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兰;何娟;曹文富;陈文龙
药用植物珠子参的根茎在中国西南区域已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三萜皂苷为珠子参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了探索珠子参根茎中皂苷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该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得珠子参根茎的转录组数据;使用Trinity和TGICL软件实现Unigene的de novo拼接;基于BLAST完成Unigene的蛋白功能注释、KOG功能注释、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终获得了短读序15.6 Gb,通过de novo拼接注释得到Unigene 62 240个.研究发现,珠子参根茎部表达的19个Unigene与三萜碳环骨架合成相关;69个Unigene与介导三萜碳环骨架的氧化和羟基化等修饰的CYP450相关,18个Unigene与负责三萜碳环骨架的糖基化的糖基化转移酶相关.该研究发现的三萜皂苷合成相关候选基因对于阐明珠子参三萜皂苷合成方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作者:张绍鹏;金健;胡炳雄;吴亚运;闫祺;曾万勇;郑用琏;张西峰;陈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金钱草LysimachiaeHerba和广金钱草Desmodii Styracifolii Herba都是中医治疗结石病的常用药,两者均具有清热、利尿、排石的功效,但临床应用又各有侧重,治疗肝胆结石、黄疸、淋证、痛风偏重于用前者,对泌尿系结石偏重于用后者.该文基于文献检索,对二者在排石、利胆、利尿、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对肾结石和胆结石都有防治作用,但广金钱草对治疗已形成的肾结石较有优势,而金钱草对已形成的胆固醇结石较有优势;金钱草对治疗肝胆系统的炎症更显优势.
作者:熊颖;王俊文;邓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临床上对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PMH)治疗效果的不断重视,应用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得到进一步效果.对PMH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对病因的彻底探讨,根据治疗原则来确定其临床价值.该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178例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病患分别采用益红抗脑栓胶囊和脉栓通胶囊治疗,对治疗后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益红抗脑栓胶囊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高,治疗的有效性比例更大.并且有利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稳定,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更大.因此,临床上应推广应用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PMH.但药物之间的总体的差异还需进一步对比,以保证临床疗效.
作者:周纪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利用MISA (MicroSAtelite)软件对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序列68 787条跨叠群(contigs)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的挖掘,发现5 099条序列中含有5 610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7.41%,共有220种重复基元,平均每12.60 kb出现1个SSR位点.三核苷酸重复基元SSR出现频率高(45.99%),其次是二核苷酸(41.62%).AT/TA和AAT/TTA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基元.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SSR以5~10次重复为主,基序长度主要集中于12 ~ 30 bp.在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中注释的30 651个contigs中,有1 447个SSRs位于编码区,主要以三核苷酸重复为主(928,64.13%).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SSR的出现频率高,重复类型丰富,理论表明这些转录组SSR具有较高的可用性.该文通过对藏茵陈川西獐牙菜转录组资源的SSR信息的研究,为分子水平和生物信息学角度上开发藏茵陈川西獐牙菜的SSR功能性标记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序列.
作者:刘越;岳春江;王翊;马加强;孙洪波;罗敏;马鹏举;张琳霞;马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为了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组合物对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的治疗作用,该研究以雌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灌胃给药后,观察大鼠子宫病理增生、子宫质量、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75,150,300 mg·kg-1)均显著降低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质量、子宫系数,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增殖,降低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该研究提示,活性成分组合物与桂枝茯苓胶囊一样具有明显的抗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善肌瘤子宫的病理学组织、降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含量,更进一步揭示了活性成分组合物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抗子宫肌瘤的效应物质基础.
作者:衡晴晴;曹亮;李娜;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该文研究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formosana cv.Chuanbaizhi根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β-谷甾醇(2)、欧前胡素(3)、香柑内酯(4)、欧芹酚(5)、花椒毒素(6)、异茴芹内酯(7)、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8)、珊瑚菜内酯(9)、异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10)、7-脱甲基软木花椒素(11)、别欧前胡素(12)、花椒毒酚(13)、异氧化前胡内酯(14)、别异欧前胡素(15)、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16)、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7)、氧化前胡素甲醚(18)、栓翅芹烯醇(19)、比克白芷素(20)、印枳苷元(21)、(+)-前胡醇(22)、独活属醇(23)、水合氧化前胡内酯(24)、印枳苷(25)、尤劳帕替醇(26)、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27)、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28)和尿嘧啶(29),其中,化合物5,8,11,18,21~23和26~28等10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改改;杨秀伟;张友波;徐嵬;韦玮;陈天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成药“双跨”品种同时具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身份,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且容易混淆的药品,充分认识和加强该类药品的风险管理非常必要.该文通过查阅分析双跨品种目录及文献,探讨相关法规,药品包装、标签与说明书及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构成的潜在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严格控制“双跨”品种审批,完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加强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管理,提高医患认识,构建并完善“双跨”品种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金蕴;吴赛伟;高兴旺;许丹华;翟永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研究经典古方开心散类方定志小丸主要化学成分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归纳总结其代谢途径.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大鼠定志小丸提取液后,收集血液、胆汁、尿液、粪便并进行预处理,采用UPLC-Q-TOF-MSE技术进行检测,利用UPLC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获得MS/MSE质谱信息,通过对比空白与含药样品的液质数据,利用Metabolynx代谢产物分析软件处理,终对定志小丸中9个活性化合物在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的33个代谢产物进行推测,并总结了其体内代谢途径.其中从大鼠血浆中鉴定了代谢产物3个,胆汁中鉴定3个,尿液和粪便中鉴定代谢产物共27个.为阐明定志小丸在体内发挥疗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许璐;刘婉婉;谭潇;王石;穆丽华;董宪喆;王东晓;刘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基于三七转录组测序结果,选择萜类代谢骨架上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基因(GGPPS),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全长1 203 bp的cDNA序列,长开放阅读框为1 035 bp,命名为PnGGPPS,GeneBank登录号为KM486564,PnGGPPS基因全长2 370 bp,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该基因编码344个氨基酸,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等植物GGPPS的同源性达到73%以上,具有富天冬氨酸区等多个结构域,属于类异戊二烯合成酶超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nGGPPS在一至三年生三七的根、茎、叶和三年生的花等不同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三年生叶中具有显著水平的高表达量,暗示其既具有调节三七生长发育的基本功能,也与三七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叶绿体的发育、阴生适应性,以及品质的形成有关.
作者:闵丹丹;唐美琼;李刚;屈啸声;缪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唇形科鼠尾草属包括大约1 000余种植物,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许多鼠尾草属植物是历史悠久的重要药用植物,其中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干燥根和根茎)是许多亚洲国家常用的传统植物药材之一.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甾体类和多酚类等;这些化合物多具有抗菌,抗寄生虫,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鼠尾草属植物,该文对近5年来从该属植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作者:彭勍;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小鱼眼草Dichrocephala benthamii全草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小鱼眼草中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甲酸酯(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β-香树脂醇(3),β-香树脂酮(4),3β-羟基,Δ11,13(18)-齐墩果二烯(5),Δ12-齐墩果烯(6),木栓酮(7),达玛烷二烯醇乙酸酯(8)和表木栓醇(9).化合物1~8为首次从鱼眼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
作者:宋波;张秋博;王孟华;田新慧;孙浩理;张福宝;邹忠梅;丁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阿萨伊是南美洲地区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常用草药,由卫生部批准允许在我国使用,广东及中国台湾地区已有少量引种.中医药自古就有吸纳外来医药的传统,不少外来药物已成为中医临床应用必不可少的常用品种.我国历史上对外来医药历来持“开放”态度,但是,这种吸纳和应用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与吸收,经历长期反复的实践与认识,使之“本土化”,才能与我国已有的中药融为一体.该文通过总结分析阿萨伊的应用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结合阿萨伊在原产地的传统药用记载,及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现代研究报道以及笔者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运用中医药传统哲学思维归纳总结阿萨伊的中药药性、用法用量,探讨其功能主治,以期为阿萨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建军;陈绍红;朱映黎;王淳;王景霞;王林元;高学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对4种珍宝藏药仁青芒觉、仁青常觉、二十五味珊瑚丸和二十五味珍珠丸进行元素定性研究,建立4种珍宝藏药的元素特征图谱.实验采用Nd∶YAG和基频1 064nm的脉冲激光器;激光光束聚焦待测样品表面产生等离子体,采用光谱仪探测其光谱信号.基于美国国家原子光谱标准与技术(NIST)数据库,对LIBS谱线进行辨识.4种珍宝藏药主要含有Ca,Na,K,Mg等,同时检测到C-N分子谱带.其中,在仁青常觉和二十五味珍珠丸中检测到Fe;仁青常觉和仁青芒觉中检测到重金属Cu,Hg;仁青常觉中检测到Ag.结果表明,LIBS提供了4种珍宝藏药的可靠、快速多元素分析;LIBS具有实时、快速、近似无损的优势,该技术在民族药物的元素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晓娜;史新元;贾帅芸;赵娜;吴志生;乔延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研究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头状花序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采自新疆的两色金鸡菊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coretinterpenoid A(1),coretinphenol(2),槲皮素(3),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5),花旗松素(6),7,3',5'-三羟基二氢黄酮(7),异奥卡宁(8),异奥卡宁-7-O-β-葡萄糖苷(9),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7-O-β-葡萄糖苷(10),紫铆因(11),奥卡宁(12),硫黄菊素(13),linocinnamarin (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金俊;杨印军;朱寅荻;李广志;黄文华;郭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极大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中药产业自主创新演进历程进行回顾,其发展经历了自主创新基础奠定、自主创新核心地位确立、中药现代化体系探索及中药产业现代化体系全面建设等4个阶段.纵观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历程,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从中可以探索有益的启示.
作者:丰志培;陶群山;彭代银;魏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模型组(20 μg·L-1 TGF-β1)、OMT低剂量组(OMT-L组,1.89×10-4 mol·L-1)、OMT中剂量组(OMT-M组,3.78×10-4 mol·L-1)、OMT高剂量组(OMT-H组,7.56 ×10-4mol·L-1)和SB203580(p38MAPK阻断剂,1×10-5 mol·L-1).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FBs中波形蛋白,测定TGF-β1诱导CFBs 24 h后α-SMA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分析CFBs增殖的抑制作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Western blot分析p38MAPK,p-p38MAPK,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提示3.78×10-4,7.56×10-4mol·L-1的OMT对TGF-β1诱导的CFBs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 <0.01);α-SMA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提示OMT能够抑制CFBs-myFBs转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OMT能明显减少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Western blot表明OMT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及p38MAPK的磷酸化(P<0.01).结论:OMT可抑制TGF-β1诱导CFBs增殖的作用并抑制相关胶原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有关.
作者:肖海;徐旖旎;罗红;陈妍;张彦燕;陶玲;江滟;沈祥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为了探讨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JEC的作用.笔者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检测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和两者联合用药后对JEC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及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①MTT法:苦参总碱和美洲大蠊提取物对JEC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给药后抑制作用显著提高.②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总碱组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上升,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细胞在G2/M期比例上升,联合给药组的G0/G1期比例较其他2组显著上升,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③Western blot法:苦参总碱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和联合给药组作用JEC细胞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c-erbB-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及联合给药对JEC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能通过上调P53和下调c-erbB-2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张晓巍;朱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为了建立当归药材干燥过程的水分动力学模型,以期对当归药材干燥过程和干燥效果进行预测.该实验研究了当归药材采用控温鼓风干燥、控温红外干燥方法,分别在50,60,70℃干燥温度条件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动力学曲线进行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当归药材在实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R2=0.994 ~0.999),当归药材的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尺度参数α与干燥温度有关,并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干燥温度对形状参数β的影响较小;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0.425 ~2.260×10-9 m2·s-1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控温鼓风干燥和控温红外干燥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68.82,29.60 kJ·mol-.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预测当归药材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脱除规律,对于药材干燥过程的预测、调控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为使用现代干燥技术工业化干燥当归药材提供了技术依据.
作者:沙秀秀;朱邵晴;段金廒;郭盛;鲁学军;高振江;严辉;钱大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利用网络科学技术刻画中医理论有助于中药配伍研究的现代化和程序化.该文通过药对网络表示药物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然后分析该网络的社团特征与血气功效的映射关系,后以方剂为桥梁研究了血气理论在药对网络上的网络表达.研究发现,药对网络具有强的社团结构特征,每个社团由一系列关联紧密的药对组成.社团在药对功效上具有明显的理血和理气功效的相斥性,即同一个社团基本不会同时出现理血功效的药对和理气功效的药对,或者二者均不出现.由此将药对网络所涉及的386个单味中药划分成3类社团:理血(B)社团、理气(Q)社团和灰色社团.把262首方剂依次映射在这3类社团上的统计结果表明,如果一个方剂包含Q社团单味中药,那么它以99.84%的概率也包含B社团的单味中药;同时包含B和Q社团单味中药的方剂数量为140首.因此,对于一个方剂所包含的单味药物满足“有Q就有B,有B未必有Q”的规律,这个数值规律完全吻合中医的血气理论:理气必理血,理血未必理气(出血若因外伤或血热,那么理气就会加重出血).一方面该文寻找到具有高辨识度的宏观网络数值特征,可以为判断新方剂合理性提供网络数值参考;另一方面论文从数值分析的角度证明了人体血与气的关系.
作者:曹佳;辛娟娟;王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甲羟戊酸(MVA)途径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在厚朴转录组测序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VA途径中相关基因MoACOT,MoHMGS,MoHMGR,MoMK进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oACOT和MoMK为稳定的亲水蛋白,而MoHMGS,MoHMGR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均为混合型结构的蛋白质,α-螺旋是所有基因多肽链中大量的结构元件;利用同源建模法对三级空间结构进行了预测;跨膜域分析显示MoACOT,MoHMGS,MoMK无跨膜区,Mo-HMGR具有2个跨膜区,分别为39~61 aa和82~104 aa;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oACOT,MoHMGS,MoHMGR,MoMK均与被子植物或双子叶植物遗传距离较近,符合遗传进化规律;基因表达水平显示MoACOT,MoHMGS,MoHMGR,MoMK表达水平在厚朴与凹叶厚朴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解析厚朴萜类生物合成MVA途径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查良平;袁媛;黄璐琦;余淑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