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咽炎袋泡剂的制备与应用

张兴国;乔立新;张华荣

关键词:咽炎袋泡剂, 制备工艺, 应用
摘要:目的介绍咽炎袋泡剂的处方组成、配制方法、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方法选消炎抗病毒、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中药,经科学方法制备.每次1~2包,200ml开水浸泡频服,每日3次,7d为1疗程.结果 80例咽炎中,32例急性咽炎有效率96.8%,48例慢性咽炎有效率93.7%.结论本品疗效肯定,设计科学,服用携带方便.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岩斜区侧方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目前岩骨斜坡区域(岩斜区)肿瘤佳的手术人路.方法检索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岩斜区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结果目前临床应用的侧方手术入路有7种,各有优缺点.经过对比观察为实用的有3种,它们手术路径短,并发症少,有利于肿瘤切除.结论乙状窦前人路、乙状窦后入路、经颞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这3种手术入路是目前常用且效果好的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侧方手术入路

    作者:周文科;张新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后外侧小切口交叉克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观察后外侧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0例.伸直型13例,屈曲型7例;桡偏型12例,尺偏型8例.结果 20例4wk内获得临床骨愈合.0.5a后失访6例.14例随访>la,肘关节屈伸障碍>20°者1例;10例随访>2a,发生肘内翻1例.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手术后不需外固定、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刘斌;陈跃军;吴树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同保存方法对结核菌素效价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效价减低的原因及打开后不同保存方法对其效价的影响.方法对220例Ⅲ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4组并采用组内自身对照方法进行试验.结果结核菌素打开后原安瓿内保存8h效价不减低,吸人注射器内8h效价明显减低;球蛋白包埋不影响结核菌素皮试结果,而且包埋后的结核菌素在注射器内长时间保存其效价不再减低.结论结核菌素打开后保存于安瓿中较注射器内效果好,用球蛋白包埋打开后的结核菌素放置于注射器内保存更好,可以提高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率,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来中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干燥奈瑟菌引起结膜炎1例

    干燥奈瑟菌属于奈瑟菌属,它是鼻咽部粘膜上的正常腐生栖居菌,通常不致病,引起结膜炎比较少见,作者从一结膜炎患者的结膜囊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报告如下.

    作者:卢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癌手术切除术后转移的防治方法.方法 123例大肠癌随机分组行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并对3a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2例实施围手术期联合化疗,3a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分别为79.03%、11.29%、16.13%.对照组分别为60.65%26.23%和31.3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但并发症和副作用无差异.结论围手术期联合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吴常青;谷俊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直视下脑脊(髓)膜膨出切除修补术11O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脊(髓)膜膨出的直视下切除修补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直视下切除修补,施术110例.结果 110例治愈80例,随访显著改善者28例,死亡2例.结论本术式具有术野暴露良好,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脊髓神经,不需输血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梁洪磊;沈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早期诊治(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30例患者分别经三位X线、CT、MRI检查后,于3d内明确诊断,予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7例病人获得随访,按临床疗效标准,优良率为86.8%;结论三位X线、CT及MRI是早期明确诊断髋臼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如条件允许,宜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徐忠世;肖德明;林博文;卢小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pHGF 100~200mg@d-1和PGE1 200μg@d-1静滴.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治疗组有效率(77%)高于对照组(57%).结论 pHGF联合pG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朱斌;张平;乔汉臣;申保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早进食106例的临床观察

    目前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如何满足剖宫产术后母婴营养需求,使患者迅速恢复体力,成为产科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我院对106例剖宫产术后患者早进食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中钦;梁继英;许德清;付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性淋病用药7天淋病抗体转阴原因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近10余d白带多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白带外观呈黄色脓性,镜检白细胞满视野,滴虫(一)、霉菌(一),找到多量多形核白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金标斑点法(试剂盒由福建省三明市蓝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检测淋病抗体为IgM(+)、IgG(+).

    作者:郭盛菊;刘彦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MAC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目的观察威猛(Vm-26)、环磷酰胺(CTX)及阿糖胞苷(Ara-c)联合运用即MA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用Vm-26、CTX及Ara-C联合治疗24例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与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患者.结果 12例(48%)获完全缓解(CR),8例(32%)获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5例(20%),完全缓解率48%,总有效率为80%.结论 MAC方案是药物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案.

    作者:魏秀丽;戴海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CyclinD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yclinD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cyclinD1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35例NSCLC石蜡包埋切片组织中cyclinD1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cyclinD1蛋白在NSCLC中高表达率48 6%(17/35),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cyclinD1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3a生存率无关(P>0 05);cyclinD1蛋白表达在G1与G3、肿瘤直径大小间存在相关性(P<0.05);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cyclinD1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有关.临床上检测cyclinD1蛋白产物,可作为NSCLC的诊断指标.

    作者:张超纪;刘淇红;王忠民;刘建伟;席鸿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藏族中学生自我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藏族中学生自我意识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在623名藏族中学生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 4%;22.2%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降低,提示凡学生有自我意识水平降低者,他们的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都高于正常组.结论应加强藏族中学生自我意识评价,防止和减少学生的行为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作者:何艳;白剑波;林崇光;杜亚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状态.方法对62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测.结果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较手术前升高(P<0.01).结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解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状态,恢复免疫系统平衡.

    作者:余文发;毛爱军;王平;王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57例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部分特点及提高内镜对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率.方法对上消化道多灶病例,分别对病灶和病灶之间的粘膜进行活检,必要时卢戈氏液染色后活检.结果内镜检出同时性多原发癌55例,异时性多原发癌2例.检出癌灶116个中早期癌灶13个.食管一食管和食管-贲门多原发癌分别占40.4%和28.1%,食管-胃26.3%,其它5.2%.结论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多原癌的重要手段,内镜下染色可提高早期癌灶的诊断率.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以食管-食管和食管-贲门多见,其次为食管-胃多原发癌.

    作者:石定;朱绍辉;付继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增殖型脊柱结核20例CT分析

    目的提高对增殖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增殖型脊柱结核20例,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结果骨质破坏:胸椎8例,腰椎10例,胸腰段及颈椎各1例.相邻2个椎体受累11例(55%),单椎体破坏9例(45%);死骨形成8例;椎间隙变窄11例,9例无相邻椎间隙及椎间隙改变;椎旁薄层软组织增厚8例内见点状、结节及弧形钙化,椎旁无脓肿形成.结论洞穴样、碎裂型骨质破坏,沙粒样、斑片状死骨,对增殖型脊柱结核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作者:孙凤霞;李玉侠;孙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术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总结1983年6月~1998年6月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伤口感染1例,骶前感染1例.随访1例,随访时间1~16a.24h排便中位数为7次(6~11次/24h).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华斌;张学举;李桢;王伟;许丽娟;王庆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鼻咽癌复发患者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失败原因和出现时间.方法对97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73例(75%)局部复发,其中原发灶50例(68.5%),单纯鼻咽旁复发12例(16.4%),颈部复发11例(15.1%).T1患者无鼻咽旁复发,无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骨、肝、肺.N0、N1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N2、N3.结论增加随访密度,随访内容包括骨ECT,T2以上患者根据个体化TPS保证靶区得到足量照射,对放射不敏感者应适当加量照射,N2、N3患者可考虑配合化疗.

    作者:林少俊;张瑜;潘建基;林祥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鼓室加压注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加压注药治疗.结果治愈139例,占93%;有效11例,占7%;复发8例.结论鼓室加压注药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毛爱军;孙慧远;余文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儿胆汁性腹膜炎27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胆汁性腹膜炎的病因,提高小儿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7例小儿胆汁性腹膜炎的病因与诊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7例中17例手术中发现穿孔灶,行胆总管引流和腹腔引流,合并胆道扩张症作二期根治术;未明确穿孔灶10例,作腹腔引流,合并胆道扩张症作一期根治术.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其中婴幼儿6例(22.2%),儿童21例(77 8%).病因多与胆总管囊肿(62.9%)、胆道结石与蛔虫(7.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损伤(3.7%)等有关,部分原因不明(22.2%).结论小儿胆汁性腹膜炎容易误诊,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意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吕会增;何俊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新乡医学院

主办:新乡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