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张宾

关键词:脑梗死, 硬脑膜翻转贴敷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摘要:目的 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治疗的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脑缺血区新生血管情况、影像检查结果及随访记录对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术后无复发现象,脑梗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脑缺血症状完全改善或者明显改善.8例患者术后进行DSA复检,每个骨孔均有向颅内生长的新血管生成.3例出血型患者手术治疗后未出现再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并发症状轻微,经简单处理出院时恢复正常.结论 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对甲状腺激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甲状腺激素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甲状腺激素与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瘢痕长度、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TSH、T3、T4与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腺瘤中采用小切口手术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机体损伤程度,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焦宇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房颤患者PCI术后双抗联合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抗凝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房颤患者PCI术后双抗联合达比加群与华法林的抗凝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70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低分子肝素连续抗凝治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美托洛尔控制房颤心室率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加用华法林,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达比加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后体循环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6个月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5.71%(2/35),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7.14%(6/35);观察组治疗后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86%(1/35),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86%(1/3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患者PCI术后使用双抗联合达比加群抗凝效果更佳,可降低术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甘亚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对肺结核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柘城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肺结核患者50例纳入研究,经痰液细菌涂片检查显示为阳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行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利福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利福喷丁治疗,比较两组病灶吸收、痰菌转阴、空洞闭合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及空洞闭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病灶吸收率,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董振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3例抗Jo-1抗体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提高对抗Jo-1抗体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诊断为抗Jo-1抗体综合征的13例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胸部高分辨断层扫描(HRCT)、肺功能、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抗Jo-1抗体综合征患者,男3例(23%),女10例(77%),发病年龄为23~69岁,出现间质性肺疾病(ILD)13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4例、关节炎5例,雷诺现象2例、技工手1例,其中同时呈现该病典型临床三联征(ILD、PM/DM、关节炎)2例.胸部HRCT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11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1例、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LIP)1例.5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均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合并弥散功能障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抗SSA抗体7例、抗SSA/Ro52抗体2例、抗SSA及/RF-IgM抗体1例、抗SSA/Ro52/RF-IgM抗体2例、抗SSA/CCP/AKA抗体1例.1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治疗后,10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抗Jo-1抗体综合征与间质性肺病关系密切,而肌炎少见,发作时很少观察到疾病的临床三联征,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邱凌霄;苏彦萍;王真真;张国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腹斜切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刘军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及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及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Th1、Th2和Th1/Th2)和肺功能[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h1、Th2和Th1/Th2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Th1、Th2和Th1/Th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FEV1、FVC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及呼吸训练可有效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韦佼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卫生统计学学习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目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兴趣、困难及需求情况,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某高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84名研究生进行调查,利用频数和构成比等指标来描述一般学习状况、对统计学授课的满意度及软件应用情况,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84份,回收84份,全部有效.95.24%的研究生能够掌握理论授课内容;研究生在卫生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运用(52.38%)、平时缺少练习的机会和数据(50.00%),在统计学软件的应用(46.43%)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58.33%的研究生认为英语是统计学专业知识学习的障碍.结论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不足,需在不断改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卫生统计学的长远发展.

    作者:陈嘉欣;杜邦;陈远思;裴晓婷;孙苗苗;平智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肾损害(hypertensive kidney lesion,HN)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院后继续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力、生理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HN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开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值(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及HbA1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FBG、2 h PBG及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8%(35/45);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42/4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郭慧;师俊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评估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率异常的60例患者病例资料,后经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进一步检查,发现≥1支主要冠状动脉分支狭窄患者为观察组,未见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患者为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结果与ST段下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T段下移发生率为70.00%(21/30),对照组ST段下移发生率为26.67%(8/30),观察组ST段下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9,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具有较为显著的心电图特征,利于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郭源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终止妊娠,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终止妊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12±11.35)min、(65.45±16.78)ml、(14.41±6.58)h、(3.45±0.82)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5.52±14.76)min、(91.24±19.82)ml、(25.32±8.64)h、(6.26±0.96)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a内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异位妊娠时,腹腔镜手术创口小,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比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姬晓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T细胞斑点试验、腺苷脱氨酶及降钙素原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行胸腔穿刺的胸腔积液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结核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1例)和对照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1例),检测两组T-SPOT.TB、胸水ADA及血清PCT水平,对比3项指标单独、并联和串联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结核组T-SPOT.TB的阳性率、ADA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POT.TB、ADA、PC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0.2%、91.8%和50.8%,特异度分别为80.4%、88.2%和82.4%.3项指标并联检测的灵敏度高于串联检测(96.7%比56.9%),特异度低于串联检测(42.6%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外周血T-SPOT.TB、胸水ADA及血清PCT3项指标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的诊断价值高,有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杨晓闪;张庆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

    目的 研究给予异位妊娠患者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其康复进程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唐河卫校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异位妊娠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阴道出血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较对照组[69.05%(29/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及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4/43)]较对照组[30.95%(13/4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康复进程.

    作者:兰建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妊娠高血压合并脑出血24例分析

    目的 总结妊娠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4例妊娠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妊娠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控制子痫抽搐、止血、降颅压等保守治疗基础上及时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24例婴儿均存活.1例产妇因脑出血量大,治疗无效死亡;23例中22例同时行外科手术清除血肿,1例接受保守治疗.结论 正常的围生期保健,及时诊断妊娠高血压并积极治疗,发现可疑病例及早明确诊断后适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并发疾病,可降低孕妇及胎儿病死率.

    作者:苗喜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治疗,观察组接受普贝生治疗,分别于用药后4、8、12 h采用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对宫颈成熟情况进行评分,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 用药后4、8、12 h,两组Bishop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和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分别为48.0%(24/50)和22.0%(11/50),对照组剖宫产和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分别为76.0%(38/50)和8.0%(4/50).观察组剖宫产和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贝生促颈成熟引产效果显著,可降低剖宫和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在急诊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急诊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窒息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呼吸道护理,于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早期人工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气道阻塞窒息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气道阻塞窒息率、肺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可降低急诊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道阻塞窒息率及肺部感染率,值得推广.

    作者:高献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前后CEA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前后CEA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附院大肠癌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21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血CEA水平,根据血CEA水平将患者分为CEA变化组(57例,化疗前后CEA下降≥5.5 ng/ml)和CEA不变/微变化组(161例,化疗前后CEA下降<5.5 ng/ml),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辅助前后结直肠患者血清CEA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新辅助前后血清CEA变化与肿瘤浸润深度、CA199水平、神经侵犯、分化程度、远处转移、肛距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浸润深度、CA199水平、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前后CEA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CA199水平、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前后CEA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朱浩;袁伟堂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神经节苷脂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法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系统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分别为(32.48±4.69)分和(38.74±4.96)分.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100.00%(25/25)]高于对照组[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节苷脂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有效加快患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魏继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2例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采用Webeter量表评分评定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1%(31/41);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38/4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采用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俊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镇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根据主视眼是否为弱视眼分为观察组(主视眼组)与对照组(非主视眼组),各4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同量治疗(目力训练、视觉刺激、戴镜等),对比两组治疗1、3、5、7个月后治愈情况以及视力矫正进步行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7个月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视力进步行数为(2.49±1.12)行,多于对照组的(1.82±0.71)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视力进步行数为(3.08±1.42)行,5个月后为(3.23±1.47)行,7个月后为(3.41±1.45)行,与对照组的(2.98±1.37)、(3.21±1.46)、(3.39±1.39)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量治疗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短期内对主视眼有较好治疗效果,且视力进步行数显著增多.

    作者:张拓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