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敏;赵洁;黄贤胜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70例高血压痛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10g).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Gu)和血浆ET、NO.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MA、β2-MG、α1-MG、TRF、IgG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α1-MG、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ET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O明显上升(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具有减少尿微量蛋白排出的作用,并对ET、NO等指标有积极影响.
作者:邵正斌;杨帆;戴小华;顾健霞;丁碧云;董梅;许祖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及遗传某些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文明;李瑞娟;鲍远程;汪瀚;汪美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偶联因子6(CF6)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148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4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CF6水平,分析NSTEACS及STEACS患者的血浆CF6水平的变化及与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随访观察血浆CF6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STEACS及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5),N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随着TIMI危险积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STEACS患者血蓑CF6水平随着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随着血浆CF6水平的升高,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CF6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F6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贾永平;庞占琪;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苗鹏飞;杨俊平;郭晓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服用降压药至血压达标或正常值,治疗组同时服用养肝益水颗粒8周,观察治疗后测尿五项蛋白[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2-MG、Alb、α1-MG、TR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治疗后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Vs、R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s、R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缺血,从而达到降压、改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有关.
作者:丁碧云;汪玲;董梅;邵正斌;许祖建;戴小华;顾健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的差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P<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程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例PDA患者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大小,在透视下经传送装置将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置入动脉导管内,使之在动脉导管处固定,即刻造影,术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 全组成功196例,技术成功率99%;主动脉弓造影即刻无分流146例;50例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经UCG复查,其中25例术后48 h分流消失,22例术后1个月分流消失,3例术后3个月分流消失;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42.8±16.4)mmHg下降至(31.3±14.5)mmHg(P<0.05);术后3个月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缩小(94.2±28.4)mL vs(112.5±31.5)mL,(52.1±12.4)mL vs(61.0±15.7)mL(P<0.05).结论 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操作方法简便,治疗范围广,成功率高.
作者:郭建军;王志斌;梁法禹;秦东泽;梁智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8年2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并确诊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血浆ET、NO及Hcy值.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T、Hcy分别为(157.30±20.34)pg/mL、(24.58±11.78)μmol/L显著高于32例同期正常时照组的(56.78±5.67)pg/mL、(9.46±3.25)μmol/L(P<0.01),NO为(35.78±15.22)m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0.81±10.50)mmol/L(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ET、NO及Hcy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红;来春林;陆卫华;赵建强;邢金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68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养血清脑颗粒12.0 g/d,加依那普利10 mg/d;对照组34例,给予依那普利10 mg/d加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治疗,观察30 d.资料收集包括血压、心率、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30~200)mg/L定为尿微量蛋白阳性(胶体金免疫法,小旋风特种蛋白分析仪).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收缩期高血压分别为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为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不但有控制血压疗效,并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秦惠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 050名孕妇中筛查出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200例,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200例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有13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6.5%,明显低于我国9.4%的平均发病率,且无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对孕妇及早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筛壹,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郑俊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牵引或推拿治疗者.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资料.对围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2例,脑出血死亡1例.晚期脑内出血、心内膜炎脑梗死各死亡1例,小脑出血1例治愈,心内膜炎再次手术1例治愈,存活者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保留瓣下装置及三尖瓣成形,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薛春牛;申长生;张潞;王忠社;袁保福;武高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辨证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随机分成两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和西比灵(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左颈动脉(LVA)、右颈动脉(RVA)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 8,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辨证服用中药汤刺能明显改善CSA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健忘、眼花、肢体麻木等症状,改善脑动脉血流量,对CSA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景波;华荣;何莉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以及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卒中大小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研究组及对照组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不同血管病变组中轻、重型胰岛素抵抗亚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S)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胰岛素抵抗程度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IS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ISl与血压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线性相关.入院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中重型胰岛素抵抗亚组患者CNFDS较轻型亚组高;腔隙性脑梗死(LCI)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卒中危险因素相关.
作者:赵晓红;蒋绍军;谈跃;徐勉;饶碧云;姚传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失语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之一,卒中伴失语的发病率为21%~38%[1,2],卒中后存活患者10%~18%[3]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障碍.
作者:刘湘麟;杨万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化脓性脑膜脑炎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往往以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者多见,而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感染者并不多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作者:赵宝元;武国德;石正洪;张庭华;龙金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及黄芪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TNF-α的表达,伊文思蓝法测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舍水量表示脑水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黄芪组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 h开始升高.1 d~3 d高,黄芪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的TNF-α也于6 h开始升高.1 d~3 d达到高峰,黄芪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BBB通透性与TNF-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5),与脑水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脑出血后产生的TNF-α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启动,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和发展,黄芪可改善此过程.
作者:范崇桂;王桂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CCCI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A组)、养血清脑颗粒组(B组)、联合用药组(C组)各3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为正常时照组,并统计分析.结果 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3.33%,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C组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时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以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个别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供血,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单用齐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解建军;李东芳;连霞;薛国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先法测定49例2型DM病人及5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 2型DM病人无并发症组及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血浆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q=2.82~12.66,P<0.05或P<0.01).高HCY血症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较HCY正常组明显升高(χ2=4.72,P<0.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是2型DM病人易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郝志敏;赵洁;黄贤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随年龄增长,无典型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正常或Ⅰ级~Ⅱ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235例分为<60岁组59例;60岁~79岁组104例;>80岁组72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前负荷),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后负荷),心脏指数5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作定量评估.结果 >80岁组老年患者心脏指数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阻力负荷指数增加(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 随年龄递增,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心脏指数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作者:李晓利;武若君;李彬;王亚真;苏轮;孙沛;陈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银丹心脑通各组培养液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CAT和GSH-Px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银丹心脑通中、高剂量组CAT、GSH-Px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氟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作者:倪岚;陈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