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茶多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梁新华;刘健;荣艳

关键词:茶多酚,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摘要:目的: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和TP预处理组.IRI组及TP组手术建立肾IRI模型,TP预处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P 治疗.IRI组及TP预处理组在缺血1 h恢复灌注开始时刻、2 h后、24 h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肾组织SOD和肾组织MDA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TP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IR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RI组的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及血清中的SOD降低及MDA水平增加(P<0.05).而TP预处理组的Scr、MDA和肾组织的MDA均比IRI组低(P<0.05),而血清SOD水平及肾组织中的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T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血液透析(HD)是20世纪医学上新成就之一,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也是一个进展较快的跨学科领域.HD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前人提出的单纯清除血液中有害溶质的概念,而同时具有对其他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功能的支持作用及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的作用.治疗对象也从单纯的肾脏病领域扩展到临床各科,是治疗学科领域的一个新的突破性进展.由于它的技术先进,新方法不断涌现,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作者:季大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32例和安慰剂组28例,治疗周期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结果:所有患者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2例厄贝沙坦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在服用厄贝沙坦后均显著下降(P<0.01),安慰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在观察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B类药物可能抑制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从而减轻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陈学波;朱水娣;胡玉纹;吴广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黏膜方对IgA肾病小鼠免疫学机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中医和解清热立法组方的黏膜方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及腹腔注射免疫佐剂的方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对照组4组,观察治疗后各组尿蛋白、血清IgA及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组织肠组织IgA的表达、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尿蛋白和尿白蛋白较正常组增加,中药组较模型组尿蛋白降低;正常组肾脏无IgA沉积、肠黏膜IgA微弱表达,模型组肾脏有IgA沉积,其中主要是多聚IgA1(pIgA1)沉积、肠黏膜IgA强表达,各治疗组肾脏IgA沉积较模型组减弱、肠黏膜IgA强表达;各治疗组在肾组织中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中药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黏膜方能有效改善尿蛋白并抑制IgA沉积至肾小球系膜区,表明中医和解法能成为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卢嫣;岑洁;王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TGF-β1表达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分组:UUO组、治疗组(UUO+EGB)、对照组(假手术组).治疗组给予EGB 200 mg·kg-1·d-1灌胃,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7 d、10 d、14 d的肾组织TGF-β1表达量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测定肾功能、血TGF-β1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UUO组相比,治疗组的肾组织TGF-β1表达及血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均较UUO组减轻,并且血TGF-β变化与病理轻重相平行.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

    作者:徐秀芝;王国强;张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疏血通对肢体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应用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促进肢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成熟的疗效及治疗AVF血栓性阻塞的效果.方法:用疏血通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于AVF手术后预防性治疗各50例,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AVF阻塞各20例,每日1次,7 d为1疗程;对比AVF成熟情况、复通效果、透析时能达到的大血流量及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疏血通促进AVF成熟良好率显著高于香丹(χ2=4.336,P<0.05).疏血通与尿激酶对内瘘部分阻塞的复通效果相当,但对完全阻塞无效.疏血通和尿激酶治疗后血浆黏度值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1);而香丹注射液虽能改善血浆黏度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更好地促进肢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通路成熟,并能替代出血风险较大的尿激酶治疗AVF血栓形成致血管部分阻塞,可作为维护HD血管通路的常规治疗用药.

    作者:石宏斌;黄国东;蔡新明;黎琦;赖申昌;贺西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骆继杰教授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骆继杰教授是国内著名肾脏病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高级师带徒专家.骆老从医5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方面有显著疗效.

    作者:易无庸;杨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茶多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和TP预处理组.IRI组及TP组手术建立肾IRI模型,TP预处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P 治疗.IRI组及TP预处理组在缺血1 h恢复灌注开始时刻、2 h后、24 h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肾组织SOD和肾组织MDA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TP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IR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RI组的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及血清中的SOD降低及MDA水平增加(P<0.05).而TP预处理组的Scr、MDA和肾组织的MDA均比IRI组低(P<0.05),而血清SOD水平及肾组织中的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T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作者:梁新华;刘健;荣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口服与静脉补铁治疗CKD患者贫血的比较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其疗效常受铁缺乏的限制.补铁可由口服或静脉两种形式补充,口服补铁价格便宜、方便、安全,缺点是胃肠道反应影响吸收;静脉补铁可补充较大剂量,对某些患者可更好地耐受,但静脉补铁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右旋糖酐铁.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并发Wernicke脑病2例

    病例例1:女,37岁,维持性腹膜透析一年半,恶心、呕吐,咽痛1周于2008年1月18日入院.患者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外院置管,初始透析剂量为8 L/d,3月后因经济原因自行改为4 L/d透析,残肾尿量由700 ml下降至300~400 ml/d;半年前转入我科随诊,透析剂量予调整为8 L/d,4月前查KT/V 1.53,TCcl 49.4 L/周,再次自行改为6 L/d,残肾尿量下降至100 ml左右.

    作者:倪军;童孟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家族性IgA肾病研究进展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国内外的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IgAN的发病率较高,经肾脏活检结果证实,IgAN占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5%~50%[1],并且大约有40%的患者在发病后15年内出现肾衰竭[2~4],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5,6].

    作者:石书梅;赵学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透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预防

    腹膜透析(腹透)因其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好地保护残肾功能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所接受.随着腹透连接技术的改进,腹透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仍是造成患者技术失败的重要原因,重症和反复发作的腹膜炎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腹透学术界长期关注腹透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而明确腹透相关注意事项并积极加以防范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振元;方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魏酸钠和硝苯地平对大鼠庆大霉素肾毒性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和硝苯地平对大鼠庆大霉素肾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NC),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共7 d.(2)庆大霉素组(GM),每日腹腔注射GM 140 mg/kg,共7 d.(3)阿魏酸钠预防组(SF),同GM组,同时予以阿魏酸钠50 mg/kg灌胃,共7 d.(4)硝苯地平预防组(NF),同GM组,同时予以硝苯地平25 mg/kg灌胃,共7 d.实验结束后,按不同要求留取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含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以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庆大霉素组大鼠BUN和Scr含量升高,尿NAG活性升高,肾皮质组织MDA和内皮素-1水平增加,SOD和CAT水平降低,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同时预防性给予阿魏酸钠治疗明显逆转上述改变,但应用硝苯地平的大鼠没有逆转上述变化.结论:阿魏酸钠可通过对抗庆大霉素引起的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抑制肾组织ET-1的生成减轻大鼠庆大霉素肾毒性,而硝苯地平对大鼠庆大霉素肾毒性无明显预防作用.

    作者:汪延辉;刘毅;吕吟秋;李凡凡;徐玉兰;许菲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2例患者.泼尼松片0.5 mg·kg-1·d-1,超过60 kg者,仍用30 mg/d,8周以后逐渐减量,每周减2.5 mg,10 mg/d维持治疗时间>6个月.雷公藤多苷起始剂量1.0 mg·kg-1·d-1,分3次餐后口服,持续8周以上,待泼尼松减至10 mg/d时逐减雷公藤多苷,每半月减10 mg,20 mg/d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6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24周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及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1例因血小板减少退出治疗.2例行CRRT,但仍用本治疗方案,其中1例经本组治疗方案脱离透析,另1例需维持性透析.治疗后完全缓解率58.1%,总缓解率83.9%.31例患者从治疗第2周起蛋白尿有明显下降,由治疗前(6.18±2.71)g/d降至治疗24周时(1.47±3.17)g/d,P<0.01.治疗前后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2周起Alb明显上升,第8周到达正常水平(P<0.01).治疗第2周起TC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时TG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NSIE是有效安全的,且副作用小.

    作者:施占琴;丁敏;朱鸣;周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于活化蛋白C的作用新认识

    蛋白C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的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酶类物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证明了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通过灭活Ⅴa和Ⅷa因子减少了凝血酶的产生从而具有抗凝作用.近来更多的基础及临床前期研究表明APC还具有直接的细胞保护作用,这包括了APC的抗炎、抗凋亡及血管内皮细胞稳定作用等.这使得APC在脓毒症、休克等急性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脏器保护作用.而近的研究表明APC还有抑制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以下重点对近年活化蛋白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姚峦娣;倪兆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M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DN,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DN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1年组织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10年的24 496例住院DM病人并发症情况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国住院DM病人中并发肾脏病变者占33.6%[2].

    作者:郭业新;吕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尿毒清颗粒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延缓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确诊为慢性肾衰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爱西特和尿毒清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6月分别检测患者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同时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1月,两组Scr、Ccr、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 h尿蛋白定量、TC、TG、HDL、LDL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月两组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能通过减少尿蛋白排出、调节血脂、降低肌酐、尿素氮等多种途径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谢志华;董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温阳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 7表达的影响

    肾纤维化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损伤、药物及遗传等因素作用下,间质细胞及细胞间质增多,尤其是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基质降解受抑制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的纤维化[1].它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病理表现.近年的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肾纤维化的关键因素,Smad蛋白是TGF-β家族信号从受体到核的细胞内转导分子,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3].有效切断TGF-β的信号转导,是终止和减轻肾纤维化的关键[4].UUO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模型.本试验应用温阳活血中药对UUO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蒙诺对UUO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性治疗为对照,通过观察温阳活血方对实验动物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以及探讨中药复方温阳活血方对肾组织TGF-β1、Smad 7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绍进;李均;李莹;曹佚璇;李小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七总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以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为特征.

    作者:赵鑫;郭兆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狼疮性肾炎治疗的新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和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0%~80%的SLE患者可有肾脏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伴肾衰竭,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炎,有多种临床和病理类型,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现就LN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莎;刘文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检测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腺苷脱氨酶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患者血清及淋巴细胞内腺苷脱氨酶(S-ADA,L-ADA)活性的变化,以评估其细胞免疫状态,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的MCNS患者30例,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不同的病程阶段患者的S-ADA及L-ADA活性,比较ADA活性变化.结果:激素治疗前,激素敏感组(SS)、激素依赖组(SD)和激素抵抗组(SR)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激素足量治疗4周后,SS组、SD组S-ADA和L-ADA活性均下降,SS组下降明显(P<0.01),而SR组无变化(P>0.05);短期缓解期组S-ADA活性降至对照组水平,L-ADA活性也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仍高(P<0.05);长期缓解期组S-ADA及L-ADA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S-ADA及L-ADA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r=0.811,P<0.01).结论:MCNS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的紊乱,检测S-ADA及L-ADA活性可作为判断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同强;李娟娟;冯曦;汤京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