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先安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

吴兆增

关键词:心先安, 复方丹参注射液, 病窦综合征
摘要:目的观察心先安、复方丹参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应用心先安120 mg和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2周;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静脉输注治疗14 d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24 h平均心率提高17/min,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平均缩短290.22 ms.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53.33%.结论心先安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病窦综合征疗效显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活素联合纳络酮抢救大剂量安眠药中毒96例

    目的观察韦司平联合苏诺抢救大剂量安眠药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大剂量安眠药中毒的96例病人,给予韦司平(60~1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7~14)d或意识转清后继续用药(5~10)d.同时,首次给予苏诺(0.8~1.2)mg加入50%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然后,将苏诺(0.4~2.0)mg/h加入液体中持续点滴或静脉推注,直止苏醒.结果治疗组96例中,治愈率98.9%,苏醒时间2 h~26 h,平均5.4 h;对照组42例中,治愈率71.4%,苏醒时间5.5 h~96.0 h,平均28.5 h.结论韦可平与苏诺合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中银;齐跃;刘迅;唐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698例颅脑外伤病人致痫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颅脑外伤病人癫痫发作的影响,初步探讨颅脑外伤病人癫痫发作机制及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对698例颅脑外伤病人中发生外伤后癫痫的72例病人与未发生癫痫的626例病人,从性别、年龄、病情、脑皮层挫裂伤、脑出血、颅骨骨折、硬膜破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探讨颅脑外伤病人癫痫发作机制及预防性用药方案.结果除性别因素外,年龄、病情、脑皮层挫裂伤、脑出血、颅骨骨折、硬膜破裂等因素皆与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相关.结论年轻、病情重、脑皮层挫裂伤、脑出血、颅骨骨折、硬膜破裂等因素是颅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这些因素的颅脑外伤病人应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将癫痫发作次数降到低.

    作者:欧海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高脂血症30例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或三酰甘油含量异常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脂血症是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采用中医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守琴;张天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抑制L-NAME引起的血小板在小型猪动脉中层沉积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病理情况下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引起的血小板在病变部位的附着和聚集.方法用国际通用的Chamber Superfusion方法,将离体去动脉内膜的动脉片,用不同组别的活体动物(小型猪)动脉血灌注,然后根据动脉片放射强度计算出血小板沉积数目,并比较对照组、L-NAME组和L-NAME加阿司匹林组之间的差别.结果低切状态和高切状态下,L-NAME组的血小板沉积数为(36.9±4.9)×106/cm2与(73.7±10.9)×106/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2.8)×106/cm2与(41.8±4.8)×106/cm2.L-NAME加阿司匹林组为(17.9±1.8)×106/cm2与(45.9±4.9)×106/cm2与L-NAM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病理情况下L-NAME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增强,使血小板在病变部位的附着和聚集减少.

    作者:王泽生;刘乃奎;Lam JYT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参芪抗衰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因素引起,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泵功能衰竭,心脏射血减少,循环瘀血,同时出现复杂的临床证候群.1998年6月-2002年6月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抗衰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36例,并与单用常规内科治疗3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维远;宋旭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顺德勒流地区适龄应征参军男青年心血管病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顺德勒流地区应征参军男青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2005年应征男性青年共1947人,对其进行征兵体检以及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2001年-2005年高血压病、肥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0.25%~2.76%、1.26%~4.52%,2.27%~5.78%,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先天性心脏病则无增加倾向.结论男性青年生活及工作方式有较大的转变.嗜烟、嗜酒及过多的夜生活,玩电脑、游戏机较易引起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而嗜酒、不合理饮食、运动少较易出现肥胖.

    作者:廖伟光;潘全兴;许世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氟伐他汀对冠心病并发心房颤动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并发心房颤动(房颤)时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转化为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方法87例病人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住院后即服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出院后长期服用;对照组间断不规律服用调脂药;随访两年.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及转为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氟伐他汀在降低血脂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冠心病合并房颤时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转化为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王有生;杨桂芬;张伟;田明秀;段利利;赵谦;胡蕴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参芪扶正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参芪扶正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参芪扶正组LVEDD和LVESD分别为(55.16±5.07)mm和(42.27±7.39)mm,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0.27±6.41)mm和(50.89±8.31)mm(P<0.01);LVEF为49.25%±8.78%,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0.75%±7.43%(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CHF病人左心室功能.

    作者:朱宏文;顾健龙;潘国强;陶茹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癫痫的认知状况及P300电位分析

    目的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癫痫儿童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对66例癫痫儿童和66名健康儿童进行P 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试验(CASI),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癫痫儿童的P300电位中N2、P3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癫痫儿童组CASI测定其9个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P300电位可作为癫痫儿童认知功能受损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梅香;刘旭;杜云红;穆俊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白细胞计数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将242例非ST段抬高性ACS病人按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分成4组(四分位法).结果第4组(WBC>10.0×109/L)病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结论WBC是判断非ST段抬高;急性ACS病人预后的一项简便经济的重要指标.

    作者:高凌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川芎嗪及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0例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100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50例)应用川芎嗪注射液200 mg联合参麦注射液50 mL静脉输注,均每日1次;除不用洋地黄制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外,其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心率(HR)、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等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0%,对照组为72.0%(P<0.01);两组治疗后LVEF、LVEDP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近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检测法,测定109例冠心病病人及106例对照者的AT1R基因型.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AA、A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A、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和受累血管数两方面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与基因变异的关系,AA、AC基因型和A、C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病变程度间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可能无关联.

    作者:贾永平;郭晓红;吕吉元;王泽生;任洁;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海藻酸钾散剂与寿比山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海藻酸钾散剂与寿比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配对、组间平行对照的方法,海藻酸钾散剂组和寿比山组各76例.海藻酸钾散剂组给药3 g,每日2次,逐渐增量,大剂量为每日8g.寿比山组给予寿比山每次2.5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8周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海藻酸钾组降压幅度收缩压为21.59 mmHg,舒张压为10.15 mmHg;寿比山组降压幅度收缩压为25.27mmHg,舒张压为11.15 mmHg,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海藻酸钾散剂降压的总有效率为75.0%,寿比山组为67.1%(P>0.05).海藻酸钾散剂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对各生化指标、心率及心电图均无影响.结论海藻酸钾散剂与寿比山具有相似的降压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作者:王丽娟;李一峰;曾定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休克33例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肺源性心脏病休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给吸氧、解痉平喘、扩容纠酸、强心、升压、抗感染、减少心肌耗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结论参附注射液用可于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休克.

    作者:顾旭;李建杰;李应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AT1受体基因表达的不同影响

    目的观察雌激素、孕激素对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T1RmRNA表达的不同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雌、孕激素及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VSMC行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处理,提取总RNA,用RT-PCR对AT1R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Western-blot对其相应的蛋白进行测定.结果17β-雌二醇(17β-E2)和孕酮对VSMC AT1R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17β-E2组4 h时达到大值为175%±8%,表现为下调,而孕酮组VSMC AT1R的影响12 h达到大值为156%±18%,表现为上调;17β-E2浓度是10-10M时,对AT1R mRNA的下调影响大为112.3%±3.3%,而孕酮浓度是10-10 M时对AT1R mRNA的上调影响达到大为59.9%±4.2%;17β-E2对VSMC AT1R mRNA蛋白的下调以4 h为大,达到大值为11.6%±1.1%,而孕酮对AT1R mRNA蛋白的上调以12 h为大,达到大值为8.4%±1.1%.结论17β-E2可以下调VSMC的AT1R mRNA,表现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17β-E2相比,孕酮对VSMCAT1R mRNA表现为上调,也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作者:尚美生;乔中东;赵荣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医辨证治疗妊娠并发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o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心脏四个瓣膜受累情况与其所承受负荷有关,一般以二尖瓣病变常见,主动脉瓣病变较少见.

    作者:郭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脑安胶囊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效果评价

    就脑安胶囊的药理、药效、毒理及临床评价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吉平;黄久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畅脉胶囊对头痛病人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畅脉胶囊对头痛病人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头痛且伴有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病人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6例,分别用畅脉胶囊和氟桂利嗪为主治疗,两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86.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畅脉胶囊能改善头痛病人脑动脉血流速度.

    作者:黄传健;黄辉;许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老龄鼠脑缺血后行为学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老龄鼠脑缺血后行为学障碍的影响.方法用水迷宫法分别测试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及予普伐他汀干预的老龄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高脂血症老龄鼠脑缺血后在水迷宫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经过的路程明显增加;并且较非高脂脑缺血组明显,给予普伐他汀30d后改善明显,此时血脂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轻甲基戊二酸单酚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其作用并不依赖于血脂降低水平,而是依赖于他汀类的调脂外作用.

    作者:吴剑芸;张韶冈;徐俊;杜南进;刘丰;黄文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局部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与口服药物治疗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1例枕大神经痛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应用第2颈椎横突旁注射法治疗;对照组20例,用口服药物的方法,2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7%,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35.0%,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有一定临床疗效.

    作者:杜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