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牛小媛;高瑾
目的 研究诊断及治疗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均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18例(92.2%),发生并发症10例(7.8%).结论 对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即应施行手术治疗.
作者:邢守光;范益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服用降压药至血压达标或正常值,治疗组同时服用养肝益水颗粒8周,观察治疗后测尿五项蛋白[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肾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β2-MG、Alb、α1-MG、TR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gG治疗后均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Vs、R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s、R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免疫功能、改善肾脏缺血,从而达到降压、改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有关.
作者:丁碧云;汪玲;董梅;邵正斌;许祖建;戴小华;顾健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时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0例,针灸治疗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组20例,VocaStim电刺激治疗组20例,各组常规用药相同,8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后4周、8周采用才藤荣-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肺部感染率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才藤荣-吞咽障碍评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 时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优于单纯的针灸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及VocaStim电刺激治疗.
作者:董继革;孙丽;李广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射血分数提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逆转心室重塑.
作者:冯利营;郝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银丹心脑通组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也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杨淑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DA)、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变化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用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分别治疗中度子痫前期患者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SOD、MDA、TXA2、PGI2、NO、ET、平均动脉压、产后出血、胎心率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SOD分别为(157.7 mg/L±6.7 mg/L与246.7 mg/L±5.8 mg/L,167.1 mg/L±6.7mg/L与245.1mg/L±6.6 mg/L),MDA为(15.4 mmol/L±2.1 mmo l/L与8.7 mmol/L±2.4 mmol/L,12.6 mmol/L±4.4mmol/L与8.3 mmol/L±1.3 mmol/L),两组SOD、MDA、NO、EF、TXA2、PGI2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8.33%与8.33%(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硫酸镁治疗均能改善母血中SOD、MDA、N0、ET、TXA2、PGI2水平.
作者:李智泉;王晨虹;张铨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失语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之一,卒中伴失语的发病率为21%~38%[1,2],卒中后存活患者10%~18%[3]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障碍.
作者:刘湘麟;杨万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培哚普利组结扎冠脉前20 min给予培哚普利2 mg/kg静脉注入;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入.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大鼠LVSP及士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培哚普利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培哚普利可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路映攀;牛凡;郭文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观察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痛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70%定为中度狭窄组(43例),>70%定为重度狭窄组(22例),结合临床情况排除冠心痛诊断者50例作为正常组.术前行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HRV时域指标.结果 中、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HRV指标中SDNN、sDANN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65例,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CI术后3个月HRV中SDNN、SDANN和高额均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降低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关.
作者:杨德辉;许晓琼;朱新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时老年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49例发病0.5年~2.0年的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脑复康片及康复训练,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结果 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58%;治疗后治疗组MMSE为(14.00±8.92)分优于对照组的(12.85±4.07)分(P<0.01).结论 三七总皂苷配合康复训练在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鲁刚;李蕊;金亚菊;张林森;田伟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2006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癫痫持续状态死亡,3例癫痫持续状态控制后因脑干出血引起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25例部分性发作及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好转出院.结论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应尽早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周晓梅;韩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西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血浆ET-1、sICAM-1、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1、sICAM-1、TNF-α、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ET-1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因子sICAM-1、TNF-α、P-选择素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艳玲;周苏宁;王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82例)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为76.8%.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CHF安全有效.
作者:徐志家;徐志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急性发作期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VBI患者32例进行SPECT检查,与12名健康体检者同期进行时照观察,分析VBI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 目测示VBI发作期患者右侧低灌注明显高于左侧,经半定量分析后VBI组的脑血流灌注在多处较时照组减低;VBI组左右比较,右侧脑血流灌注普遍低于左侧.结论 SPECT对VBI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VBI发作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在椎基底动脉系为主的基础上还波及颈内动脉系.
作者:王淑丽;牛争平;刘庆萍;李险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穴注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1组给予单纯牵引治疗;对照2组仅给予推拿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1组为85.0%;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牵引或推拿治疗者.
作者:卢佳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70例高血压痛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10g).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Gu)和血浆ET、NO.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MA、β2-MG、α1-MG、TRF、IgG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α1-MG、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ET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O明显上升(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具有减少尿微量蛋白排出的作用,并对ET、NO等指标有积极影响.
作者:邵正斌;杨帆;戴小华;顾健霞;丁碧云;董梅;许祖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al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者:王金凤;姚淮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时链脲佐茵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肢原阳性表达及含量、细胞转化因子(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制备STZ糖尿病大鼠38只,随机分为STZ对照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另取同月龄Wistar大鼠10只(正常大鼠组),分别灌胃8周.制备心肌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胶原Ⅰ、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代表其表达程度,取心肌匀浆,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及TGF-β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与STZ对照组血糖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大鼠组比较,STZ对照组心肌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心肌匀浆胶原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胶原Ⅲ含量降低(P<0.05),心肌胶原Ⅰ/Ⅲ比值明显增高(P<0.01),TGF-β1含量降低(P<0.01);与STZ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胶原Ⅰ阳性面密度比值降低趋势,胶原Ⅲ阳性面密度比值明显升高(P<0.05),胶原Ⅰ含量明显降低(P<0.01),胶原Ⅲ含量升高(P
作者:李晓;姜萍;张勇;姜月华;林海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 050名孕妇中筛查出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200例,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200例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有13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6.5%,明显低于我国9.4%的平均发病率,且无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对孕妇及早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筛壹,高度重视,重点管理,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郑俊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偶联因子6(CF6)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148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4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CF6水平,分析NSTEACS及STEACS患者的血浆CF6水平的变化及与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随访观察血浆CF6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STEACS及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5),NSTEACS患者血浆CF6水平随着TIMI危险积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STEACS患者血蓑CF6水平随着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随着血浆CF6水平的升高,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CF6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F6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贾永平;庞占琪;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苗鹏飞;杨俊平;郭晓虹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