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明
目的 探究通心络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通心络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后NO均有上升,VEGF、ET-1均有下降,观察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DD、SV、CO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常国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涂莹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A组,32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B组,同时选择同期于安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糖水平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A、B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饮食不科学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观察B组及对照组,观察B组血糖和糖化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较高,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病情,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宋红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微创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实施微创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随访12个月,观察椎体高度变化、伤椎复位与骨缺损区植入骨被替代情况.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用时为(139.58±24.43)min,术中出血量为(270.36±95.72)ml,住院时间为(10.78±2.39)d,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恢复至88%~95%,平均恢复至(92.16±1.85)%,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得12个月随访,CT检查显示骨缺损处出现部分骨组织及骨硬化带,均无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X线复查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情况,内固定取出2个月后复查伤椎高度显示同取出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椎体高度丢失,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近期疗效.
作者:李冬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和临床的关系,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DNA定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不同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的水平.结果 HBeAg、HBsAg血清学指标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高,且其DNA对数的水平也较高;除HBcAb、HBsAg与HBsAb,HBeAg、HBsAg与HBcAb、HBeAg、HBsAg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每2种血清学指标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及其DNA对数水平与临床血清学指标模式均存在紧密关联,可以将血清学指标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检测对早期乙型肝炎进行筛查并且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莉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PCEA和PCIA用于TURP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术后镇痛方式为硬膜外持续镇痛,对照组术后镇痛方式为静脉持续镇痛,比较术后各时间段的镇痛效果评分、不良反应率、膀胱痉挛时间、痉挛次数、术后冲洗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观察组VAS评分在各时间段内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膀胱痉挛时间和痉挛次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和PCIA用于TURP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对于高龄患者PCEA镇痛方法可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周文莉;陈伟元;赖尚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中应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扶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悬吊组和提肌组,各43例.悬吊组行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治疗,提肌组实施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比较两组矫正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悬吊组矫正满意率高于提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提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能够显著改善矫正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杜素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COPE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缩短COPE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其康复效果,可作为临床护理中首选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
作者:梅霞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18例骨折患者,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08)与研究组(n=310),另负责每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各19名.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在传统护理模式中加入风险管理理念,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态度以及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风险事故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风险管理理念应用于骨折护理管理当中,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从而降低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故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作者:梁瑞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IL-33是2005年发现的IL-1细胞因子家族新成员[1],其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有关键作用,对于机体的稳态维持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答十分重要.IL-33可以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IL-33及其受体ST2组成的信号通路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33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与过敏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关系密切,本文旨在对IL-33基因多态性和疾病易感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志杰;宋波;刘新静;许予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糖皮质激素在急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中耳炎患儿,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临床常规治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听阈水平、TNF-α及IL-1β水平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中耳炎患儿糖皮质激素进行临床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听阈水平,还能明显促进其耳积液炎性介质水平的好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洪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民权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患儿7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支气管炎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治疗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儿心功能.
作者:王春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R、LVESD、LVEDD明显高于观察组,LVEF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洛阳市第三人民院86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统计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及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胎儿娩出后、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血氧饱和度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娩出后、术毕时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病死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有助于稳定其血流动力学状况,对分娩结局无显著影响.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LA)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含水量以及脊髓IL-1β、IL-10、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功能.方法 2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SCI组,SCI+生理盐水组(saline组)、SCI+LA组(LA组)和SCI+甲强龙组(MP组),每组60只.每组含有时间点为1、3、6、12、24 h.LA组术后腹腔注射LA,4 mg/kg;saline组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g/kg;MP组术后立即按首次剂量30 mg/kg腹腔注射,1 h后按5.4 mg/(kg·h)给药,计23 h总量,分4次腹腔注射完毕.在各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脊髓含水量测定和脊髓IL-1β、IL-10、TNF-α水平检测.结果 SCI发生后各组各时间点的脊髓含水量明显增加,其中在术后24 h,LA组及MP组脊髓含水量与SC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CI后各组各时间点的脊髓IL-1β、IL-10、TNF-α水平明显增加;在术后3、6、12、24 h,MP组及LA组的脊髓TNF-α水平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6、12、24 h,MP组及LA组脊髓IL-10水平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LA组的脊髓IL-1β水平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12、24 h,MP组脊髓IL-1β水平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及MP可减轻SCI大鼠的脊髓水肿程度,降低脊髓IL-1β、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对SCI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黄维艳;侯明勇;欧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溶栓后PCI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7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pPCI治疗,观察组采用溶栓后PCI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后PCI与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相当,在选择治疗方式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判断.
作者:王永乐;张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应激及术后苏醒的作用.方法 选择高州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全身麻醉条件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术中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术中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低温、寒颤及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恢复完全清醒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保温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作者:黄丽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指导家庭运动对其Ⅲ期心脏康复的意义.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6年1-8月收治的42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0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指导家庭运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血脂及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LVEF和LVDd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导家庭运动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张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平舆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姚瑞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栾川县中医院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经6 min步行试验两组心率、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近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牛莺歌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