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时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0例,针灸治疗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组20例,VocaStim电刺激治疗组20例,各组常规用药相同,8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后4周、8周采用才藤荣-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肺部感染率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才藤荣-吞咽障碍评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 时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优于单纯的针灸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及VocaStim电刺激治疗.
作者:董继革;孙丽;李广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益智醒脑汤对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V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益智醒脑汤,对照组40例予甲氯芬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物体记忆测验(FO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智力残疾评分(AAMD)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仅5例有轻微食欲不振,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益智醒脑汤能较快改善VaD患者的认识功能障碍,且临床较安全.
作者:牛敬宪;李咏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透视与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在透视和非透视下,将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板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右心室对89例患者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结果 透视下47例患者起搏全部成功,非透视下42例患者38例起搏成功,4例失败,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非透视下明显省时.结论 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省时,与透视下临时起搏比较疗效接近,在抢救严重心动过缓、心搏停止时可作为一项常规急救措施应用.
作者:周长高;王连生;葛恒松;吴开霞;李勇;陈尚英;鲍旭;李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对照组有1例中途要求退出观察,另1例因自行停药而剔除;治疗组有1例因故失访而剔除;两组降压疗效分别为78.95%与84.6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加,反杓型血压明显减少(P<0.01).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符合中医辨证特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建彬;戴小华;杨帆;顾健霞;邵正斌;周宜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67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年龄60岁~85岁(70.9岁±8.7岁).病程短3个月,长20年,依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
作者:郭进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时链脲佐茵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肢原阳性表达及含量、细胞转化因子(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STZ糖尿病大鼠38只,随机分为STZ对照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另取同月龄Wistar大鼠10只(正常大鼠组),分别灌胃8周.制备心肌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胶原Ⅰ、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代表其表达程度,取心肌匀浆,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与STZ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大鼠组比较,STZ对照组心肌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匀浆胶原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含量降低(P<0.05),心肌胶原Ⅰ/Ⅲ比值明显增高(P<0.01),TGF-β1含量降低(P<0.01);与STZ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降低趋势,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升高(P<0.05),胶原Ⅰ含量明显降低(P<0.01),胶原Ⅲ含量升高(P
作者:李晓;姜萍;张勇;姜月华;林海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al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者:王金凤;姚淮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先法测定49例2型DM病人及5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 2型DM病人无并发症组及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血浆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q=2.82~12.66,P<0.05或P<0.01).高HCY血症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较HCY正常组明显升高(χ2=4.72,P<0.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2型DM病人易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郝志敏;赵洁;黄贤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在高血压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
作者:郝燕萍;李彩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辨证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和西比灵(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左颈动脉(LVA)、右颈动脉(RVA)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 8,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辨证服用中药汤刺能明显改善CSA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健忘、眼花、肢体麻木等症状,改善脑动脉血流量,对CSA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景波;华荣;何莉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诊断及治疗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均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18例(92.2%),发生并发症10例(7.8%).结论 对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即应施行手术治疗.
作者:邢守光;范益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的差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P<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程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病因病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由来已久,对此病的记载首见于<内经>,<金匮要略>记载其典型症状为胸痹之病.
作者:匡微;李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状态.
作者:刘红樱;蒋跃绒;史大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同时加服尼莫地平片;对照组31例,只服用尼莫地平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施惠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和脑钠肤(BNP)的影响.方法 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400 mg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200 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脉输注.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50mL静脉输注,均为1次/天,疗程7d.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及BNP的水平;造模后4周行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心功能.结果 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表现为血浆中SOD和GSH-Px活力下降(P<0.05).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5).两治疗组心功能高于对照组,在1个月实验终点,血浆中BN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经静脉途径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可阻断心肌梗死后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张殿福;王明伟;王连生;唐建金;陈波;王伟;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探讨心理应激诱发A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135例(年龄≤6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焦虑、贝克抑制自评量表得分分为心理应激组和非心理应激组.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非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结果 心理应激组与非心理应激组ACS的发生率分别为80.6%和53.2%,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20.8%和46.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应激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非心理应激组(P<0.01).结论 心理应激可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成不稳定,并通过炎症促使ACS发生、发展.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牵引或推拿治疗者.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偶联因子6(CF6)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148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4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CF6水平,分析NSTEACS及STEACS患者的血浆CF6水平的变化及与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随访观察血浆CF6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STEACS及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5),N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随着TIMI危险积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STEACS患者血蓑CF6水平随着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随着血浆CF6水平的升高,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CF6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F6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贾永平;庞占琪;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苗鹏飞;杨俊平;郭晓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王华平;卢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