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精神科医疗纠纷的医方维权

黄建东;黄仲渊

关键词:精神科, 医疗纠纷, 证据, 维权
摘要:对精神科医疗纠纷进行界定,详细阐述、分析精神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医方的先期准备工作和举证责任分配这3方面内容,并提出6点建议和对策,引导医方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期实现患者与医院的双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精神病药与骨质疏松(附10例分析)

    典型抗精神病药会导致催乳素增多,引起骨质疏松,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现报告10例非暴力性骨折者.

    作者:袁伟;党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程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 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 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 结论: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昭祥;柳群方;李志成;李玉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和焦虑障碍比较

    我们以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淑英;李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

    我们采用小剂量舒必利联用氟哌啶醇癸酸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尤其对那些依从性差、维持治疗失败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玉英;王文;丁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氯氮平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就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特点以及停用氯氮平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杨海晨;刘铁榜;杨孔军;吴怀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28例)和利培酮组(28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C)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 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67.9%,有效率为89.3%;利培酮组分别为64.3%和85.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WMS的短时记忆、瞬时记忆、记忆商数(MQ)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孙全新;曾德志;胡正达;陈克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奎硫平和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以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系宁夏宁安医院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住院男性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以阴性症状为主,病程>5年,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60分;治疗前1周未服用抗精神病药,1个月内未肌内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无严重躯体疾病.

    作者:张有成;周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感冒复方制剂所致精神障碍1例

    1 病例患者男,46岁,教师.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家自服雷蒙欣及剑克,每日3次,每次各2片.于服药当晚患者突然出现自语,傻笑;胡说,说自己的手上全是毛,与动物对话或与已死去的人对话;凭空看见墙上、地上有小动物如蛐蛐、虫子等;自诉有一根线很长,但却找不到头,不停的用手做出找线头的动作.

    作者:孙洪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精神分裂症症状与暴力作案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暴力作案特点之间的关系. 方法:通过使用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RS-V)结合Rogers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R-CRAS)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工具,对54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被鉴定人精神症状与暴力作案的特点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精神病性症状同评定工具反映的多数作案特点以及鉴定时的表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作案时的环境辨认情况以及作案隐蔽性同精神症状间无明显关系.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不能单凭某一因素对责任能力进行评估.

    作者:邵阳;谢斌;蔡伟雄;卞茜;黄富银;张钦廷;郑瞻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氯丙嗪与奎硫平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丙嗪与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与血糖的影响. 方法: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65例)与奎硫平组(65例),治疗8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与治疗4、8周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体质量(体重). 结果:氯丙嗪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量在治疗第4、8周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奎硫平组三酰甘油、体质量在治疗第4、8周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8周后,两组男性患者总胆固醇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女性患者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 结论:氯丙嗪与奎硫平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不同,2药对血脂与血糖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国效峰;赵靖平;陈晋东;张展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致类躁狂发作1例

    1 病例患者,女性,48岁,已婚.因感冒自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快克)2粒,3次/d,共6粒.次日出现兴奋话多,情绪高涨,好发脾气,精力充沛,外跑,睡眠差.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意识清,情绪高涨,主动性言语多,眉飞色舞,自我感觉良好,有夸大观念,片断言语性幻听,无自知力.

    作者:汪周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伴阳性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42例)和氯丙嗪组(44例).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奥氮平和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伴阳性症状的疗效相当,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氮平对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激越冲动及行为障碍的疗效优于氯丙嗪. 结论:奥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特别是在改善认知功能和阳性症状方面疗效较好.

    作者:陈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奥卡西平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

    介绍新型抗癫癎药奥卡西平,在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及物质依赖等的应用.

    作者:马永春;陈正昕;金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比较奎硫平(商品名:舒思)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盛道启;杨艳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编辑:本期综合报告由7个医疗单位,15位作者撰写的8篇关于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稿件,供读者们参考.

    作者:兰润林;罗素琴;王小红;杨惠云;王永柏;侯晓梅;王艳君;陈建军;李俊;姜宁;付现甫;丁玉玲;李建国;张溪;张淑芝;《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型抗抑郁药治疗妄想性抑郁症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对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48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和76例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各分为两组,分别用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 结果: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对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结论: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治疗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均有效.

    作者:夏友春;陈德沂;俞俊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一般人口资料学调查、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TDL生命质量量表、激素测定等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48例(患者组)与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0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 结果:患者组与神经质性人格、病前不稳定的个性特征、经济状况的低下、子女不在身边、对婚姻的不满意、伴发慢性躯体疾病相关.而与有无生育创伤史、社会地位的下降无明显相关.社会支持缺乏,负性生活事件更多的存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激素水平在患者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神经质性人格、病前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一云;贾春红;樊洁;徐静;冯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81例民事行为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目的:分析民事行为能力精神医学鉴定的现状. 方法:对民事行为能力鉴定8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诉讼能力鉴定成为目前民事行为能力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精神障碍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是判定其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结论:诉讼能力的判定可依据一些具体原则,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应针对具体民事事务,不能机械套用诊断或症状程度来判断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三分法缺乏实用性.

    作者:邢学毅;马长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随访研究

    目的:了解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情进展变化和预后. 方法:采用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对1994年首次发病诊断为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访10年,完成32例. 结果: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经治疗出院时临床显效率高,但复发率高.过早停药、再次感冒、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结论:坚持服药是防止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复发的关键.

    作者:吴越;李达;苏旭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自测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4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和46名一般人群进行自测健康水平评定.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一般人群(P均<0.01).除心理症状及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2个维度外,其他7个维度的评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自测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

    作者:严文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