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报告

刘国辉;方敬爱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慢性肾衰竭, 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23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对照组)94例和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肾衰方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145例.结果:治疗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肌酐倒数(1/Scr)与时间(前3个月)回归分析,斜率b为正值2.321×10-4,表明能延缓慢肾衰的进展,部分病人肾功能还有所改善.临床综合评价,总有效率为83.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96%(P<0.01),3年以上的转归,终末期肾衰竭(ESKD)发生率为18%(9/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3%(13/34)(P<0.05).结论:提示中药肾衰方有延缓肾衰竭的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相关文献
  • LFA-1共刺激诱导狼疮性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O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活动性狼疮肾炎(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介素10(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LFA-1共刺激对活动性LN患者PBMC IL-1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单独抗CD3抗体(30 ng/m1)能诱导LN患者PBMC IL 10 mRNA轻微表达(0.43+0.03vs 0.55±0.44,P<0.05)而在抗CD3抗体(30 ng/m1)存在的情况下,抗LFA-1抗体(2μg/m1,相当于LFA-1配体)共刺激时明显增加了PBMC IL 10 mRNA表达(1.31±0.08vs 0.55+0.04,P<0.01).LFA-1中和抗体明显抑制了这种共刺激诱导的IL-10 mRNA表达(1.31±0.08vs0.64±0.03,P<0.01).抗LFA-1抗体单独刺激时并不引起IL-10 mRNA表达变化(P>0.05).结论:LFA-1作为共刺激分子诱导IL-10 mRNA表达可能是其参与LN发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俭勤;李幼姬;张涤华;周道远;李志坚;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黄芪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D44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黄芪(AM)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分泌基质和表达CD44mRNA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AM或AM血清处理经PDGF-BB刺激的HMCs,分别采用MTT法和ELISA方法检测HMCs增殖和Ⅳ型胶原(Col-Ⅳ)分泌,用RT-PCR法检测AM对HMCs表面CD4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AM或AM血清处理后,由PDGF-BB诱导的HMCs增殖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效应;HMCs分泌Col-Ⅳ和CD44 mRNA表达水平较未处理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下降,并与剂量呈一定相关.结论:AM可抑制HMCs增殖和Ⅳ型胶原蛋白的过度生成,并且这种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HMCs表面CD44mRNA的过表达而介导的.本研究结果提示,AM对延缓慢性肾脏疾病向肾硬化进展可能有益.

    作者:倪兆慧;张庆怡;钱家麒;王蔚;王利民;王健华;许以评;童菊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和GP Ⅲ a在人类肾小球疾病中的变化及作用

    目的:本实验观察外周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a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不同肾功能状态及透析与否中的变化,探讨GPⅡb、GPⅢ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8例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 a、P-140分子量及血浆vWF变化.A组:18例肾功能正常组;B组:10例肾衰竭非透析组;C组:20例肾衰竭透析组;另设D组:20例无肾脏疾病正常对照.结果:外周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a、P 140在A组明显升高,B、C组明显下降,vWF在A、B、C组均明显增加.结论:GPⅡb、GPⅢa与肾小球疾病中凝血功能紊乱有关,可能与血小板在肾脏的致病作用相关.

    作者:胡海云;贾汝汉;程晖;刘铭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春寄语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女性膀胱炎几种疗法的研究

    目的:如何合理治疗膀胱炎,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试验)在指导尿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分组治疗急性膀胱炎223例;氟嗪酸0.6单剂顿服,0.2每日2次共3 d、0.2每日2次共7 d;复方新诺明5片单剂顿服,2片每日2次共3 d.治疗停止后跟踪监测4周,治疗前送检ACB试验.结果:上述各组停药后4周治愈率分别为68%、86%、91.7%、63%和84%.3 d疗法结果表明:1比单剂治愈率高(P<0.05);2较之单剂治疗其复发率少(P<0.05);3治愈率与7 d疗法无明显差异(P>0.05).ACB试验与治疗是否成功无关(P<0.05),亦与治疗失败或复发无关(P<0.05),故ACB不能作为尿感定位的根据.结论:推荐使用3 d疗法.ACB试验对尿感的治疗无指导意义.

    作者:陈志英;方敬爱;汪涛;李明华;刘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要滥用注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12亿人以注射作为常规治疗手段,虽然其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必要的,然而不重视注射的安全性极易引发致命感染.

    作者:吴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狼疮性肾炎尿毒症可逆性及其治疗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向终末期肾脏病发展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主要的死亡原因。LN需要透析治疗者,通常被认为是终末期肾脏病,有不少医师认为已属于不可治性,因而不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作者:叶任高;阳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1 0水平与狼疮疾病活动的关系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sIL-10)水平改变与狼疮疾病活动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T)测定38例LN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sIL 10水平,同时应用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LN患者进行疾病活动评分,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N患者sIL-10水平明显较正常健康对照组高(19.7±7.2 pg/m1 vs 12.0±2.9pg/ml,P<0.05),对SLEDAI与sIL-10水平进行Pear∞n直线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r=0.105,P=0.609(P>0.05),提示LN患者sIL-10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L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异常升高可能是一种内源性的异常而与狼疮疾病活动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涤华;李幼姬;黄凌虹;叶任高;梁柳琴;孔庆瑜;董玉英;陈伟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黄芪当归合剂配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合剂配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黄芪当归合剂配合西医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为55.6%和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9%和59.4%(P<0.05);而治疗组复发率仅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18.8%(P<0.05);在肾小管功能恢复方面,3个月治疗后,同组治疗前后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延长治疗组治疗时间为6个月,与治疗前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增加疗效,减少复发,对肾脏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学兰;林松娟;肖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48例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2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组)148例,西医治疗组(西医组)142例,分别观察其疗效、副作用.结果:中西组治疗有效率85.1%,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73.2%(P<0.05);副作用中西组36.4%,西医组为73.2%(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重病狼疮性肾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副作用少.

    作者:吴杏;汪涛;李惠群;叶任高;杨念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苯那普利对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及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renal transplant erythrocytosis,PRTE)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过去使用茶碱类药物收效甚微,为防止红细胞过多引起血管栓塞,有些患者不得不放血治疗.近年有文献报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可控制PRTE,受此启发,我们使用苯那普利治疗本病,亦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崔世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叶任高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叶任高教授是我国著名肾脏病和中西医结合专家.现任中山医科大学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幼承家学,业医四十余载,在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享有国际声誉.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的主要病理类型,发病高峰在36岁~40岁.大量蛋白尿是影响本型肾病预后的公认因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疗效不佳,甚至于治疗其他病理类型NS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环磷酰胺(CTX)的使用也存在争议[1].

    作者:杜义斌;沈世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淫羊藿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和淫羊藿对其调理作用.方法:采用酶联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血透患者应用中药淫羊藿前和3个月后血清sIL 2R、IL6和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相比,62例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a水平显著增高(P<0 01),淫羊藿治疗后血清sIL 2R、IL和TNF-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淫羊藿具有调节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汪年松;唐令诠;竺艳娟;廖履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循证医学与肾脏病的处理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持之有据地处理病人.可定义为:面对某个病人,医生作出处理决定时,不能单纯靠个人的经验,或以病理生理学推理,而是要从文献库中,寻找出相关的、十分可靠的证据,并把这些获得的证据,用于该病人的处理上,特别是病人的治疗上.

    作者:何胜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地灵丹与开搏通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比较研究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严重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之一.当DN进展到临床蛋白尿阶段,治疗的难度和费用将明显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非常重大.

    作者:郑士荣;张景红;朱宇清;蔡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脂康对合并高脂血症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证实高脂血症有明确的肾损害作用[1].微量白蛋白尿是肾损害的早期敏感指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可达30%~40%,有些在诊断NIDDM之前甚至在明确高血糖时就已出现[2].

    作者:彭卫华;曲强;陈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Ⅳ型原发性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 (附2例报告)

    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acute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APG/RPGN)起病急骤,可在短期内(数日,数月)肾功能急剧恶化,临床以少尿或无尿性肾衰竭为多见.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临床检验技术的提高,人们对RPGN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作者:张东亮;王质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3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系膜细胞的上清液IL-1β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0、10、100 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含5%FCS的RpMI 1640培养状态下的系膜细胞几乎检测不出IL-1β分泌,加入LPS可诱导系膜细胞分泌IL-1β,IL13在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的相应浓度范围可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分泌.IL-13在10 ng/ml浓度时.即可几乎完全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IL-1β.结论:IL-13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L-13可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张毅;郭汉城;江黎明;陈孝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1 63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319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组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观察临床有效率和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5.3%,西医组为73.7%;中西组副反应发生率为36.1%,西医组为73.1%,P<0.05;中西组感染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3.3%、8.0%,西医组为53.2%和16.7%.P值分别为小于0.01和小于0.05.中西组复发率为8.0%,西医组为23.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可以降低西药副作用发生率,减少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作者:郭群英;叶任高;阳晓;李幼姬;汪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健脾益肾为主治疗单纯性C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单纯性C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3GN)以免疫荧光于肾小球系膜区仅见单纯C3沉积,光镜见系膜细胞及基质轻~中度增生为主要特征,临床常见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但肾功能常无氮质血症表现.

    作者:楼季华;朱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