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牵引或推拿治疗者.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辨证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和西比灵(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左颈动脉(LVA)、右颈动脉(RVA)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 8,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辨证服用中药汤刺能明显改善CSA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健忘、眼花、肢体麻木等症状,改善脑动脉血流量,对CSA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景波;华荣;何莉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997年11月-2008年7月,采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346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新卫;秦太昌;郭林静;梁法禹;张涌;李俊;任梅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化脓性脑膜脑炎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往往以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者多见,而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感染者并不多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作者:赵宝元;武国德;石正洪;张庭华;龙金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观察发现不仅中药存在辨证用药的问题,西药同样应重视辨证用药.这样才能以少、小的药量达到佳疗效,达到协调统一,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辨病与辨证相统一[1].
作者:郑爱义;薄子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王华平;卢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2006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癫痫持续状态死亡,3例癫痫持续状态控制后因脑干出血引起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25例部分性发作及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好转出院.结论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应尽早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周晓梅;韩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同时,应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 mg静脉输注,1次/日,连续14 d.用药前后观察自觉症状、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优于对照组的68%、53%(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治疗老年冠心痛心绞痛明确有效的药物.
作者:邢湘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例PDA患者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大小,在透视下经传送装置将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置入动脉导管内,使之在动脉导管处固定,即刻造影,术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 全组成功196例,技术成功率99%;主动脉弓造影即刻无分流146例;50例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经UCG复查,其中25例术后48 h分流消失,22例术后1个月分流消失,3例术后3个月分流消失;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42.8±16.4)mmHg下降至(31.3±14.5)mmHg(P<0.05);术后3个月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缩小(94.2±28.4)mL vs(112.5±31.5)mL,(52.1±12.4)mL vs(61.0±15.7)mL(P<0.05).结论 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操作方法简便,治疗范围广,成功率高.
作者:郭建军;王志斌;梁法禹;秦东泽;梁智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68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12.0 g/d,加依那普利10 mg/d;对照组34例,给予依那普利10 mg/d加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观察30 d.资料收集包括血压、心率、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30~200)mg/L定为尿微量蛋白阳性(胶体金免疫法,小旋风特种蛋白分析仪).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收缩期高血压分别为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为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不但有控制血压疗效,并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秦惠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射血分数提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逆转心室重塑.
作者:冯利营;郝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同时加服尼莫地平片;对照组31例,只服用尼莫地平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施惠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透视与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在透视和非透视下,将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板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右心室对89例患者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结果 透视下47例患者起搏全部成功,非透视下42例患者38例起搏成功,4例失败,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非透视下明显省时.结论 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省时,与透视下临时起搏比较疗效接近,在抢救严重心动过缓、心搏停止时可作为一项常规急救措施应用.
作者:周长高;王连生;葛恒松;吴开霞;李勇;陈尚英;鲍旭;李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 050名孕妇中筛查出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200例,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200例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有13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6.5%,明显低于我国9.4%的平均发病率,且无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对孕妇及早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筛壹,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郑俊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82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为76.8%.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CHF安全有效.
作者:徐志家;徐志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银丹心脑通组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也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杨淑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的差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P<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程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先法测定49例2型DM病人及5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 2型DM病人无并发症组及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血浆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q=2.82~12.66,P<0.05或P<0.01).高HCY血症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较HCY正常组明显升高(χ2=4.72,P<0.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2型DM病人易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郝志敏;赵洁;黄贤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诊断及治疗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均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18例(92.2%),发生并发症10例(7.8%).结论 对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即应施行手术治疗.
作者:邢守光;范益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主动脉二瓣化畸形患者常常合并有升主动脉扩张,因为存在主动脉夹层和自发性破裂等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故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时应积极处理升主动脉扩张.
作者:郭林静;杨新卫;梁智星;秦太昌;刘永民;尹建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老年患者占心力衰竭总数的75%[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成年人心力衰竭作为对照,以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病因及诱因的特点.
作者:郭晓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资料.对围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2例,脑出血死亡1例.晚期脑内出血、心内膜炎脑梗死各死亡1例,小脑出血1例治愈,心内膜炎再次手术1例治愈,存活者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保留瓣下装置及三尖瓣成形,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薛春牛;申长生;张潞;王忠社;袁保福;武高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67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年龄60岁~85岁(70.9岁±8.7岁).病程短3个月,长20年,依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
作者:郭进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肾器官损害的发病率和血压升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各类高血压患者心、脑、肾损害的发生率及在不同病程的发生率.结果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29.3%,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14.6%,混合性高血压占56.1%.靶器官损害以脑损害为主占37.4%,心脏损害占27.6%,肾损害占9.8%.靶器官损害与高血压病程、血压负荷值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以脑、心、肾等为主,积极减少靶器官损害,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一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观察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70%定为中度狭窄组(43例),>70%定为重度狭窄组(22例),结合临床情况排除冠心痛诊断者50例作为正常组.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HRV时域指标.结果 中、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SDNN、sDANN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65例,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CI术后3个月HRV中SDNN、SDANN和高额均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降低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
作者:杨德辉;许晓琼;朱新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探讨心理应激诱发A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135例(年龄≤6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焦虑、贝克抑制自评量表得分分为心理应激组和非心理应激组.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非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结果 心理应激组与非心理应激组ACS的发生率分别为80.6%和53.2%,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20.8%和46.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应激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非心理应激组(P<0.01).结论 心理应激可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成不稳定,并通过炎症促使ACS发生、发展.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对照组有1例中途要求退出观察,另1例因自行停药而剔除;治疗组有1例因故失访而剔除;两组降压疗效分别为78.95%与84.6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加,反杓型血压明显减少(P<0.01).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符合中医辨证特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建彬;戴小华;杨帆;顾健霞;邵正斌;周宜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随年龄增长,无典型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正常或Ⅰ级~Ⅱ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235例分为<60岁组59例;60岁~79岁组104例;>80岁组72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前负荷),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后负荷),心脏指数5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作定量评估.结果 >80岁组老年患者心脏指数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阻力负荷指数增加(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 随年龄递增,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心脏指数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作者:李晓利;武若君;李彬;王亚真;苏轮;孙沛;陈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70例高血压痛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10g).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Gu)和血浆ET、NO.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MA、β2-MG、α1-MG、TRF、IgG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α1-MG、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ET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O明显上升(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具有减少尿微量蛋白排出的作用,并对ET、NO等指标有积极影响.
作者:邵正斌;杨帆;戴小华;顾健霞;丁碧云;董梅;许祖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8年2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并确诊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血浆ET、NO及Hcy值.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T、Hcy分别为(157.30±20.34)pg/mL、(24.58±11.78)μmol/L显著高于32例同期正常时照组的(56.78±5.67)pg/mL、(9.46±3.25)μmol/L(P<0.01),NO为(35.78±15.22)m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0.81±10.50)mmol/L(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ET、NO及Hcy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红;来春林;陆卫华;赵建强;邢金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各30例,检测偶测和动态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指标、靶器官损害指标(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阴阳两虚型中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阴虚阳亢型(P<0.01),而在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平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方面却低于阴虚阳亢型(P<0.01).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和尿徽量白蛋白指标与两证型均有关.结论 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作为两型辨证的基础.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有助于判别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
作者:邹襄谷;陈国通;陈比特;邱山东;顾衡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_舒张值的影响.方法 62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调脂饮食加坎地沙坦加非诺贝特组(A组),调脂饮食加坎地沙坦加安慰剂组(B组).观察两组血压及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A组较B组能更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P<0.01).A组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而B组在治疗前后脂质谱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明显增加(P<0.01),A组较B组能更显著增加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P<0.01).结论 非诺贝特可能通过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对患者血压有协同降低作用.
作者:张建英;谷梅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血浆ET-1、s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1、sICAM-1、TNF-α、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ET-1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因子sICAM-1、TNF-α、P-选择素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艳玲;周苏宁;王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偶联因子6(CF6)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148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4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CF6水平,分析NSTEACS及STEACS患者的血浆CF6水平的变化及与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随访观察血浆CF6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STEACS及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5),N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随着TIMI危险积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STEACS患者血蓑CF6水平随着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随着血浆CF6水平的升高,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CF6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F6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贾永平;庞占琪;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苗鹏飞;杨俊平;郭晓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用西药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炙甘草汤加味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及心脏超声变化,治疗12个月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红亚;段彦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服用降压药至血压达标或正常值,治疗组同时服用养肝益水颗粒8周,观察治疗后测尿五项蛋白[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2-MG、Alb、α1-MG、TR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治疗后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Vs、R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s、R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缺血,从而达到降压、改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有关.
作者:丁碧云;汪玲;董梅;邵正斌;许祖建;戴小华;顾健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变化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用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分别治疗中度子痫前期患者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SOD、MDA、TXA2、PGI2、NO、ET、平均动脉压、产后出血、胎心率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SOD分别为(157.7 mg/L±6.7 mg/L与246.7 mg/L±5.8 mg/L,167.1 mg/L±6.7mg/L与245.1mg/L±6.6 mg/L),MDA为(15.4 mmol/L±2.1 mmo l/L与8.7 mmol/L±2.4 mmol/L,12.6 mmol/L±4.4mmol/L与8.3 mmol/L±1.3 mmol/L),两组SOD、MDA、NO、EF、TXA2、PGI2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8.33%与8.33%(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治疗均能改善母血中SOD、MDA、N0、ET、TXA2、PGI2水平.
作者:李智泉;王晨虹;张铨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及时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65岁)急性呼吸困难患者95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3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22例.应用快速床旁试验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确定血浆BNP界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诊断界值在150 pg/mL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达85%左右,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其诊断界值在225 pg/mL.结论 血浆BNP对于老年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有诊断价值,其诊断界值为150 pg/mL.
作者:陶晓春;董志远;唐晓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痛(EH)患者中医证候与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血糖、血脂测定.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辩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 333例EH患者中医辨证分为9组.各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3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4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夹痰夹瘀证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多于夹痰证(P<0.01).结论 EH患者痰瘀互结可能促进多代谢异常的出现和发展,临床上可以在辩证论治的同时,通过加强化痰、活血化瘀之力以控制血压和纠正多代谢异常.
作者:石洁;胡元会;尹倚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CCCI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A组)、养血清脑颗粒组(B组)、联合用药组(C组)各3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为正常时照组,并统计分析.结果 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3.33%,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C组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时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以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个别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供血,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单用齐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解建军;李东芳;连霞;薛国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益智醒脑汤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V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益智醒脑汤,对照组40例予甲氯芬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物体记忆测验(FO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智力残疾评分(AAMD)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仅5例有轻微食欲不振,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益智醒脑汤能较快改善VaD患者的认识功能障碍,且临床较安全.
作者:牛敬宪;李咏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以及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卒中大小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研究组及对照组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不同血管病变组中轻、重型胰岛素抵抗亚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S)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胰岛素抵抗程度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IS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ISl与血压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线性相关.入院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中重型胰岛素抵抗亚组患者CNFDS较轻型亚组高;腔隙性脑梗死(LCI)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卒中危险因素相关.
作者:赵晓红;蒋绍军;谈跃;徐勉;饶碧云;姚传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氏病(PD)抑郁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UPDRS评分相结合对30例早中期帕金森氏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按HAMD量表及评定标准,PD患者中合并抑郁20例,占66.7%.其中以强直/运动迟缓为主占60.0%(12/20);以震颤为主占40.0%(8/20),行HAMD分值与H-Y分期、运动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示:HAMD评分与H-Y分期、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PD抑郁患者多以强直/运动迟缓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抑郁会变得越来越重,运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
作者:李志强;牛小媛;高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急性发作期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VBI患者32例进行SPECT检查,与12名健康体检者同期进行时照观察,分析VBI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 目测示VBI发作期患者右侧低灌注明显高于左侧,经半定量分析后VBI组的脑血流灌注在多处较时照组减低;VBI组左右比较,右侧脑血流灌注普遍低于左侧.结论 SPECT对VBI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VBI发作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在椎基底动脉系为主的基础上还波及颈内动脉系.
作者:王淑丽;牛争平;刘庆萍;李险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早期降压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后6 h内住院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4例,早期进行积极降压治疗,并对入院时以及发病后28 d和90 d采集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欧洲生活质量评分(EQ-5D)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早期降压治疗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潘英;郭建军;梁睿;林清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时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0例,针灸治疗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组20例,VocaStim电刺激治疗组20例,各组常规用药相同,8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后4周、8周采用才藤荣-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肺部感染率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才藤荣-吞咽障碍评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 时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优于单纯的针灸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及VocaStim电刺激治疗.
作者:董继革;孙丽;李广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时老年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49例发病0.5年~2.0年的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脑复康片及康复训练,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结果 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58%;治疗后治疗组MMSE为(14.00±8.92)分优于对照组的(12.85±4.07)分(P<0.01).结论 三七总皂苷配合康复训练在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鲁刚;李蕊;金亚菊;张林森;田伟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在高血压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
作者:郝燕萍;李彩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及遗传某些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文明;李瑞娟;鲍远程;汪瀚;汪美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病因病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由来已久,对此病的记载首见于<内经>,<金匮要略>记载其典型症状为胸痹之病.
作者:匡微;李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etion,CI)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探讨中医药防治CI的作用机制,为CI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作者:甘照儒;徐英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al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者:王金凤;姚淮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失语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之一,卒中伴失语的发病率为21%~38%[1,2],卒中后存活患者10%~18%[3]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障碍.
作者:刘湘麟;杨万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位的疾病,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孙聪;孔飞;陈光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伴随原发性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WD基因被精确地定位于13q14.3,编码的蛋白质产物是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WD蛋白),它含有21个外显子,编码1411个氨基酸[1].
作者:陈伟;鲍远程;余元勋;黄采凤;严兴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第三大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高.
作者:冯飞;姜亚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状态.
作者:刘红樱;蒋跃绒;史大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结局.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作者:张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及黄芪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TNF-α的表达,伊文思蓝法测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舍水量表示脑水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黄芪组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 h开始升高.1 d~3 d高,黄芪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的TNF-α也于6 h开始升高.1 d~3 d达到高峰,黄芪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BBB通透性与TNF-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5),与脑水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脑出血后产生的TNF-α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启动,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和发展,黄芪可改善此过程.
作者:范崇桂;王桂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心衰2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30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基础上,进行血瘀造模,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瘀对照组、血瘀心衰加心衰2号方组(即心衰2号方组).其中血瘀心衰加心衰2号方组给予心衰2号方灌胃,血瘀心衰组及假手术组不予药物干预.灌胃4周后,对比各组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心衰2号方组与血瘀对照组比较AngⅡ、IL-6显著降低(P<0.01).结论 心力衰竭2号方能调控心衰时大鼠神经内分泌和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严夏;杨喆;王大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时链脲佐茵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肢原阳性表达及含量、细胞转化因子(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STZ糖尿病大鼠38只,随机分为STZ对照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另取同月龄Wistar大鼠10只(正常大鼠组),分别灌胃8周.制备心肌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胶原Ⅰ、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代表其表达程度,取心肌匀浆,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与STZ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大鼠组比较,STZ对照组心肌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匀浆胶原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含量降低(P<0.05),心肌胶原Ⅰ/Ⅲ比值明显增高(P<0.01),TGF-β1含量降低(P<0.01);与STZ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降低趋势,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升高(P<0.05),胶原Ⅰ含量明显降低(P<0.01),胶原Ⅲ含量升高(P
作者:李晓;姜萍;张勇;姜月华;林海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和脑钠肤(BNP)的影响.方法 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400 mg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200 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脉输注.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50mL静脉输注,均为1次/天,疗程7d.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及BNP的水平;造模后4周行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心功能.结果 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表现为血浆中SOD和GSH-Px活力下降(P<0.05).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5).两治疗组心功能高于对照组,在1个月实验终点,血浆中BN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经静脉途径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可阻断心肌梗死后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张殿福;王明伟;王连生;唐建金;陈波;王伟;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银丹心脑通各组培养液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CAT和GSH-Px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银丹心脑通中、高剂量组CAT、GSH-Px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氟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作者:倪岚;陈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培哚普利组结扎冠脉前20 min给予培哚普利2 mg/kg静脉注入;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入.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大鼠LVSP及士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培哚普利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培哚普利可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路映攀;牛凡;郭文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