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26例分析

杨水泉;洪华;黄如训;曾进胜

关键词:脑出血, 恢复期, 死亡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病人恢复期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的常见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0年-2003年死于恢复期的26例住院脑出血病人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恢复期常见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继发感染、食物窒息、代谢紊乱、肺栓塞等,与急性期有明显不同.结论对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死亡常见危险因素应有充分认识,积极的预防及早期处理可有效减少死亡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对钙超载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钙超载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心肌细胞钙超载可见于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病毒感染性心肌损伤、左室重构以及心力衰竭等.近年来发现中药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综述了中药对钙超载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天红口服液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天红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天红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程结束后行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GMP-140等测定.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T降低(P<0.01),血浆GMP-140含量降低(P<0.01).结论天红口服液能够抑制或减轻血小板活化,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芎嗪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注射液7 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心电图及血压、心率、肝功能、肾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有效时间3 d~5 d;对照组有效率87%,有效时间4 d~6 d,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和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王芳;谷未强;白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4例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2月-2004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44例,诊断符合下列标准:①缺血性脑卒中,颈内动脉系统首次发病或有病史但无肢体瘫痪的再发病人;②发病7 d内,肌力≤Ⅳ级,年龄54岁~80岁.排除标准:①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②TIA病人;③对本品银杏叶制剂过敏者;④妊娠;⑤未完成随访评定者.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年龄54岁~70岁(平均60岁);对照组70例,年龄56岁~79岁(平均62岁).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性别、病程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石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0.4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0.6 mL皮下注射,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加常规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贵兰;王国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张敏州教授结合PCI术辨证论治冠心病

    通过从多方面总结了张敏州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把现代医学先进的心脏介入治疗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在临床上对冠心病进行分阶段治疗,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其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西医治疗策略;强调临床中要明确中西医诊断,抓住佳治疗时机,采用好方法,以取得大疗效;重视中成药的广泛应用并从病因病机上阐述冠心病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思路.

    作者:乔志强;李松;程康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补肾法对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主动脉血管壁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法对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主动脉壁雌激素-β受体(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雌兔随机分组:A组(卵巢切除)、B组(未切除卵巢)、C组(卵巢切除加补肾煎)、D组(卵巢切除加雌激素),均予高脂饮食加注射牛血清蛋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C组予补肾煎、D组予雌激素,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A组、C组血清雌二醇(E2)与B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而睾酮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D组较A组的血清E2水平有显著提高(P<0.01);各组兔主动脉均可见到雌激素-β受体表达,B、C组表达较强.结论补肾法不能直接提高去势兔的血清E2水平,但可提高主动脉壁ER-β的表达,从而起到对去势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异于激素替代疗法.

    作者:傅晓东;何春燕;陈伟华;王文健;贺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代谢与细胞因子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多种代谢与细胞因子紊乱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影响.发现上述诸种因子对心力衰竭中心室重塑具有促进或拮抗作用,例如血管内皮素、炎性因子、肾上腺髓质素、NO等.近年的研究还显示中医药对心力衰竭过程中代谢与细胞因子具有有利影响,可以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依据.同时还简介了利用某些代谢与细胞因子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定量诊断的探讨.

    作者:高克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脂化前列环素E1治疗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脂化前列环素E1(LipoPGE1)注射液治疗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64例急性眩晕发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LipoPGE1注射液)和对照组(维生素B6、丹参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各32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率(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0.63%),治疗组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1%).治疗组24 h内起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应用LipoPGE1治疗眩晕急性发作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应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清脑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26例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0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病人.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协会1994年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痴呆智力障碍程度选用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进行评分,总分30分,根据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界限,大学≤23分,高中≤22分,初中<21分,小学<20分,文盲<19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纳入本组观察病例.

    作者:段红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25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临床比较常见,尤以老年病人多发,可发生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或中风数年之后.癫痫反复发作可加重脑损害,导致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84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25例病人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吕爱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对左心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左心衰竭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例慢性左心衰竭病人,应用SPECT观察参附注射液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30min、60 min对左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参附注射液注射后较注射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P<0.05或0.01),以30 min时下降明显(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在短时间内能使慢性左心衰竭病人的左心功能下降.

    作者:程小曲;许泽清;梁鉴添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薯蓣皂甙调节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薯蓣皂甙对血脂异常病人的调脂疗效.方法将106例血脂异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予饮食控制,治疗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加用薯蓣皂甙片8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12周.两组于给药前后抽血送检,观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分析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均下降明显(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薯蓣皂甙能有效调节脂质代谢紊乱.

    作者:杨瑞丰;潘伟;张戈;马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从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等方面,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方显明;黄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芎嗪注射风池穴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多以一侧颞、顶、枕部搏动性疼痛(跳痛)或烧灼样疼痛,亦可胀痛或隐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往往因疲劳、焦虑、失眠而发生,中年女性发作较多,男女之比为1:4.临床用川芎嗪注射液与利多卡因进行风池穴位注射,止痛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傅志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压宁定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压宁定(乌拉地尔,urapidil)是一种新型的α1受体阻滞剂,具有直接扩张外周阻力血管及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双重降压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加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性.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35例川崎病患儿,观察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动脉狭窄等.结果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12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LCA)扩张5例,右冠状动脉(RCA)扩张2例,双支病变2例,冠状动脉瘤3例,二尖瓣反流4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超声心动图适用于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及动脉瘤形成并可判断进展和转归.

    作者:高健;许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地精子皂甙抗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缺血-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地精子皂甙对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代谢、Ca2+浓度、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乳酸大量堆积,脂质过氧化增强,Ca2+含量增高,而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治疗组心肌组织乳酸含量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也明显较低,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5),其中地精子皂甙大、中剂量和维拉帕米皆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并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Ca2+含量(P<0.05).结论地精子皂甙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乳酸代谢,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缺血心肌细胞ATP含量,提高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抑制了Ca2+超负荷,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殷惠军;罗兰;蒋跃绒;张颖;刘颖;史大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脑生物电对脑出血后血肿及周围水肿吸收的研究

    目的研究小脑生物电治疗对脑出血后血肿及周围水肿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小脑生物电治疗组、甘露醇治疗组.通过CT检查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1 d血肿及周围水肿的吸收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血肿及周围水肿均有明显的吸收,且吸收程度无明显差异;②甘露醇治疗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而小脑生物电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脑生物电治疗对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周围水肿的吸收均有一定疗效.

    作者:程峥青;赵虹;汪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抗Xa国际单位/次,每12 h1次,连用7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8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KPTT较治疗前延长,Fg减少,但均未见严重出血现象.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梁新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