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路映攀;牛凡;郭文超

关键词:培哚普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动力学参数, 心肌/病理学
摘要: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培哚普利组结扎冠脉前20 min给予培哚普利2 mg/kg静脉注入;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入.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大鼠LVSP及士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培哚普利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培哚普利可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探讨心理应激诱发A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135例(年龄≤6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焦虑、贝克抑制自评量表得分分为心理应激组和非心理应激组.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非心理应激组:焦虑(或)和抑郁自评分<50分.结果 心理应激组与非心理应激组ACS的发生率分别为80.6%和53.2%,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20.8%和46.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应激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非心理应激组(P<0.01).结论 心理应激可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成不稳定,并通过炎症促使ACS发生、发展.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牵引或推拿治疗者.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浅低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手术346例分析

    1997年11月-2008年7月,采用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346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新卫;秦太昌;郭林静;梁法禹;张涌;李俊;任梅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培哚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培哚普利组结扎冠脉前20 min给予培哚普利2 mg/kg静脉注入;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入.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大鼠LVSP及士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培哚普利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培哚普利可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路映攀;牛凡;郭文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母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变化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用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分别治疗中度子痫前期患者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SOD、MDA、TXA2、PGI2、NO、ET、平均动脉压、产后出血、胎心率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SOD分别为(157.7 mg/L±6.7 mg/L与246.7 mg/L±5.8 mg/L,167.1 mg/L±6.7mg/L与245.1mg/L±6.6 mg/L),MDA为(15.4 mmol/L±2.1 mmo l/L与8.7 mmol/L±2.4 mmol/L,12.6 mmol/L±4.4mmol/L与8.3 mmol/L±1.3 mmol/L),两组SOD、MDA、NO、EF、TXA2、PGI2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8.33%与8.33%(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治疗均能改善母血中SOD、MDA、N0、ET、TXA2、PGI2水平.

    作者:李智泉;王晨虹;张铨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指标和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和脑钠肤(BNP)的影响.方法 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400 mg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200 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脉输注.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50mL静脉输注,均为1次/天,疗程7d.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及BNP的水平;造模后4周行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心功能.结果 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表现为血浆中SOD和GSH-Px活力下降(P<0.05).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5).两治疗组心功能高于对照组,在1个月实验终点,血浆中BN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经静脉途径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可阻断心肌梗死后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张殿福;王明伟;王连生;唐建金;陈波;王伟;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SPECT脑血流灌注研究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急性发作期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VBI患者32例进行SPECT检查,与12名健康体检者同期进行时照观察,分析VBI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 目测示VBI发作期患者右侧低灌注明显高于左侧,经半定量分析后VBI组的脑血流灌注在多处较时照组减低;VBI组左右比较,右侧脑血流灌注普遍低于左侧.结论 SPECT对VBI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VBI发作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在椎基底动脉系为主的基础上还波及颈内动脉系.

    作者:王淑丽;牛争平;刘庆萍;李险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评价透视与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在透视和非透视下,将普通双极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板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右心室对89例患者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结果 透视下47例患者起搏全部成功,非透视下42例患者38例起搏成功,4例失败,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非透视下明显省时.结论 非透视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省时,与透视下临时起搏比较疗效接近,在抢救严重心动过缓、心搏停止时可作为一项常规急救措施应用.

    作者:周长高;王连生;葛恒松;吴开霞;李勇;陈尚英;鲍旭;李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肱动脉舒张值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_舒张值的影响.方法 62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调脂饮食加坎地沙坦加非诺贝特组(A组),调脂饮食加坎地沙坦加安慰剂组(B组).观察两组血压及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A组较B组能更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P<0.01).A组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而B组在治疗前后脂质谱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明显增加(P<0.01),A组较B组能更显著增加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值(P<0.01).结论 非诺贝特可能通过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对患者血压有协同降低作用.

    作者:张建英;谷梅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动态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对照组有1例中途要求退出观察,另1例因自行停药而剔除;治疗组有1例因故失访而剔除;两组降压疗效分别为78.95%与84.6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加,反杓型血压明显减少(P<0.01).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符合中医辨证特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建彬;戴小华;杨帆;顾健霞;邵正斌;周宜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相关机制初讨

    目的 初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服用降压药至血压达标或正常值,治疗组同时服用养肝益水颗粒8周,观察治疗后测尿五项蛋白[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2-MG、Alb、α1-MG、TR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治疗后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Vs、R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s、R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缺血,从而达到降压、改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有关.

    作者:丁碧云;汪玲;董梅;邵正斌;许祖建;戴小华;顾健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症84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67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年龄60岁~85岁(70.9岁±8.7岁).病程短3个月,长20年,依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

    作者:郭进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医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防治领域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在高血压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

    作者:郝燕萍;李彩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自由基清除剂NXY-059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第三大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高.

    作者:冯飞;姜亚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用西药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炙甘草汤加味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及心脏超声变化,治疗12个月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红亚;段彦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98例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例PDA患者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大小,在透视下经传送装置将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置入动脉导管内,使之在动脉导管处固定,即刻造影,术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 全组成功196例,技术成功率99%;主动脉弓造影即刻无分流146例;50例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经UCG复查,其中25例术后48 h分流消失,22例术后1个月分流消失,3例术后3个月分流消失;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42.8±16.4)mmHg下降至(31.3±14.5)mmHg(P<0.05);术后3个月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缩小(94.2±28.4)mL vs(112.5±31.5)mL,(52.1±12.4)mL vs(61.0±15.7)mL(P<0.05).结论 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操作方法简便,治疗范围广,成功率高.

    作者:郭建军;王志斌;梁法禹;秦东泽;梁智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脑炎1例报道

    化脓性脑膜脑炎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往往以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者多见,而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感染者并不多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作者:赵宝元;武国德;石正洪;张庭华;龙金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9例Wheat手术临床报道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主动脉二瓣化畸形患者常常合并有升主动脉扩张,因为存在主动脉夹层和自发性破裂等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故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时应积极处理升主动脉扩张.

    作者:郭林静;杨新卫;梁智星;秦太昌;刘永民;尹建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33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资料.对围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心排2例,脑出血死亡1例.晚期脑内出血、心内膜炎脑梗死各死亡1例,小脑出血1例治愈,心内膜炎再次手术1例治愈,存活者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保留瓣下装置及三尖瓣成形,重视围术期处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薛春牛;申长生;张潞;王忠社;袁保福;武高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同时,应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 mg静脉输注,1次/日,连续14 d.用药前后观察自觉症状、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优于对照组的68%、53%(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治疗老年冠心痛心绞痛明确有效的药物.

    作者:邢湘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