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铭;聂戎剑;马凤勋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神经细胞凋亡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不同时程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TdT-介导duTP-生物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组与单纯局灶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相比阳性反应均有明显的增多(P<0.05).TUNEL结果显示,白花丹参叶制剂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花丹参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贤军;夏青;蔡洪信;杨琳;夏作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到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迄今为止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高血压病病人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是减少靶器官损害及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临床对高血压病病人使用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合用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加大剂量单用非洛地平治疗作对比,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国;王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服用步长稳心颗粒4周,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62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达70.96%.房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对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
作者:谢富兰;严晓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E2F是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而且在血管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上述问题的了解,将有助于血管再狭窄防治的研究.
作者:陈良友;陆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资料[病例]女,65岁,反复胸闷、心悸、头晕不适2月,加重2 d再次入院,1月前曾在我院住院治疗,当时入院查体: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无突眼,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90/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肝脾肋下未扪及肿大.
作者:蒋铭;聂戎剑;马凤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资料[病例]女,62岁,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及饮水返呛3 d急诊入院,病人入院前3 d在做饭过程中突然出现眩晕,呈持续性,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及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行走不稳,但四肢活动尚好,自认为劳累过度,未引起注意,即卧床休息,未进食,次日起床后症状不缓解,并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困难,吞咽不能,随后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170/80mmHg(1 mmHg=0.133 kPa),当时考虑为脑供血不足,给予改善循环及降压等处理2 d,症状未能缓解,即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侯玉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味参附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心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D%)、室壁增厚率(△T%)均显著增加(P<0.05),体循环外周阻力(SVR)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加味参附颗粒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与西药合用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慧;王清海;李爱华;陈宁;李桂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一氧化氮(NO)供体类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出血病人1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脱水剂、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同时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 mg,7 d后改用阿魏酸钠200 mg.应用14 d,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0.67%.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7%和10.11%.发病第7天,两组均有不同程度血肿、周围水肿;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血肿带;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28天,治疗组大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水肿带明显缩小,对照组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周围水肿明显.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及阿魏酸钠有良好的稳定血压,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缩短水肿带的消失时间,促进血肿吸收作用.
作者:马婉嫕;李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不及时作CT、MRI检查,常易误诊漏诊.1995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共诊治脑梗死420例,其中小脑梗死18例(4.3%),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道兰;申玉兰;孟庆河;朱富新;李红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发病1 d~3 d的进展性脑梗死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保护脑细胞、抗脑水肿、调整血压、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输注,两组均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21天时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和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实用.
作者:张军科;张日利;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粉防己碱(TET)对抗移植心脏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Wistar-Wistar和SD-Wister大鼠间的颈部心脏移植分别作为同系和异系对照.TET治疗组(SD-Wistar)大鼠每日另给予50mg/kg TET灌胃,异系对照和TET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环孢素A灌胃(1.5 mg/kg),同系对照不用任何药物治疗.12周后取移植心脏做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TGF-β2表达,以图像分析仪计算阳性率.结果异系对照动脉管壁占血管直径的比值为0.64±0.20,明显高于同系对照组(0.23±0.07,P<0.01)和TET治疗组(0.33±0.11,P<0.05);TGF-β2在同系对照低度表达,异系对照的表达明显增强,TET治疗组的TGF-β2表达则明显减少.结论TGF-β2在慢性排斥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TGF-β2表达,可能是TET抗慢性排斥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忠民;徐振萍;关兆杰;沈文律;万新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医气机逆乱、痰瘀互阻于脑窍脉络与现代医学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后累积性损伤的相互关系,探讨SOD、MDA在缺血性中风病发病中的意义以及中药溶栓颗粒对气机逆乱、痰瘀互阻脑脉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采用改良过的Pulsinelli的4VO法,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以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MDA含量,脑组织蛋白定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同时对脑组织含水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呈减低趋势,而MDA含量则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1组、中药2组经预防给药后,大鼠脑内MDA水平增高幅度小,同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的形成与气机逆乱、痰瘀互阻和现代医学脑缺血所致的累积性损害密切相关,调理气机、祛痰化痰法及组方溶栓颗粒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与该方降低MDA的过量释放、提高SOD活性、增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曹晓岚;任丽;臧运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8例,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加硝酸盐类、钙拮抗剂治疗.降纤酶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降纤酶10 IU,连用3 d,继而5 IU,连用7 d,均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天1次,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降纤酶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为71.05%(P<0.05);心电图(∑ST)改善降纤酶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梁友平;张志宏;杨云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女性激素变化趋势相反却出现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相同病理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符合健康老年人标准、年龄50岁~69岁的男性435例,女性331例,测定其血压,检测血清T、E2、TG、TC、HDL等指标并计算T/E2、HDL/TC,进行性激素与血脂、血压相关关系分析.结果T、E2、T/E2、与TG、TC、HDL、HDL/TC、SBP、DBP、MBP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关系,男女两性相关关系正好完全相反.结论男女主导性激素不同,性激素内环境紊乱(T/E2)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水生;叶钦勇;邱山东;方素钦;叶盈;林炳辉;林求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通过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对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病机制及A型行为的矫正方法、疗效进行综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作者:杨树英;王芸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全部为1999年6月-2003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44岁~72岁,平均57.8岁.对照组69例,男性44例,女性25例;年龄44岁~78岁,平均62.3岁.脑梗死的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和MRI确诊.
作者:宋岩;王嘉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低血压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以改善症状为主,我们对68例门诊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病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
作者:王滨;姜博仁;周苏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62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观察病人血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含量、脑血流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改善脑动脉狭窄与供血不足及降糖调脂作用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改善、降低ET、升高NO与CGRP、纠正ET/CGRP的失衡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可调节ET与NO、CGRP水平,改善脑血管功能状态,这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汪艳娟;朱文锋;陈梅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及相关卫生经济问题.方法将233例确诊的面神经炎病人分为A组(常规西药加中药牵正散加味,7 d后加针灸、TDP)、B组(常规西药,7 d后加针灸、TDP)、C组(常规西药加初诊即刻起针刺、TDP),3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经治疗后A组、B组、C组显效率分别为96.2%、91.0%、81.8%,A组起效快,与B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花费大,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相对花费少.结论中西药联用加针灸理疗,可提高面神经炎的疗效、时效,但花费大.单用西药及针刺理疗花费少,但疗效稍差.急性期即时局部针刺治疗不利于面神经炎及早恢复.
作者:杨万章;张志兰;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