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运华;唐明;郭瑞友;叶俊丽;曹晓岚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及面神经电图(ENG)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检测,并与自身健侧对比.结果 37例患者BR均出现R1 R2 R2'消失/延长.与 ENG相比,病程3 d 内BR异常率为100%,而ENG异常率为 67%,明显增高.37例患者BR均有不同程度异常,ENG部分异常.结论 采用BR联合ENG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作者:朱祖福;王庆广;韩伯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各种类型的心绞痛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极化液、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辅酶Q10胶囊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0%,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能在短期内迅速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且复发率低.
作者:赵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死亡原因、总结诊治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颅脑外伤死亡病例特点、诊治经过、死亡原因.结果 原发严重脑损伤、恶性颅内高压、脑疝导致原发或继发中枢衰竭和失血性休克是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颅内血肿导致继发脑干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颅脑外伤早期急救及规范救治和并发症的正确防治是提高颅脑外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建宝;李长茂;李文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血脂高于正常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软脉灵组口服软脉灵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每日同时服用软脉灵口服液和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单药治疗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软脉灵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脉灵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作者:雷惠新;张现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304)进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转录水平(ICAM-1mRNA)表达的离体实验研究,观察奇智方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ICAM-1;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ICAM-1mRNA.结果 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ICAM-1蛋白分子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使缺氧/复氧后细胞ICAM-1mRNA下调,与缺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奇智方抑制缺氧/复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和ICAM-1mRNA,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完整和功能正常,可能是其免疫抑制机理的分子基础之一.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人们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和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活性增高,其兴奋作用将加速心力衰竭低排状态时心肌细胞死亡,血管收缩增加后负荷,进一步减少心排血量.后负荷增加心脏工作负荷也加速了心肌细胞的死亡.
作者: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以肾上腺素(Adr) 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对比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周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确定佳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不造模)、急瘀1 d组(Adr 1.8 mg/kg皮下注射加冰水浸泡1 d)、急瘀2 d组(Adr 1.8 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 d)、慢瘀小剂量组(Adr 0.1 mg/kg注射7 d)、慢瘀中剂量组(Adr 0.3 mg/kg注射7 d)、慢瘀大剂量组(Adr 0.9 mg/kg注射7 d).用血液黏度仪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用红细胞变形/聚集仪检测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瘀小、中剂量组可见大鼠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急瘀1 d组可见低切变下全血黏度升高(P<0.05),急瘀1 d组和急瘀2 d组可见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增加(P<0.01),急瘀2 d组和慢瘀大剂量组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瘀证动物模型成功与否与所用的肾上腺素剂量、给药周期和给药方式密切相关.Adr 0.3 mg/kg注射7 d和Adr 1.8 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 d大鼠出现血液流变学变化更加明显,可分别作为气郁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作者:赵玲;魏海峰;李雅莉;张丽;李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 d ,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6 g加入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 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卢瑞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表现、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癫痫持续状态及频繁发作者,迅速控制发作,首选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无效时可重复1次;口服西药托吡酯、中药汤剂,直至临床症状完全改善.结果 28例中治愈1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 中药配合托吡酯治疗,既能减少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不良反应,又能提高其疗效.
作者:巫祖强;刘吉昌;粟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高脂血症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失调,致使体内血液中血脂成分异常增高的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痰湿、痰热、痰瘀内生,气滞瘀积阻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产生本病的关键病理基础.
作者:刘岩;姚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经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4周后总有效率77.6%,心功能改善明显,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为(32.56±7.18)%,治疗后为(39.86±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治疗前为(96.34±26.21) /min,治疗后减至(62.18±6.7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T离散度(QTd)由(65.28±9.41) ms减至(29.41±6.76)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反应小.
作者:李承世;常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67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必要时分支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是否置入支架视分支开口被挤压的情况而定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即刻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7.01%(2/67),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无症状者60例(89.6%),发生稳定型心绞痛2例(3.0%),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7.5%),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3.0%),再次行PCI术患者4例(6.0%).结论 分叉病变采用必要时分支支架置入术的手术策略,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作者:马洪山;白如冰;顾成圻;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室率缓慢且合并频发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基础心室率缓慢合并频发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24 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7.5%,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57.9%,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基础心率缓慢且存在频发期前收缩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王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 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病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作者:李世林;程伟;王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DXM)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MP冲击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每周2次,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及CSF细胞学检查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周~2周;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谷玉平;何小燕;陈俊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方法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调查工具,对8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焦虑阳性率病例组为83.75%,对照组为1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0.24,P<0.01);抑郁阳性率病例组为73.75%,对照组为1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P<0.01).结论 紧张性头痛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障碍.
作者:何丽萍;栗兵霞;吕燕;陈珩;魏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调查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996例脑卒中患者,对HA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合并多种疾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侵袭操作、使用H2受体拮抗剂与HAP的发生有关.HAP在夏季、冬季发生率高.在88例HAP痰培养中分离出1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NB)82株,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交叉耐药且耐药率升高,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脑卒中是HAP的高危人群,应对其重点监控,积极预防,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作者:张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无复流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的患者分成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于术后24 h、术后4周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4周行6 min步行试验,评估无复流现象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 血流正常组在术后24 h及4周BNP值较无复流组显著降低(P<0.05),LVEF、6 min步行距离较无复流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低下,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白如冰;马洪山;顾成圻;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西药组给予云南白药口服或鼻饲,联合雷尼替丁静脉输注,西药组单纯予雷尼替丁静脉输注,并于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中西药组溃疡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液pH值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尼替丁配合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联用他汀类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门诊和住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脑心通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他汀类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或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均连服6个月,服药前和服药后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后比较,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脑心通组和他汀类组IMT、斑块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脑心通组和他汀类组比较,IMT、斑块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组和联合治疗组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肌酸激酶(CK)轻微增高,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心通和他汀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明显抑制和稳定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林章;刘倞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