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绍丰;翁志梁;李澄棣;刘耀;庄晓萍
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陈以平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数十年,学贯中西,精于临床,对于肾脏病复杂多变,或经久不解的病证,陈师知常达变,不拘定法,常能出奇制胜.笔者幸承师学,偶有所获,述诸笔端,以飨同道.
作者:刘玉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又称中华虫草]为冬虫夏草真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即僵虫,内含菌核)的复合体,为我国名贵药材.冬虫夏草菌是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属的真菌[1].冬虫夏草的成分复杂,主要有:核苷类(包括腺苷及虫草素等)、甾醇类(包括麦角甾醇等)、多糖类(包括半乳甘露聚糖等)、D-甘露醇、氨基酸及微量元素[2,3].
作者:林瑞琦;程虹;谌贻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组和NAC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组和NA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多(P<0.01),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减少(P<0.01或P<0.05)和肾脏病理病变明显;(2)与DN组比较,NAC组尿蛋白排泄减少(P<0.01),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较高(P<0.01或P<0.05)和足细胞的病变较轻.结论:NAC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与上调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及改善足细胞病变有关.
作者:刘同强;冯曦;李娟娟;汤京华;龚苏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动物实验证实饮食中补充低剂量的长链多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会减轻肾毒性物质导致的肾损害,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在人类的研究中,n-3 LCPUFA可通过降低血压、减轻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和改善内皮功能影响肾脏病的病理变化,并可减少成人糖尿病的大量蛋白尿,延缓年龄相关的肾功能下降.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疾病以及晚期肝脏疾病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透析患者是血源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尤其是HCV感染,感染HCV后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增加并发症,病死率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姚兴梅;李洁;汪年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温肾益精降浊药治疗肾性贫血(RA)药效学机制及中医辩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采用腺嘌呤给大鼠灌胃7周建立肾衰竭模型,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后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肌酐(Sc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mRNA)表达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能够改善BUN、Scr,提高EPO含量,使EPOR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温肾益精降浊法中药通过提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 mRNA表达量,增强慢性肾衰竭(CRF)时骨髓对内源性EPO反应性,达到抗RA的目的.
作者:董志刚;马晓燕;刘剑明;史佳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内皮素、一氧化氮、24 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内皮素、一氧化氮、24 h尿蛋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endothelin,ET)、24 h尿蛋白和升高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方面疗效更为显著,两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相似.结论:阿魏酸钠可有效调节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清德;曲忠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实验性大鼠腹膜纤维化病变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25%含糖透析液+脂多糖致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组.模型组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含糖透析液20 ml,丹参组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含糖透析液20 ml和丹参粉剂1 g/kg,两组都在第3、5、7天予脂多糖(LPS)0.6mg/kg体重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30 d后行4 h腹膜平衡试验,处死各组大鼠,检测腹膜功能;留取壁层腹膜组织做HE及Masson染色,并留取血液和腹透液做ELISA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丹参组相比超滤量和D/D0Glu明显减少,D/Pcr明显增加;模型组与对照组、丹参组相比,壁层腹膜厚度明显增厚,新生小血管明显增多,TGF-β的浓度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王春梅;李春玲;郝丽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真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即僵虫,内含菌核)的复合体,为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及其制剂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我国已有很多研究资料,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作者:谌贻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和198例糖尿病患者的Cys-C、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同时测量198例患者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根据尿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1.63±0.87)、β2-MG(2.60±1.07)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2.29±1.18)、β2-MG(3.19±1.43)均较单纯糖尿病组Cys-C(0.91±0.21)、β2-MG(1.59±0.42)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Cys-C、β2-MG、Scr和Ccr检测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75.4%(46/61)、88.5%(54/61)、32.8%(20/61)、4.996(3/6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87.5%(49/56)、91.1 96(51/56)、66.1%(37/56)、50%(28/56).Cys-C与β2-MG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41 8,P<0.01).结论:胱抑素C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其特异性好于β2-MG,灵敏度高于Ccr、Scr,是的一个能较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仲城;彭契六;周凤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80例CRF患者(非透析治疗60例,血液透析20例)、20例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SAA水平,分析SAA的变化与其他相关因素.结果:CRF患者无论透析与否,SA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液透析(HD组)患者SAA水平较非透析组各期患者更高(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RF患者SA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r=0.786,0.733,0.567,0.623,0.549,0.736,P均<0.01)、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0.421,P<0.01)、尿素氮(r=0.722,P<0.01)、肌酐(r=0.841,P<0.01)、C反应蛋白(r=0.813,P<0.01)等呈正相关,而与血红蛋白(r=-0.654,P<0.01)、血清白蛋白(r=-0.453,P<0.01)、总胆固醇(r=-0.289,P<0.01)、高密度脂蛋白(r=-0.351,P<0.01)等呈负相关(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血清SAA水平升高,且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许玉玲;王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西罗莫司(SRL)替换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肾移植术后转换为SRL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包括慢性移植物肾病(CAN)39例、有肿瘤痛史4例.随访6个月后分析该方案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内,人、肾存活率均为100%.转换后肾功能好转44.4%,肾功能稳定30.2%,肾功能继续减退25.4%.转换后主要的副作用是蛋白尿、高脂血症、贫血.结论:肾移植术后转换应用以SRL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部分慢性移植物肾病和合并肿瘤病史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琰;蔡勇;杨梅;陈必成;杨亦荣;郑少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改良慢性血清病肾炎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总黄酮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血清中SOD、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筋骨草总黄酮组可显著降低尿蛋白[(38.91±10.62)mg/24 h vs(18.28±8.07)mg/24 h,P<0.01],且可明显升高TP、SOD,降低BUN、Scr、TG、TC、MDA(P<0.05或P <0.01);形态学观察也显示筋骨草总黄酮组较模型组损害减轻[(0.196±0.035)vs(0.304±0.059),P<0.01].而筋骨草总黄酮组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可明显提高SOD活性[(0.379±0.042)U/ml vs(0.327±0.063)U/ml,P<0.05],显著降低TC[(1.63±0.23)mmol/L vs(1.95±0.37)mmol/L,P<0.05]、MDA含量[(4.773±0.675)U/ml vs(6.526±2.727)U/ml,P<0.05];且筋骨草总黄酮组ALT明显低于雷公藤多苷组[(57.60±8.09)U/L vs(83.40±11.53)U/L,P<0.01].结论: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伤等可能是其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南丽红;彭卫华;郑省兰;方泰惠;吴符火;徐曾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结肠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微炎症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前白蛋白(PA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治疗可改善CRF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状态,延缓肾功能进展,延长非透析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适用于CRF早中期特别是合并有习惯性便秘的患者.
作者:林沁;戴秀娟;陈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MRL-lpr小鼠自身免疫反应及与凋亡相关的caspase家族的影响.方法:14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三氧化二砷隔日腹腔注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小鼠尿蛋白、抗双链DNA抗体、肾脏免疫球蛋白G沉积情况的变化及caspase-3表达情况和caspase-8活性变化.结果:实验组尿蛋白、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肾脏免疫球蛋白G沉积亦少于对照组;实验组caspase-3表达增多,caspase-8活性增强.结论:三氧化二砷对MRL-lpr小鼠自身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其激活caspase家族成员,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睿婵;王明奡;殷恒强;贾西贝;解汝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和水提液对糖尿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经鱼腥草挥发油和水提液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脂联素的变化.结果:鱼腥草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脂联素均有一定的改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挥发油具有较好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改善脂联素的作用.
作者:王海颖;陆敏;修彦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组(DG)和正常对照组(NC),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监测HGF、TGF-β1表达量,运用RT-PCR监测HGF、c-met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GF在NC组微量表达于肾小球系膜区,DC组第2周表达明显增加,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表达较前明显下降;DG组第2周表达明显增加,第6周表达较前有所下降,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NC组中无阳性表达,DC组表达明显升高,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G组表达升高,但低于DC组(P<0.01),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HGF/c-met mRNA在NC组中有一定量表达,第2周与第6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与NC组相比,在第2周表达量升高(P<0.01),第6周表达量较前明显下降;DG组与DC组平行相比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HGF在DN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Gb可以抑制ACE,下调TGF-β1的表达,上调HGF/c-met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增生,改善肾功能.
作者:孙健;李英;腊岩;高岩;杨青;卞鲁岩;蔡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给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模型大鼠,观察是否改善对肾功能起修复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扩增及生物学鉴定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株(RIMM-18);(2)通过皮下注射总量为900 mg/kg庆大霉素,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大鼠模型;(3)除空白组外,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移植组:造模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培养的RIMM-18细胞1~6×107/ml;②培基组:造模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等量的无血清培养基;③急性肾小管坏死组(ATN组):皮下注射总量为900 mg/kg的庆大霉素X 3 d.(4)留取标本:分别于成模后1 d、4 d、1周、2周及4周杀鼠,留取尿和血标本;(5)生化指标检测:BUN、Scr、尿蛋白、尿肌酐、β2-MG、NAG和RBP等.结果:(1)RIMM-18细胞体外生长良好,保持间充质细胞特性.(2)皮下注射总量900 mg/kg的庆大霉素3 d成模.(3)移植组大鼠毛发有光泽、脱毛少,体重及尿量的恢复较快,死亡率下降.(4)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比较:移植组尿蛋白于4 d时达峰值,2周时下降接近正常;而培基组和ATN组于1周达峰值,持续至4周降至正常.移植组、培基组和ATN组于1周、2周时其值分别为(1.37±0.10)mg/L、(1.97±0.21)mg/L、(2.05±0.19)mg/L,(0.56±0.07)mg/L、(1.59±0.07)mg/L、(1.66±0.11)mg/L,移植组与培基组及AT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N、Scr、NAG、RBP及β2-MG变化规律类似.(5)肾脏病理:移植组4 d时肾小管病变显著,培基组和ATN组则于1周时肾小管病变明显,恢复较移植组慢.肾小管Pallet氏评分显示于1周、2周、4周时移植组与培基组及AT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能改善ATN的肾功能.
作者:刘喜红;易著文;陈丹;何庆南;黄丹琳;何小解;莫双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的患者逐渐增多,血液透析常用的抗凝剂肝素诱发的Ⅱ型血小板减少症(HIT)逐渐出现,但低分子肝素引起HIT的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
作者:熊维建;钟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腹透中心患者失眠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规律腹膜透析患者的失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13例透龄≥6个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不宁腿诊断标准量表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不宁腿综合征、营养SGA),透析参数(年龄、透析龄、干体重、体重指数、每日透析剂量)和生化指标(血肌酐、尿素氮、Kt/V、CCL、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铁蛋白、钾、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以ASI评分≥6分定为失眠,对失眠和非失眠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失眠患者占总人数的29.20%;所有失眠患者同时合并睡眠障碍,特别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应、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6个方面.失眠组患者在PSQI的七项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失眠组(P<0.001);(2)两组比较中,除血尿素氮、血白蛋白、营养(SGA)、不宁腿和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相关分析(Spearman's Rho)提示:影响失眠及睡眠质量的正相关的因素是体重指数、不宁腿综合征和营养不良,负相关的因素是白蛋白.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失眠率为29.20%;所有失眠患者同时合并睡眠障碍;失眠及睡眠质量与不宁腿、体重指数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作者:翁宁;徐佳美;张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