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奎硫平与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余伟;刘海瑶;潘淑红

关键词:奎硫平, 洛沙平, 精神分裂症
摘要:目的:评价奎硫平与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随机平分为奎硫平组和洛沙平组,疗程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奎硫平组有效率93.3%,洛沙平组90.0%,两组疗效相仿.不良反应以奎硫平组显著较轻(P<0.05). 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洛沙平,不良反应较轻.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疑病症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疑病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对43例疑病症患者,以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BPRS及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减少(P<0.001).有效率为93.0%. 结论:2药合并治疗疑病症疗效确实,值得推广.

    作者:朴贞淑;李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型抗抑郁药治疗妄想性抑郁症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对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48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和76例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各分为两组,分别用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 结果: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结论: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均有效.

    作者:夏友春;陈德沂;俞俊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对39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合并MECT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 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 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易正辉;徐庆华;盛国红;吴晓波;吴国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和焦虑障碍比较

    我们以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淑英;李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氯氮平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就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特点以及停用氯氮平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杨海晨;刘铁榜;杨孔军;吴怀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比较奎硫平(商品名:舒思)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盛道启;杨艳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一般人口资料学调查、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TDL生命质量量表、激素测定等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48例(患者组)与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0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 结果:患者组与神经质性人格、病前不稳定的个性特征、经济状况的低下、子女不在身边、对婚姻的不满意、伴发慢性躯体疾病相关.而与有无生育创伤史、社会地位的下降无明显相关.社会支持缺乏,负性生活事件更多的存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激素水平在患者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神经质性人格、病前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一云;贾春红;樊洁;徐静;冯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程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 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 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 结论: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昭祥;柳群方;李志成;李玉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的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42例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患者(混合组)与93例无混合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患者(躁狂组)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混合组年龄稍低,多见于女性和独身者,性格多为外向型或中间型,首次发作多为抑郁,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意念和企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混合发作与自杀意念和企图、性格、性别、首次发作形式有显著的相关性.混合组具有易被误诊、住院时间长、疗效较差的特点. 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严重性及相应的难治性,应加强重视.

    作者:王筱兰;侯钢;张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利培酮对强迫症治疗的增效作用

    我们采用小剂量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强迫症与单用氟西汀治疗强迫症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民;温益雄;潘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感冒复方制剂所致精神障碍1例

    1 病例患者男,46岁,教师.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家自服雷蒙欣及剑克,每日3次,每次各2片.于服药当晚患者突然出现自语,傻笑;胡说,说自己的手上全是毛,与动物对话或与已死去的人对话;凭空看见墙上、地上有小动物如蛐蛐、虫子等;自诉有一根线很长,但却找不到头,不停的用手做出找线头的动作.

    作者:孙洪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荟萃分析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应用荟萃分析对15项米氮平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论文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 结果:米氮平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P<0.001);米氮平与对照药物在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提示疗效无显著差异.米氮平组的嗜睡、体质量(体重)增加显著多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口干、便秘、失眠及胃肠症状显著多于米氮平组. 结论:米氮平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仿,不良反应明显不同.

    作者:王刚平;刘颉瑞;裴根祥;张永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利福平与利福喷丁对氯氮平血浓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利福平与利福喷丁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和去甲基氯氮平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50例伴肺结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分为利福平组和利福喷丁组,每组25例,分别于合用前及合用2、6周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氯氮平和去甲基氯氮平血药浓度,同期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 结果:两组患者合用2、6周末去甲基氯氮平和氯氮平血浓度与合用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利福平组精神症状恶化者明显较多,出现精神症状恶化时间明显较短. 结论:利福喷丁较适用于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的抗痨治疗.

    作者:陈文忠;金志兴;徐萍;袁炳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对7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以奎硫平和奋乃静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奎硫平组有效率77.8%,显效率61.1%,奋乃静组分别为75.0%和58.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奎硫平组不良反应少而轻. 结论:奎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奎硫平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作者:王秀芳;潘圣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期焦虑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

    目的:探讨老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 方法:对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以伴有焦虑者为共病组25例,单纯抑郁症者为抑郁症组35例)及6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听觉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 分别评价患者组抑郁、焦虑情绪及认知功能. 结果:患者组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2、P3波幅明显降低;共病组N2、P3波幅比抑郁症组明显降低,P3潜伏期明显延长.患者组HAMD、HAMA总分与P300各指标无相关,而SECF总分与N2、P2、P3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P300对老年期抑郁症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共病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大于抑郁症组.

    作者:周振和;朱红梅;侯永华;祁富生;李恒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 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黄继伟;张生;彭海艮;陆先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81例民事行为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目的:分析民事行为能力精神医学鉴定的现状. 方法:对民事行为能力鉴定8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诉讼能力鉴定成为目前民事行为能力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精神障碍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是判定其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结论:诉讼能力的判定可依据一些具体原则,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应针对具体民事事务,不能机械套用诊断或症状程度来判断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三分法缺乏实用性.

    作者:邢学毅;马长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抑郁症晨重夕轻特征与生物学的关系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晨重夕轻的特征与血浆皮质醇、细胞因子浓度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5例双相障碍(抑郁相)和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及38名正常对照组早7:00、晚7:00血浆皮质醇、IL-6、IL-2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各指标早、晚浓度及早晚差值在抑郁症晨重夕轻组和无晨重夕轻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差异. 结果:抑郁症晨重夕轻组和无晨重夕轻组早间的皮质醇浓度、早晚之间的皮质醇浓度差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晨重夕轻组晚间的血IL-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的IL-6早晚的差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晨重夕轻组和无晨重夕轻组晚间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抑郁症患者不管临床症状有无晨重夕轻的特征,均存在血浆皮质醇浓度早晨高于晚上和血浆IL-6浓度晚上高于早晨的异常改变.

    作者:崔青;侯钢;孙静;王筱兰;肖红;谢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社区老年抑郁症研究进展

    就老年抑郁症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征及其社区干预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吴海苏;徐一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对外科植入治疗的态度

    目的: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植入精神药物释放系统治疗精神疾病的态度. 方法:对某精神病院的42例住院患者和42名家属完成<对精神药物植入治疗态度的调查>的问卷,调查他们对植入治疗的态度. 结果:支持外科植入治疗患者占11.9%,家属占54.8%,支持率与患者的自知力、依从性等均无显著关系. 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对抗精神病药外科植入方法认可度较低,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薛志强;李春波;李清伟;张旭;方芳;吴文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