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艳娟;朱文锋;陈梅志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62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观察病人血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含量、脑血流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改善脑动脉狭窄与供血不足及降糖调脂作用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改善、降低ET、升高NO与CGRP、纠正ET/CGRP的失衡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合滋水清肝饮可调节ET与NO、CGRP水平,改善脑血管功能状态,这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汪艳娟;朱文锋;陈梅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ER-α受体缺乏小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雌激素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生理盐水、25 μg/mL及50μg/mL β-雌二醇分别处理雄性野生型小鼠(WT)和α基因敲除型小鼠(ERαKO),制成MCAO模型后进行行为学评分,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取脑测定梗死面积.结果WT中雌激素处理后的小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ERαKO小鼠中雌激素同样有效(P<0.05).结论雌激素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去除雌激素α受体后并不影响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云;徐运;徐宏华;朱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通过对近3年有关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治疗、古方专方的运用及特殊剂型的使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张莉莉;华新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ACS病人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8%,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及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可为ACS病人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作者:高凌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高渗性昏迷的主要诱因,高渗性昏迷也是脑血管病病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得不到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病人中13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杰;张馨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的病因多为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变、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临床出现窦缓(<50/min)、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治疗上除纠正病因外,可给予药物治疗或安装起搏器.本研究观察了参附注射液的治疗,在临床改变、代谢指标及食道电生理等方面的指标.
作者:李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黏血症,又称高黏滞血症或血液高黏滞综合征,与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主导环节,贯穿于整个过程;也可继发于某些疾病,导致其恶化.因此,深入研究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变形特性及其黏滞性、凝固性的变化规律,对多种疾病的预测、鉴别诊断、治疗指标和预后判断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该病的认识日益加深,治疗方法不断增加,治疗手段逐步完善,但重视程度尚显不足,某些认识尚较模糊.笔者在此陈以管见,以期引起临床重视、统一认识,对防治该病有所帮助.
作者:陈守强;张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E2F是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而且在血管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上述问题的了解,将有助于血管再狭窄防治的研究.
作者:陈良友;陆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医气机逆乱、痰瘀互阻于脑窍脉络与现代医学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后累积性损伤的相互关系,探讨SOD、MDA在缺血性中风病发病中的意义以及中药溶栓颗粒对气机逆乱、痰瘀互阻脑脉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采用改良过的Pulsinelli的4VO法,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以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MDA含量,脑组织蛋白定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同时对脑组织含水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呈减低趋势,而MDA含量则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1组、中药2组经预防给药后,大鼠脑内MDA水平增高幅度小,同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病的形成与气机逆乱、痰瘀互阻和现代医学脑缺血所致的累积性损害密切相关,调理气机、祛痰化痰法及组方溶栓颗粒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与该方降低MDA的过量释放、提高SOD活性、增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曹晓岚;任丽;臧运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低血压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以改善症状为主,我们对68例门诊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病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设置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方七芍降压片,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神经肽Y(NPY)变化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降低血压及血浆NPY的含量;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对照组则降低作用不明显.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谭元生;宋雪云;谭胜真;唐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猝死及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同时对β受体阻滞剂的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论述.
作者:王睿;吕吉元;贾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太原铁路中心医院近10年心脏猝死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心脏猝死的构成、预测方法、预防救治的措施已经比较完善,具体执行有一定差距.讨论医疗界和社会各界应加强普及心脏猝死的预防救治知识,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安全水平.
作者:汪洁;阎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氟桂利嗪10 mg,昏迷者从鼻饲管注入,连服1月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发病后72 h内接受治疗,超过72 h则不入选.结果治疗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脑血管痉挛治愈率、脑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且未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作者:朱永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0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脑缺血58例,脑出血22例.所有病人均在发病20 d后进行测评,因意识障碍、失语、痴呆等影响语言理解和情感表达的除外.抑郁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分类[3],<7分为无抑郁;7分~17分为轻度抑郁;18分~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作者:谭莲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低温和蟾酥及两者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物理降温组(C组)、蟾酥组(D组)和物理降温+蟾酥组(E组),并分设基础、结扎前30 min、结扎或穿线即刻、结扎或穿线后30 min和旷置或再灌注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8个时点,动态监测体温,监测再灌注120 min时血液及缺血区中央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和乳酸(LD)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20 min的家兔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比较,明显改善血清及心肌MDA、FFA、LD和SOD含量,显著升高心肌ATP活性(P<0.05),同时还观察到联合应用降温和蟾酥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降温组或蟾酥组(P<0.05).结论低温及蟾酥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两者合用保护作用更显著.
作者:邵玲;任江华;曹茂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白蒺藜以其确切的疗效从古至今一直被临床广泛应用,其有效成分蒺藜皂苷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已多年,药理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白蒺藜及其有效成分近10余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适应证和疗效观察,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总结,以供临床及科研参考.
作者:郭艳;殷惠军;史大卓;王显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血栓形成时间、血浆GMP-140、TXB2/6-Keto-PGF1α及t-PA/PAI的影响.方法在喂饲高脂饲料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电刺激颈总动脉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GMP-140、TXB2、6-Keto-PGF1α、t-PA/PAI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t-PA/PAI水平,观察蒺藜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血栓模型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蒺藜总皂苷大剂量(60 mg/k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浆GM-PL-140含量、TXB2及PAI含量下降;6-Keto-PGF1α、t-PA/PAI含量增高.结论蒺藜总皂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殷惠军;周大勇;蒋跃绒;罗兰;史大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血管损害可以引起认知缺陷,从轻度语言受损到完全性痴呆,阐述了有关血管性痴呆的一些新的临床方面研究和中风后认知损害的胆碱能机制.
作者:郭咏梅;李光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青海产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重160 g~180 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血压纽及治疗组.于术后第10天,大鼠灌胃冬虫夏草煎剂2 mL,每天2次连续20 d,观察冬虫夏草对大鼠血压、心肌肥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冬虫夏草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高血压大鼠的心肌肥大及血管重构.结论冬虫夏草对肾性高血压有治疗作用.
作者:吴秀香;王国秋;马克玲;安鼎伟;李淑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