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樱;蒋跃绒;史大卓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_舒张值的影响.方法 62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调脂饮食加坎地沙坦加非诺贝特组(A组),调脂饮食加坎地沙坦加安慰剂组(B组).观察两组血压及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A组较B组能更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P<0.01).A组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而B组在治疗前后脂质谱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明显增加(P<0.01),A组较B组能更显著增加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P<0.01).结论 非诺贝特可能通过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对患者血压有协同降低作用.
作者:张建英;谷梅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 050名孕妇中筛查出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200例,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200例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有13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6.5%,明显低于我国9.4%的平均发病率,且无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对孕妇及早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筛壹,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郑俊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先法测定49例2型DM病人及5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 2型DM病人无并发症组及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血浆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q=2.82~12.66,P<0.05或P<0.01).高HCY血症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较HCY正常组明显升高(χ2=4.72,P<0.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2型DM病人易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郝志敏;赵洁;黄贤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8年2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并确诊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血浆ET、NO及Hcy值.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T、Hcy分别为(157.30±20.34)pg/mL、(24.58±11.78)μmol/L显著高于32例同期正常时照组的(56.78±5.67)pg/mL、(9.46±3.25)μmol/L(P<0.01),NO为(35.78±15.22)m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0.81±10.50)mmol/L(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ET、NO及Hcy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红;来春林;陆卫华;赵建强;邢金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氏病(PD)抑郁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UPDRS评分相结合对30例早中期帕金森氏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按HAMD量表及评定标准,PD患者中合并抑郁20例,占66.7%.其中以强直/运动迟缓为主占60.0%(12/20);以震颤为主占40.0%(8/20),行HAMD分值与H-Y分期、运动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示:HAMD评分与H-Y分期、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PD抑郁患者多以强直/运动迟缓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抑郁会变得越来越重,运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
作者:李志强;牛小媛;高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肾器官损害的发病率和血压升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各类高血压患者心、脑、肾损害的发生率及在不同病程的发生率.结果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29.3%,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14.6%,混合性高血压占56.1%.靶器官损害以脑损害为主占37.4%,心脏损害占27.6%,肾损害占9.8%.靶器官损害与高血压病程、血压负荷值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以脑、心、肾等为主,积极减少靶器官损害,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一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结局.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作者:张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82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为76.8%.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CHF安全有效.
作者:徐志家;徐志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王华平;卢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服用降压药至血压达标或正常值,治疗组同时服用养肝益水颗粒8周,观察治疗后测尿五项蛋白[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2-MG、Alb、α1-MG、TR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治疗后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Vs、R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s、R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缺血,从而达到降压、改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有关.
作者:丁碧云;汪玲;董梅;邵正斌;许祖建;戴小华;顾健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牵引或推拿治疗者.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在高血压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
作者:郝燕萍;李彩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时链脲佐茵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肢原阳性表达及含量、细胞转化因子(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STZ糖尿病大鼠38只,随机分为STZ对照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另取同月龄Wistar大鼠10只(正常大鼠组),分别灌胃8周.制备心肌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胶原Ⅰ、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代表其表达程度,取心肌匀浆,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与STZ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大鼠组比较,STZ对照组心肌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匀浆胶原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含量降低(P<0.05),心肌胶原Ⅰ/Ⅲ比值明显增高(P<0.01),TGF-β1含量降低(P<0.01);与STZ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降低趋势,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升高(P<0.05),胶原Ⅰ含量明显降低(P<0.01),胶原Ⅲ含量升高(P
作者:李晓;姜萍;张勇;姜月华;林海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及时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65岁)急性呼吸困难患者95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3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22例.应用快速床旁试验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确定血浆BNP界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诊断界值在150 pg/mL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达85%左右,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其诊断界值在225 pg/mL.结论 血浆BNP对于老年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有诊断价值,其诊断界值为150 pg/mL.
作者:陶晓春;董志远;唐晓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etion,CI)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探讨中医药防治CI的作用机制,为CI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作者:甘照儒;徐英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67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年龄60岁~85岁(70.9岁±8.7岁).病程短3个月,长20年,依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
作者:郭进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血浆ET-1、s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1、sICAM-1、TNF-α、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ET-1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因子sICAM-1、TNF-α、P-选择素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艳玲;周苏宁;王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化脓性脑膜脑炎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往往以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者多见,而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感染者并不多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作者:赵宝元;武国德;石正洪;张庭华;龙金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随年龄增长,无典型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正常或Ⅰ级~Ⅱ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235例分为<60岁组59例;60岁~79岁组104例;>80岁组72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前负荷),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后负荷),心脏指数5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作定量评估.结果 >80岁组老年患者心脏指数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阻力负荷指数增加(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 随年龄递增,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心脏指数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作者:李晓利;武若君;李彬;王亚真;苏轮;孙沛;陈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对照组有1例中途要求退出观察,另1例因自行停药而剔除;治疗组有1例因故失访而剔除;两组降压疗效分别为78.95%与84.6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加,反杓型血压明显减少(P<0.01).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符合中医辨证特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建彬;戴小华;杨帆;顾健霞;邵正斌;周宜轩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