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霞
目的观察芪菖治瘫口服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利用先后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基底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药组大鼠脑组织中NO、NOS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脑NO及NOS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但高于模型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菖治瘫口服液具有增加脑NO及NOS含量的作用.
作者:陈玉兰;张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大P波时限(Pmax)的变化.研究Pd与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和测量80例PAF病人(观察组)的Pd和Pmax.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 PAF组与对照组比较,Pd与Pmax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是一种新的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作者:楚咏晗;张永庆;代自立;宋亚辉;朱红;夏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室观察指标两组血小板聚集率、PT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靳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盐酸地芬尼多片和肌肉注射苯海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静脉输注.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4.5%、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显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荣光;罗治华;唐荣德;黄文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58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口服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乙哌立松为每次50 mg,每日3次,大剂量为每日300 mg;对照组只应用康复疗法.采用Ashworth分级法和改良的Barthel氏指数评定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张力及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周病人上下肢肌张力、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所致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杨振中;冯文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治疗,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纹状体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提高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作者:王倩;陈兴华;唐纯志;杨军君;冼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并AR病人64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及通心络组(32例).联合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通心络组则停用阿司匹林片两周后服用通心络胶囊.结果通心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随诊9个月,均无严重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冠心病AR病人,通心络有较好效果,与阿司匹林联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新灿;胡宇才;朱明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2例SAE病人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观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变化,并与40例年龄匹配、伴随疾病相似、无明显缺血性心脑疾病症状、体征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①SAE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E组斑块检出率97.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粥样硬化斑块积分SA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管径狭窄皆以轻度狭窄(<50%)为主,但SAE组中度、重度狭窄(>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SAE组SPV、EDV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结论 SAE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较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流速减慢为主.SAE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石雁;刘华;杨焰;文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有及无再狭窄病人行QT离散度(QTd)分析,评估QTd对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病人36例,随机选择40例PCI术后无再狭窄病人对照比较研究,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和计算较正QTd(QTcd),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QTd及QTcd对PCI术前、术后有无再狭窄的影响变化.结果 36例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40例无再狭窄组病人PCI术后比术前QTd及QTcd有明显缩短(P《0.05).再狭窄组的血管病变程度PCI术前、术后QTd及QTcd无明显变化,无再狭窄组的PCI术后比术前单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缩短(P《0.05),双支及3支血管病变QTd及QTcd明显缩短(P《0.01).PCI术后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较无再狭窄组的多支病变数的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QTd及QTcd对评估PCI术后再狭窄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红;胡晓辉;祝开荣;冷佰桦;李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病人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和胺碘酮(每次0.2 g,每日3次),5 d~7 d后改为0.2 g,每日2次,10 d~14 d后改为0.1 g~0.2 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88.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67.4%(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早搏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2±106和595±117,P《0.01).两组中均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早搏的病人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且安全.
作者:王平;宋执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中毒检材的毒鼠强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和毒鼠强GC/MS法快速检验方法快速诊断毒鼠强中毒.方法中毒检材大鼠或小白鼠灌胃,观察反应.固体检材匀浆或液体检材,加入内标SKF525或地芬尼多(眩晕停),硼砂缓冲液碱化(pH=9.18),苯萃取2次,氮气挥干,无水乙醇定容, GC/MS检测,质谱特征碎片定性分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校正曲线法定量分析.结果毒鼠强灌胃后大鼠出现特有强直性抽搐.毒鼠强的质谱特征碎片为:212和240. GC/MS检测毒鼠强的线性范围为(0.05~4) μg/mL,低检出浓度为0.02 μg/mL.2002年-2005年检测的74例毒鼠强中毒死亡案件中,56例可疑毒鼠强中毒者中18例检出毒鼠强,其中31例可进行大鼠毒性实验者中10例大鼠毒鼠强毒性实验阳性,185例可疑毒鼠强中毒死亡者中,74例检出毒鼠强,其中30例可进行大鼠毒性实验者中15例大鼠毒鼠强毒性实验阳性.结论动物实验筛选、GC/MS法快速诊断毒鼠强中毒,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应用于毒鼠强中毒的诊断和毒鼠强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贠克明;李跃芳;王永青;尉志文;陈跃华;吴燕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优于对照组(75.9%,P<0.05).结论脑血栓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可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减少脑血栓后遗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徐爱凤;辛存寿;徐纪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疏血通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实验影响.方法参照Nagasawa挂线法造模,Longa 5分制神经病学评分标准筛选.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降纤酶加疏血通各半剂量组)、对照组(降纤酶剂量组、疏血通剂量组)共6组.10 d后观测各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与疏血通组比较,t-PA、Fib、PAI-1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降纤酶组比较,t-PA、Fib、PAI-1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与疏血通两药具有协同作用,作用互补,既具有抗凝、溶栓,改善血循环作用,又具有保护组织细胞,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作者:王萍;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疗效.方法 79例原发性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58例接受PVP(手术组),21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未手术组),记录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未手术组就诊时、就诊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结果 PVP术前、术后短期、长期UPD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长期随访观察显示,手术组PDRS评分增长速度较未手术组慢(P《0.05).结论 PVP能使PD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消除,其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逐年降低,PVP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PD病情的发展.
作者:段虎斌;刘跃亭;郝春艳;范益民;陈来照;蒯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以探讨其降脂外作用.方法 57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NO合酶(NOS)、CRP和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水平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结果经过血脂康8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NO、NOS明显升高(P《0.01),ET-1、CRP、TC、TG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脂康具有降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调脂外作用.
作者:薛连喜;藤雅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一种常见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以往的常规治疗,均见效慢,疗程长,少数病人还留有永久后遗症.1998年-2005年,采用茎乳孔部位注射法,配合中药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局部艾灸,电脑中频治疗仪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分析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医学、现代医学在血管性痴呆(VD)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进行阐述,对比分析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VD的趋势.
作者:李璟怡;黄俊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首灵健脑胶囊对老年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AlCl3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结束后测试学习记忆成绩、脑系数和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跳台实验显示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测试期触电潜伏期明显缩短;给予首灵健脑胶囊或双氢麦角碱(喜得镇)的AlCl3小鼠与模型组比较,训练期和测试期跳台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测试期触电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后小鼠的脑系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和喜得镇在使用后,可显著降低脑系数(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脑中的微量元素Al、Zn、Mn、Ca、Cu、F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高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和喜得镇可影响微量元素的含量(P<0.01或P<0.05),中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可显著影响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P<0.01或P<0.05).结论首灵健脑胶囊具有明显拮抗铝的神经毒性作用,通过维持脑内微量元素平衡发挥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刘晖;陈康远;郑泽荣;郑开颜;王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体表颈动脉超声(CU)检测,观察血脂康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34例病人,给予血脂康1.2 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粥样斑块的厚度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病人经血脂康治疗12周后,粥样斑块厚度由(2.01±0.24) mm下降为(1.56±0.21) mm,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由(4.22±0.35) mmol/L下降为(3.04±0.29) m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可以逆转动脉粥样斑块进程.
作者:韦挺荣;李醒三;何宾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睡眠状况及其对策.方法采用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40名健康者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病人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睡眠质量较差,提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要注意睡眠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梅香;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