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解建军;李东芳;连霞;薛国芳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 养血清脑颗粒,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CCCI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A组)、养血清脑颗粒组(B组)、联合用药组(C组)各3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为正常时照组,并统计分析.结果 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3.33%,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C组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时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以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个别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供血,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单用齐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的差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P<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程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医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状态.

    作者:刘红樱;蒋跃绒;史大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 050名孕妇中筛查出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200例,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200例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有13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6.5%,明显低于我国9.4%的平均发病率,且无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对孕妇及早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筛壹,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郑俊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及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70例高血压痛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10g).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Gu)和血浆ET、NO.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MA、β2-MG、α1-MG、TRF、IgG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α1-MG、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ET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O明显上升(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具有减少尿微量蛋白排出的作用,并对ET、NO等指标有积极影响.

    作者:邵正斌;杨帆;戴小华;顾健霞;丁碧云;董梅;许祖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ET-1及sICAM-1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血浆ET-1、s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1、sICAM-1、TNF-α、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ET-1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因子sICAM-1、TNF-α、P-选择素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艳玲;周苏宁;王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脑炎1例报道

    化脓性脑膜脑炎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往往以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者多见,而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感染者并不多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作者:赵宝元;武国德;石正洪;张庭华;龙金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脑利钠肽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及时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65岁)急性呼吸困难患者95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3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22例.应用快速床旁试验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确定血浆BNP界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诊断界值在150 pg/mL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达85%左右,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其诊断界值在225 pg/mL.结论 血浆BNP对于老年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有诊断价值,其诊断界值为150 pg/mL.

    作者:陶晓春;董志远;唐晓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指标和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和脑钠肤(BNP)的影响.方法 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400 mg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200 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脉输注.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50mL静脉输注,均为1次/天,疗程7d.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及BNP的水平;造模后4周行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心功能.结果 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表现为血浆中SOD和GSH-Px活力下降(P<0.05).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5).两治疗组心功能高于对照组,在1个月实验终点,血浆中BN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经静脉途径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可阻断心肌梗死后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张殿福;王明伟;王连生;唐建金;陈波;王伟;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相关机制初讨

    目的 初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服用降压药至血压达标或正常值,治疗组同时服用养肝益水颗粒8周,观察治疗后测尿五项蛋白[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2-MG、Alb、α1-MG、TR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治疗后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Vs、R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s、R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缺血,从而达到降压、改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有关.

    作者:丁碧云;汪玲;董梅;邵正斌;许祖建;戴小华;顾健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心力衰竭病因及诱因分析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老年患者占心力衰竭总数的75%[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成年人心力衰竭作为对照,以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病因及诱因的特点.

    作者:郭晓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9例Wheat手术临床报道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主动脉二瓣化畸形患者常常合并有升主动脉扩张,因为存在主动脉夹层和自发性破裂等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故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时应积极处理升主动脉扩张.

    作者:郭林静;杨新卫;梁智星;秦太昌;刘永民;尹建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PCI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观察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70%定为中度狭窄组(43例),>70%定为重度狭窄组(22例),结合临床情况排除冠心痛诊断者50例作为正常组.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HRV时域指标.结果 中、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SDNN、sDANN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65例,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CI术后3个月HRV中SDNN、SDANN和高额均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降低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

    作者:杨德辉;许晓琼;朱新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各30例,检测偶测和动态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指标、靶器官损害指标(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阴阳两虚型中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阴虚阳亢型(P<0.01),而在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平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方面却低于阴虚阳亢型(P<0.01).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和尿徽量白蛋白指标与两证型均有关.结论 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作为两型辨证的基础.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有助于判别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

    作者:邹襄谷;陈国通;陈比特;邱山东;顾衡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98例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例PDA患者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大小,在透视下经传送装置将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置入动脉导管内,使之在动脉导管处固定,即刻造影,术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 全组成功196例,技术成功率99%;主动脉弓造影即刻无分流146例;50例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经UCG复查,其中25例术后48 h分流消失,22例术后1个月分流消失,3例术后3个月分流消失;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42.8±16.4)mmHg下降至(31.3±14.5)mmHg(P<0.05);术后3个月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缩小(94.2±28.4)mL vs(112.5±31.5)mL,(52.1±12.4)mL vs(61.0±15.7)mL(P<0.05).结论 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操作方法简便,治疗范围广,成功率高.

    作者:郭建军;王志斌;梁法禹;秦东泽;梁智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辨证用药

    临床观察发现不仅中药存在辨证用药的问题,西药同样应重视辨证用药.这样才能以少、小的药量达到佳疗效,达到协调统一,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辨病与辨证相统一[1].

    作者:郑爱义;薄子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益智醒脑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智醒脑汤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V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益智醒脑汤,对照组40例予甲氯芬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物体记忆测验(FO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智力残疾评分(AAMD)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仅5例有轻微食欲不振,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益智醒脑汤能较快改善VaD患者的认识功能障碍,且临床较安全.

    作者:牛敬宪;李咏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心理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探讨心理应激诱发A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135例(年龄≤6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焦虑、贝克抑制自评量表得分分为心理应激组和非心理应激组.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非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结果 心理应激组与非心理应激组ACS的发生率分别为80.6%和53.2%,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20.8%和46.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应激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非心理应激组(P<0.01).结论 心理应激可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成不稳定,并通过炎症促使ACS发生、发展.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损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68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12.0 g/d,加依那普利10 mg/d;对照组34例,给予依那普利10 mg/d加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观察30 d.资料收集包括血压、心率、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30~200)mg/L定为尿微量蛋白阳性(胶体金免疫法,小旋风特种蛋白分析仪).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收缩期高血压分别为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为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不但有控制血压疗效,并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秦惠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33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资料.对围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2例,脑出血死亡1例.晚期脑内出血、心内膜炎脑梗死各死亡1例,小脑出血1例治愈,心内膜炎再次手术1例治愈,存活者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保留瓣下装置及三尖瓣成形,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薛春牛;申长生;张潞;王忠社;袁保福;武高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三七总皂苷配合康复训练对轻中度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时老年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49例发病0.5年~2.0年的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脑复康片及康复训练,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结果 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58%;治疗后治疗组MMSE为(14.00±8.92)分优于对照组的(12.85±4.07)分(P<0.01).结论 三七总皂苷配合康复训练在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鲁刚;李蕊;金亚菊;张林森;田伟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