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郭建军;梁睿;林清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血浆ET-1、s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1、sICAM-1、TNF-α、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ET-1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因子sICAM-1、TNF-α、P-选择素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艳玲;周苏宁;王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观察发现不仅中药存在辨证用药的问题,西药同样应重视辨证用药.这样才能以少、小的药量达到佳疗效,达到协调统一,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辨病与辨证相统一[1].
作者:郑爱义;薄子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etion,CI)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运用现代医学探讨中医药防治CI的作用机制,为CI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作者:甘照儒;徐英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一位的疾病,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孙聪;孔飞;陈光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的差别,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P<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程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70例高血压痛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10g).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Gu)和血浆ET、NO.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MA、β2-MG、α1-MG、TRF、IgG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α1-MG、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ET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O明显上升(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具有减少尿微量蛋白排出的作用,并对ET、NO等指标有积极影响.
作者:邵正斌;杨帆;戴小华;顾健霞;丁碧云;董梅;许祖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及遗传某些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文明;李瑞娟;鲍远程;汪瀚;汪美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偶联因子6(CF6)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148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4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CF6水平,分析NSTEACS及STEACS患者的血浆CF6水平的变化及与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随访观察血浆CF6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STEACS及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5),N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随着TIMI危险积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STEACS患者血蓑CF6水平随着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随着血浆CF6水平的升高,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CF6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F6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贾永平;庞占琪;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苗鹏飞;杨俊平;郭晓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第三大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高.
作者:冯飞;姜亚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对照组有1例中途要求退出观察,另1例因自行停药而剔除;治疗组有1例因故失访而剔除;两组降压疗效分别为78.95%与84.6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加,反杓型血压明显减少(P<0.01).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符合中医辨证特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建彬;戴小华;杨帆;顾健霞;邵正斌;周宜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急性发作期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VBI患者32例进行SPECT检查,与12名健康体检者同期进行时照观察,分析VBI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 目测示VBI发作期患者右侧低灌注明显高于左侧,经半定量分析后VBI组的脑血流灌注在多处较时照组减低;VBI组左右比较,右侧脑血流灌注普遍低于左侧.结论 SPECT对VBI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VBI发作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在椎基底动脉系为主的基础上还波及颈内动脉系.
作者:王淑丽;牛争平;刘庆萍;李险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银丹心脑通各组培养液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CAT和GSH-Px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银丹心脑通中、高剂量组CAT、GSH-Px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氟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作者:倪岚;陈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和脑钠肤(BNP)的影响.方法 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400 mg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予250 mL 5%葡萄糖加入200 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脉输注.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50mL静脉输注,均为1次/天,疗程7d.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及BNP的水平;造模后4周行门控心肌显像评价心功能.结果 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表现为血浆中SOD和GSH-Px活力下降(P<0.05).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升高(P<0.05).两治疗组心功能高于对照组,在1个月实验终点,血浆中BN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经静脉途径维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血浆BNP水平,具有氧自由基清除活性,可阻断心肌梗死后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张殿福;王明伟;王连生;唐建金;陈波;王伟;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伴随原发性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WD基因被精确地定位于13q14.3,编码的蛋白质产物是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WD蛋白),它含有21个外显子,编码1411个氨基酸[1].
作者:陈伟;鲍远程;余元勋;黄采凤;严兴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老年患者占心力衰竭总数的75%[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成年人心力衰竭作为对照,以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病因及诱因的特点.
作者:郭晓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氏病(PD)抑郁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UPDRS评分相结合对30例早中期帕金森氏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按HAMD量表及评定标准,PD患者中合并抑郁20例,占66.7%.其中以强直/运动迟缓为主占60.0%(12/20);以震颤为主占40.0%(8/20),行HAMD分值与H-Y分期、运动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示:HAMD评分与H-Y分期、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PD抑郁患者多以强直/运动迟缓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抑郁会变得越来越重,运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
作者:李志强;牛小媛;高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各30例,检测偶测和动态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指标、靶器官损害指标(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阴阳两虚型中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阴虚阳亢型(P<0.01),而在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平均舒张压夜间下降率方面却低于阴虚阳亢型(P<0.01).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和尿徽量白蛋白指标与两证型均有关.结论 血压参数、血栓前状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可作为两型辨证的基础.平均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有助于判别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证.
作者:邹襄谷;陈国通;陈比特;邱山东;顾衡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射血分数提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逆转心室重塑.
作者:冯利营;郝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服用降压药至血压达标或正常值,治疗组同时服用养肝益水颗粒8周,观察治疗后测尿五项蛋白[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2-MG、Alb、α1-MG、TR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治疗后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Vs、R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s、R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缺血,从而达到降压、改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有关.
作者:丁碧云;汪玲;董梅;邵正斌;许祖建;戴小华;顾健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随年龄增长,无典型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正常或Ⅰ级~Ⅱ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235例分为<60岁组59例;60岁~79岁组104例;>80岁组72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前负荷),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后负荷),心脏指数5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作定量评估.结果 >80岁组老年患者心脏指数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阻力负荷指数增加(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 随年龄递增,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心脏指数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作者:李晓利;武若君;李彬;王亚真;苏轮;孙沛;陈昕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