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麝香保心丸联合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申玉敏;申素琴;王爱民;张丽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异山梨酯
摘要: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与异山梨酯(消心痛)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32例)、消心痛组(34例)、联合组(36例).麝香保心丸组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消心痛组予消心痛10 mg,每日3次口服.联合组予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口服,消心痛5 mg,每日3次口服.结果 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7.22%,麝香保心九组为90.62%,消心痛组为82.35%,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1.67%,麝香保心丸组为68.75%,消心痛组为64.71%,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对改善症状及心电图缺血的改变优于消心痛,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倾斜试验阳性头晕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不明原因头晕患者诊断和相关洽疗.方法 30例头晕患者进行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糖,心电图、脑电图、BAEP、颈部动脉彩超、头CT/头核磁共振成像、心理量表检查无阳性者加HUTT检查阳性后,给予美托洛尔、脑心通治疗和健康教育.结果 头晕HUTT检查试验阳性者中,血管减压型20例,混合型9例,心脏抑制型1例.结论 临床上部分不明原因头晕患者由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所致,但并不出现晕厥发作,这类患者应重视倾斜试验检查.避免误诊误治.美托洛尔治疗、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健康教育,脑心同治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建仲;董改英;胡风云;张冀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aspase-3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Caspase-3抑制剂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颈内动脉穿刺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38只)模型制作后腹腔注射Caspase-3抑制剂 Z-VAD-FMK(10 μmol/L,0.3 mL);对照组(38只)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正常组(16只)未进行任何处理.72 h记录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等脑损伤指标;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 Caspase-3抑制剂可降低大鼠死亡率(47.4%vs28.9%,P<0.05),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P<0.05),但对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细胞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可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

    作者:高新伟;李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4.215,P<0.05);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4.736,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心慌、失眠、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小,按Lown Wolf分级心电图检查可降级.

    作者:白艳荣;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估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风病病人的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期中风病人共21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96例,风火上扰型32例,风痰火亢型35例,气虚血瘀型47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 各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 中医证型不同康复效果也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作者: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孙三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活血益气方药物血清对转染VEGF165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NO、eNOS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对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pcDNA3.1-VEGF165重组质粒,并瞬时转染至HUVEC,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激活细胞模型.同时,制备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动物血清,作用于转染后的HU-VE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Griess反应法测定细胞上清NO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eNOS的表达.结果 活血益气方不仅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表达VEGF蛋白,还可以促进其分泌NO及eNOS.活血方和益气方单用均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细胞分泌NO,但对eNOS的分泌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活血益气方对VEGF信号通路具有促进作用.活血方药和益气方药在这方面均起主要作用,全方作用优于拆方各组.活血益气方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从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提高血管通透性有关.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冬梅;陈萌;吴爱明;娄利霞;李丽娜;吕烯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0例中有58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瘤体包裹加固术,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良好51例,较差8例,死亡1例.结论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应用广泛、术式成熟,术中仔细解剖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保护重要穿通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部分病例可应用冀点、纵裂联合入路或对侧冀点入路.

    作者:杨忠平;石斌;刘跃亭;范益民;高海平;王景云;孙之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轻中度初发高血压患者,服用比索洛尔片4周后,采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评价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24 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PV显著降低(P<0.05),HRV时域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比索洛尔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升高高血压患者的HRV.

    作者:李建微;姚凤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45.0%、75.0%(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优于单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作者:李文格;王卉;田笑虹;陈强;马军庄;郑明洁;努尔比亚;李忠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SFT)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50 g~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舒芬太尼后处理低剂量组、舒芬太尼后处理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完成模型仅穿线,不结扎;假手术组穿线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前2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舒芬太尼后处理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舒芬太尼稀释液1 mL,2 μg/kg、10μg/kg.于实验结束时制作心肌组织匀浆,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右心室采血常温离心分离检测血清心肌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取左心室切5块,来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法区分正常和梗死区,用梗死区重量占左心室重量百分比观测梗死程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增高,血清CK及LDH水平增高,血清NO含量减少;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舒芬太尼后处理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MDA降低,血清CK及LDH释放减少;血清NO含量增加;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程度降低;以舒芬太尼后处理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 舒芬太尼后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荣彦生;刘义;于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心尖部持续性心包引流常见合并症5例分析

    对各种疾病引发的中量到大量心包积液进行导管持续引流,改善临床心包填塞及心功能不全是积极有效的.心尖部穿刺引流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治疗方法.心包穿刺部位放置引流管有不同的部位,心包穿刺部位不同,放置引流管型号不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也就不同.本文就心包积液心尖部持续引流的合并症进行分析.

    作者:刘广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其聚集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门诊就诊和健康体检成年人2478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对照组和NAFLD组.分析NAFLD合并MS各组分及其聚集情况,NAFLD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相关性.结果 NAFLD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NAFLD组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和代谢综合征分别为51.80%,32.76%,37.22%,39.28%,24.53%,45.97%,显著高于对照组.NAFLD组合并心脑血管病较无NAFLD组显著增高,NAFLD合并心脑血管病与MS组分、聚集数显著相关.结论 NAFLD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组分集聚,合并心脑血管病显著增高;随着MS组分聚集数增多,有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危险性增大的趋势.

    作者:张宏伟;赵民;刘秀敏;安凤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下肢穴位按摩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膝过伸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下肢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膝过伸的影响.方法 9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病人给予45 d的规范的康复治疗,并给予下肢穴位按摩,对照组病人只给予45 d的规范康复治疗.结果 入组45 d时,观察组病人膝过伸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下肢穴位按摩可以有效防止膝过伸的发生.

    作者:谭永霞;戚晓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养脑宁心汤治疗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养脑宁心汤在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合并1级高血压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自拟养脑宁心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血压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达标率为90%,临床总有效率为84%,主要症状如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健忘、失眠、腰膝酸软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养脑宁心汤能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症状并有降压作用,为有效治疗脑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病的方剂.

    作者:徐电;王秦安;贺兰萍;贺学魁;宋军;董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清cTn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cTnI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根据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分为正常组(n=68)和升高组(n=60),对两组的临床预后随访分析.结果 cTnI升高组在随访期间死亡、病情加重、年住院次数>2次、年住院时间>30 d的例数较cTnI正常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TnI升高组患者较cTnI正常组的预后差.

    作者:陈焕梅;张雪娥;张巧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便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48 h内的ACI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每日2次,连用14 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并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优于对照组的71.1%(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作者:努伦古丽·依拉洪;买地尼亚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海平面高度下,人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1mmHg=O.133 kPa)或运动时MPAP>30 mmHg的一种病理状态[1].它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一种疾病[2].

    作者:周谦;秦太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泮托拉唑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102例冠心病支架植入1年的病人根据是否服用泮托拉唑分为泮托拉唑组及非泮托拉唑组.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7.7%,非泮托拉唑组为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泮托拉唑组为3.8%,非泮托拉唑组为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泮托拉唑未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泮托拉唑与氯吡格雷合用是安全的,并且服用泮托拉唑可以减少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作者:李阿平;樊秋艳;秦树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6月收住本院确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54例,其中301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了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7 d; 253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了低分子肝素(LMWH)0.4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3d~7d.观察两组治疗15d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与LMWH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介入治疗、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我国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不劣于LMWH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孙晋亮;贾永平;吕吉元;孙建辉;柯海燕;邵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冲剂试验性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4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0例口服益气化瘀冲剂,每日1剂(1袋),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120例口服安慰剂(颗粒冲剂),每日1剂(1袋),分早晚两次服.两组试验期间均以常规西药抗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2个月为1个试验疗程,然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在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下肢水肿指标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5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选择,且具有安全性.初步证实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中医气虚血瘀病机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宝元;任秀英;杨阳;冯伟;董印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与中药泡脚法联合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

    目的 观察口服稳心颗粒联合中药泡脚治疗房颤并发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2例房颤致下肢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稳心颗粒及中药泡脚联合治疗,在稳定心脏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栓塞进一步加重,同时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明显减少截肢率,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尚连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