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田寿福;熊佩华;张玲;陈爱平

关键词:Ⅳ型胶原, 尿微量蛋白,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尿Ⅳ型胶原和尿微量蛋白(包括IgG、Alb、TRF、α1-MG、β 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Ⅰ组尿Ⅳ型胶原(Ⅳ-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Ⅱ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Ⅰ组,糖尿病Ⅲ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尿微量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与尿微量蛋白联合监测可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不同腹透管置管后对腹透管移位的影响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改进和透析质量的提高,腹膜透析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肾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采用腹透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而腹透管的移位导致透出液引流不畅则是影响腹透广泛开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腹透管置管术后移位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孟立;崔杏成;王永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同种移植肾病大鼠早期中的表达

    慢性同种移植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是肾移植一年后晚期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但其精确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 F-β1)直接参与CAN的发病过程[1~3].但关于TGF-β1在CAN发病早期的表达情况报道甚少.我们利用国际标准CAN大鼠模型观察TGF-β1在CAN发病早期中的表达情况.

    作者:赵德安;邹和群;杨达胜;王沛;许建文;曹慧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急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

    1 病因治疗急性肾衰竭(ARF)病因治疗极为重要,从流行病学看,病因与预后明显相关,因此积极的病因治疗是ARF治疗中的首要环节.

    作者:王笑云;毛慧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新型光量子对血透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状态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新光量子疗法在干预血透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状态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终末期肾病(E SRD)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自行设计光量子导管与血透管路连接,在透析过程中对其血液直接进行紫外线的照射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水平 .结果:治疗1月后C反应蛋白水平为(4.00±1.73)mg/L明显低于治疗前(6.12±2.76)mg/L,有统计学差异(P<0.01);白介素-6水平治疗后(0.22± 0.03)n g/ml,与治疗前 (0.22±0.06)ng/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月后白介素-6水平(0.14± 0.02)ng/ml也已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新光量子疗法是安全、方便、有效的,联合血透治疗可改善血透患者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有利于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并发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伯东;胡青;马寅峰;杨克冰;张士更;赵晓黎;张清芳;许凌宇;王寅;朱琮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肾康宁对家兔膜性肾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膜性肾炎(MN)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较常见的病理类型,对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的治疗反应差.近年来我们对肾康宁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该方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进行的实验研究证实[1],该方能减少免疫复合物(IC)在肾小球基底膜(GBM)的沉积、防止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MN肾组织损伤的病理进程.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肾康宁的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云静;杨洪涛;高鑫;黄文政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240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临床相关研究

    我们检测240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试图发现血清Cystatin C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且与血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对照观察,探讨血清 Cystatin C浓度变化对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的应用价值,且与临床相关性作一研究.

    作者:李云生;曾爱平;戴再友;陈晓莉;周仁芳;王焰兵;吴光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在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紫癜性肾炎(HSPN)继发于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HSP),肾脏受累是HSP常见而多变的表现,其发病率随所研究人群而不同.HSPN是儿科为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有报道,HSP是新月体肾炎常见的病因.HSPN的特征之一是血尿,常见是肉眼血尿,也可以见镜下血尿,血尿可以是一过性的或持续的或反复发作的.血尿可伴随紫癜出现或在肾外表现长时间消失后出现,常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HSPN通常还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差异很大.已经证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HSPN 终进程的准确的预测指标.所以,每个病例都必须做尿检查.HSPN也可继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氮质血症或终末期肾衰竭.HSPN肾外表现的程度和肾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 [1].HSPN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主要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参与发病.其中白细胞介素(IL)的作用受到关注.本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体液免疫功能亢进,使细胞因子与T 细胞及B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各种常见的IL在HS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英;高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卡托普利对RPH大鼠肾脏内皮由来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对肾实质性高血压(RPH)大鼠肾实质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RPH大鼠内皮由来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肾次全切除加高盐喂养法制备RPH动物模型,研究卡托普利对残余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RT-P CR法检测两种内皮由来因子(cNOS、ET-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卡托普利降压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对肾脏局部ET mRNAs表达呈抑制并对cNOS表达上调.结论:卡托普利可能是通过对肾脏局部ET-1 mRNA表达、分泌的抑制和cNOS mRNA表达、分泌的上调两条途径来实现其降压,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文军;刘屏;袁默;饶向荣;陈孟莉;王东晓;殷建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结合治疗探讨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属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难治性NS)的其中一种类型,治疗较为棘手.我们选取了激素抵抗的NS患者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文功;肖笑;郑缅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93例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回顾分析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 ,是危重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93例ARF进行分析,并对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与预后分别进行讨论.

    作者:徐丽斌;刘国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肾脏病现代中医诊治策略探讨

    肾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肾脏病学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均有较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当代中医肾病学者在继承祖国医学精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条件,在肾脏疾病诊治策略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取得可喜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本文就此加以探讨.

    作者:冷伟;李骏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卡尼汀注射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肉碱)是促使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必需的营养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由于肉碱合成和摄入减少,以及透析中丢失,出现肉碱缺乏[1].为此,本文观察了左旋卡尼汀注射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肉碱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

    作者:郑尘非;梅晓蓉;林哲;刘毅;汪延辉;王绿萍;丁晓凯;许菲菲;徐玉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成人返流性肾病并发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返流性肾病(RN)是慢性肾衰竭(CRF)常见原因之一,我国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却甚少见.我们对1993年2月~ 200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327例成年人CRF作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RN有25例,占CRF的7.6%,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旭;曹娟;曹启武;叶雪萍;李海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5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西医组.结合组23 例用中药补肾化湿通络汤加西药别嘌呤醇.西医组22例单纯用西药别嘌呤醇治疗,两组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结合组总缓解率86.9%,显效率47.8%,西医组总缓解率54.5%,显效率22.3%.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尤其是改善肾功能疗效肯定.

    作者:杨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益肾解毒方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加入慢性肾衰竭(CRF)的行列.一般认为CRF患者的肾脏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性.改善肾性贫血对延缓CRF的进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的替代治疗对本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因其价格昂贵,且有一定副作用 ,难以在基层推广使用[1].为此,我们对比观察了益肾解毒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双华;蒋成燕;曹建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肾复康1号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湿热证在慢性肾炎病程中很常见,且普遍存在于临床各证型中,笔者于2001年1月~2002年10月对128例慢性肾炎临床表现有湿热证的患者,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功效的肾复康1号颗粒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宝厚;甘培尚;杨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顺铂肾毒性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近况

    顺铂(DDP)是治疗实体肿瘤有效和常用的药物之一,其疗效与用药剂量成正比,但其剂量的增加却受DDP肾毒性的限制,DDP的肾毒性为其主要毒副作用之一.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损伤是顺铂致肾毒性的主要靶位,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坏死、变性,间质水肿,肾小管扩张,其对肾小管的损害一般是可逆的,但在大剂量或连续投药时,可使肾小管损伤表现为不可逆性,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统计数据表明使用顺铂一药的肾毒性发生率为28%~36%[1],且其肾损害的发生率和程度与DDP的剂量呈正相关,即其肾毒性为DDP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临床上如何切实有效的保证肿瘤患者的化疗质量,减轻肾损伤,更好的发挥顺铂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周栋;孙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糖尿病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滞剂(ARBs)治疗高血压时,对降低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率、心血管病及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全面回顾并荟萃分析那些比较ARBs与安慰剂或标准抗高血压药物(如A CEI、β阻滞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之间的,观察期在1年以上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率、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率.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中TGF-β1及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变化,从而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简称治疗组).采用UUO模型,在术后5 d 、10 d、15 d每组各取5只处死,留取空腹血清检测血脂浓度和肾功能,左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中TGF-β1、TIMP-1的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大鼠血脂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肾间质中TGF-β1、TIMP-1的表达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时间点TGF-β1、TIMP-1的表达下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7,P< 0.01). 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阻断肾组织中TGF-β1的作用和抑制TIMP-1的过度表达而发挥其肾保护作用,这一作用与其降血脂作用无关.

    作者:欧三桃;陈明;彭红霞;张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肾康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所致肾功能损害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也不太理想. 近年研究认为:肾小管间质损伤在CRF的进行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RF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密切相关,而与肾小球损害关系并不密切[1,2]. 1998年~ 2003年,我们采用由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泄浊解毒中药组成的肾康胶囊对32例CRF 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并观察了肾功能及肾小管标志蛋白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亚秋;李桂;王占平;贾凤新;周凤伟;宫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