂层支架植入1年后,观察到高hs-CRP病人占41.56%.两组间比较.高血压、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左室射血分数、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a)、血红蛋白(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增高组及hs-CRP非增高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6.0%及7.4%,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分别为8.5%及2.0%,非致命性卒中分别为4.7%及1.3%,血运重建分别为17.0%及1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涂层支架植入1年后hs-CRP升高与病人的临床情况如高血压、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左室射血分数、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a)、HbAlc明显相关,CRP升高可能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作者:成万华;高宇平;吕吉元;贾永平;王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中有58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瘤体包裹加固术,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良好51例,较差8例,死亡1例.结论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应用广泛、术式成熟,术中仔细解剖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保护重要穿通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部分病例可应用冀点、纵裂联合入路或对侧冀点入路.
作者:杨忠平;石斌;刘跃亭;范益民;高海平;王景云;孙之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SFT)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50 g~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舒芬太尼后处理低剂量组、舒芬太尼后处理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完成模型仅穿线,不结扎;假手术组穿线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前2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舒芬太尼后处理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舒芬太尼稀释液1 mL,2 μg/kg、10μg/kg.于实验结束时制作心肌组织匀浆,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右心室采血常温离心分离检测血清心肌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取左心室切5块,来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法区分正常和梗死区,用梗死区重量占左心室重量百分比观测梗死程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增高,血清CK及LDH水平增高,血清NO含量减少;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舒芬太尼后处理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MDA降低,血清CK及LDH释放减少;血清NO含量增加;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程度降低;以舒芬太尼后处理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 舒芬太尼后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荣彦生;刘义;于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UAP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扩冠、抗凝和抗血小板,调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冻存,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抗炎作用可以稳定UAP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费瑜;苏晓明;王朋;王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溶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B组心绞痛发作、室性早搏减少次数明显优于A组(P<0.05或P<0.01),心肌总缺血负荷减少量也优于A组(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佳,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谭健强;冯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的急诊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典型的心肌梗死有胸骨上、中段之后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有心电图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心肌酶学、肌钙蛋白变化,很容易诊断.但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心肌梗死则易导致误诊,漏诊,贻误治疗,危及生命[1].
作者:谢立新;肖永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与异山梨酯(消心痛)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32例)、消心痛组(34例)、联合组(36例).麝香保心丸组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消心痛组予消心痛10 mg,每日3次口服.联合组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消心痛5 mg,每日3次口服.结果 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7.22%,麝香保心九组为90.62%,消心痛组为82.35%,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1.67%,麝香保心丸组为68.75%,消心痛组为64.71%,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对改善症状及心电图缺血的改变优于消心痛,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申玉敏;申素琴;王爱民;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 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 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作者: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孙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养脑宁心汤在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合并1级高血压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自拟养脑宁心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为90%,临床总有效率为84%,主要症状如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健忘、失眠、腰膝酸软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养脑宁心汤能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症状并有降压作用,为有效治疗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的方剂.
作者:徐电;王秦安;贺兰萍;贺学魁;宋军;董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102例冠心病支架植入1年的病人根据是否服用泮托拉唑分为泮托拉唑组及非泮托拉唑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7.7%,非泮托拉唑组为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3.8%,非泮托拉唑组为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泮托拉唑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泮托拉唑与氯吡格雷合用是安全的,并且服用泮托拉唑可以减少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作者:李阿平;樊秋艳;秦树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两种剂量的绿茶多酚对慢性脑低灌注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以探讨绿茶多酚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生理盐水组、2VO+GTP100组[绿茶多酚100 mg/(kg·d)]、2VO+GTP400组[绿茶多酚400 mg/(kg·d)].采用大鼠2VO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结扎后从第4周开始给药,给药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的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 mRNA的表达.结果 绿茶多酚缩短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逃逸潜伏期,使大鼠在平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绿茶多酚减少海马组织的MDA含量,增强SOD活性,但对AchE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400 mg/(kg·d)剂量的绿茶多酚增强海马组织Nrf2 mRNA的表达.结论 绿茶多酚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后的认知功能损害,减轻海马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抗氧化能力,尤其是400 mg/(kg·d)的剂量,但对胆碱能系统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徐艳;章军建;杨英;刘晖;张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焦虑抑郁状态又称精神感冒,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酷似冠心病,临床容易出现误诊.现将我院误诊为冠心病2例病例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冉;梁玉磊;周龙岗;孙立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藏药溶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50例受试者每次服用溶脂胶囊4粒(每粒0.41 g),每日2次,连续服用12周后,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及藏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清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血脂改善总有效率为92%;藏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94%.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和不良反应,对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溶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是安全有效的,作为调脂药物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作者:石现洲;徐业;黄文;梁迪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尼莫同片;对照组34例,服用尼莫同片.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总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 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疗效、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敏;王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发病规律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年间住院的1139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的季节、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男性598例高于女性541例,各个季节中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均小于男性2岁.夏季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较冬春季明显减少(P<0.05);夏秋季变化时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女性变化不大(P>0.05);秋冬季变化时女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男性变化不大(P>0.05);秋季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51岁~60岁较61岁~70岁的人群发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更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性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异.
作者:范小璇;赵晓平;张毅;周振国;方永军;柏鲁宁;畅涛;侯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