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艺儒;赵欣;张策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国内的多个研究显示,我国AEG就临床特点方面而言和西方国家相似,其中进展期病例占AEG总病例数的51%~66%,5年存活率为26.6%~38.5%[1,2],预后较差。目前手术治疗依然是AEG治疗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手术入路有三大类:经腹、经胸和胸腹联合切口,各入路对手术范围及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预后均有影响,因此探讨AEG的不同手术入路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食管胃结合部,即传统的“贲门区域”,是指食管末段和近端胃相连接的部位,由黏膜层和肌层组成。传统观点认为,此部分发生的恶性肿瘤分别属于下段食管癌或近端胃癌。但临床研究证明此处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食管癌或者胃癌有较大差异,应该单独归为同一类疾病,即AEG,包括肿瘤中心位于贲门远近各5 cm范围内的肿瘤。AEG的概念早是由德国学者Siewert等[3]提出的,他将广义的贲门区域的腺癌根据肿瘤的中心位置与贲门齿状线(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与胃的单层柱状上皮呈锯齿状的交界线)的关系分为三型:Ⅰ型,指贲门齿状线以上1~5 cm食管下段的腺癌;Ⅱ型,指贲门齿状线以上1 cm至以下2 cm的腺癌;Ⅲ型,指贲门齿状线下方2~5 cm的腺癌。Siewert分型系统能够反映AEG的临床病理特性与预后,因此被国际胃癌协会(IGCA)和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等公认为较合适的分型方法。与Siewert分型略有不同的是,《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则将AEG更加细化地分为E,EG,E=G,GE和G共5种类型[4]。
作者:雷力强;董剑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物质对脊髓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脊髓小胶质细胞,P物质孵育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观察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情况。结果 P物质孵育后,小胶质细胞表现出激活态的形态学改变,400μmol/L和800μmol/L的P物质孵育6 h后,TNF-α和IL-1β释放增多,12 h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P物质作为脊髓水平传递痛信号的重要神经递质,可以刺激活化脊髓小胶质细胞,促进小胶质细胞合成释放TNF-α和IL-1β,并终促进慢性痛敏的形成。
作者:尹艺儒;赵欣;张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诊科作为收治急危重患者的场所,危重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及病情变化离不开仪器的调节及检测,因此急救仪器性能是否正常,能否安全使用,是急救护理中举足轻重的一项工作。现代医院管理中急救设备仪器的管理是医院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处理好医院系统的常规运行,必须运用一系列科学管理技术和方法,使设备仪器的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1]。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4]。我科从2008年3月起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应用CQI对急救仪器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保证了急救仪器的完好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护理人员共54名,其中男性护士4名;年龄22~47岁,平均(28.0±2.8)岁;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3名,护士16名;在读研究生2名、本科44名、大专8名。急救仪器设备资料根据CQI前后分为2组。
作者:王学庆;李敏;樊晶晶;杨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按照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12年我国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我市从1970年开始实施麻疹疫苗接种,1982年实施计划免疫,2008-2010年在适龄儿童中开展强化免疫,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1],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不断发生变化,发病主要集中于8个月龄以下儿童及成人中,这一现象已成为高接种率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2]。为了全面评价我市常住人口麻疹易感性,为调整麻疹免疫策略提供依据,在我市6个县(市、区)开展了麻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根据地理位置及人口构成,抽取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万荣县、稷山县、闻喜县、临猗县、永济市6个县(市、区)人群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县(市、区)按照随机的方法选择村级或居委会作为调查点,选择<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常住人群,每个年龄组选择30~50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基本信息调查及血清学检验。
作者:赵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蛋白和HER-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115例胃癌活检标本中的HER-2蛋白表达,对HER-2蛋白过表达(IHC评分为++和+++)的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其HER-2基因水平和17号染色体倍体分析。结果①115例胃癌标本中,HER-2蛋白过表达率为40.0%(46/115)。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②HER-2基因的扩增率在HER-2蛋白(+++)组为90.5%(19/21),明显高于HER-2蛋白(++)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7号染色体多体在HER-2蛋白(++)组和(+++)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6.0%(9/25)和47.6%(1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ER-2蛋白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存在17号染色体多倍体现象,提示17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引起HER-2蛋白过表达。②HER-2蛋白的过表达和HER-2基因的扩增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将为临床预测胃癌的预后及选择性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越;李建民;白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常压氧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每次行MECT后予常规处理,试验组在每次MECT治疗后行常压氧吸氧处理。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结束治疗后4周各阶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并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进行记忆测试。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结束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4周PANSS分别为17.0±3.1和11.0±2.9,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3±2.9和13.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结束治疗后4周一般病理症状评分为24.9±2.8,低于对照组29.3±2.2(P<0.05);试验组治疗后4周再认和图片评分分别为11.8±1.9和14.2±3.0,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4±1.2和11.8±1.5)(P<0.05);试验组治疗后4周联想和背数评分分别为15.6±1.2和15.7±2.5,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1.8和13.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压氧疗法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引起的记忆功能损伤。
作者:陈德沈;叶敏捷;陈远岭;章飞雪;李方敏;刘家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危机过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2004年原卫生部与发改委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首次对各级疾控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本着现实工作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加强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本文主要报道2005-2012年山西省CDC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与发展情况。1实验室硬件建设1.1实验室设施建设:2005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面积约为600 m2,实验室整体布局上未对办公区和实验区进行严格的分离,亦无门禁系统。共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实验室10个,均为常压的无定向气流实验室。2007年9月搬迁至新疾病检验楼以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面积扩大为900 m2,并在实验室整体布局上做到了办公区和实验区分离[1],实验区采用门禁系统,授权的人员方可进入。至2012年共拥有BSL-2实验室14个,均在太原市卫生局备案。其中3个为负压并有定向气流的BSL-2实验室,具有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确保实验室由外向内的定向气流,为保护实验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硬件保障。
作者:张凡非;王三桃;张秋香;杨红霞;李俊;任斌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损伤唾涎腺、泪腺及其他外分泌腺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SS的参考指标很多,其中SS病变易累及涎腺出现的口腔干燥症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腮腺造影可以反映涎腺形态及功能受累情况,因此腮腺造影是诊断SS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参照2002年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对确诊的SS患者的腮腺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力求得出SS患者的腮腺造影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临床可疑SS并行腮腺造影的患者134例,女性113例,男性21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1.1岁,参照2002年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符合SS诊断的患者86例,非SS患者48例,其中原发性SS 54例,继发性SS 32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SS 24例,系统性硬化病继发SS 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SS 3例)。
作者:郭东强;杨向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雄激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磷酸蛋白聚糖(PC)及NG2蛋白聚糖表达影响及其与TBI后神经修复的关系,探讨其神经保护及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TBI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TBI模型组、雄激素干预组(于模型制成后即刻注射丙酸睾丸酮注射液25 mg/kg)。造模后1、3、5、7 d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和电镜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C和NG2在损伤区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损伤区及其周围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细胞损伤、凋亡、神经元轴突再生及胶质细胞增生情况。结果①TBI模型组造模后1 d可见脑细胞肿胀、凋亡,3、7 d细胞水肿,可见凋亡细胞、胶质细胞于损伤外围增生;雄激素干预组1、3、5和7 d时细胞水肿,可见凋亡细胞、损伤外围胶质细胞增生情况明显降低,TBI模型组细胞表面无突起或仅有较小突起;雄激素干预组的神经元轴突较TBI模型组增长明显。②造模后脑组织PC和NG2的表达:正常组脑组织均存在少量PC和NG2的表达;TBI模型组在造模后1 d表达开始呈阳性反应,造模后3 d明显增多,7 d达高峰,但仍高于正常组;雄激素干预组,PC和NG2的表达时间程度及分布与TBI模型组相似,雄激素干预组造模后1、3、5、7 d后损伤区及周围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BI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雄激素可通过调节胶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抑制PC和NG2表达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
作者:陈玉红;仝海波;段虎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Slug蛋白(snail-2)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Slug蛋白在87例结直肠腺癌、30例腺瘤、30例增生性息肉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lug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2.5%(37/87),与Slug蛋白在癌旁组织(6.7%,2/30)和增生性息肉(16.7%,5/30)以及腺瘤(23.3%,7/30)中的表达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Slug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 Slug蛋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侵袭转移有关,对于结直肠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史江波;郑绘霞;肖虹;梁钢;李宁;梁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患儿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延误了患儿的治疗,导致部分患儿发展为典型哮喘[1]。近年来研究已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反应的指标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观察了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张灵芳;凌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较多。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提取分离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1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特点及分布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多酚类物质。现泛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其中2个芳环(A环、B环)之间以一个三碳链(C3)相连,其骨架可用C6-C3-C6表示。由于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故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故称黄酮或黄碱素[1]。根据三碳链结构的氧化程度以及B环的连接位置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和黄酮醇;异黄酮;异黄烷酮(又称二氢异黄酮);黄烷酮(又称二氢黄酮)和黄烷醇(又称二氢黄酮醇);橙酮(又称澳咔);查耳酮;二氢查耳酮;黄烷和黄烷醇;黄烷二醇(3,4)(又称白花色苷元)[2]。黄酮类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主要存在于桦木科、芸香科、樟科、唇形科、石楠科、玄参科、豆科、苦苣苔科、杜鹃科和菊科等高等植物中[4]。
作者:刘星雨;周敏;孙体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乳腺癌是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乳腺疾病的诊治,特别是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关系到患者的生存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2例乳腺肿瘤的数字化钼靶X线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82例,均为女性,年龄16~78岁,平均(48.0±2.0)岁。以乳腺肿块就诊146例,临床医生触诊阴性36例,其中超声检查发现结节或肿块20例。
作者:杨彩仙;赵宏光;吴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超越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超声检查手段已成为普及的乳腺检查手段,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求在不断提高,为此探讨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彩色多普勒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126例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变;薛改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任何免疫试剂,不管是正规厂家还是一般厂家生产的试剂,不管是进口试剂还是国产试剂,亦或者是同一试剂,不同批次之间,试剂质量仍然存在差别,故在试剂进入实验室前都应该进行确认,确认包括方法、设备、人员技能以及其他与实验相关的因素的检测,只有通过检测,进行比较才能将适合本实验室的试剂运用于临床,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实验欲将英国索灵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抗原联合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在使用前进行确认。我国目前使用的各种酶联免疫试剂都是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定合格后用于临床实验室的,但各种酶免疫试剂其特异性、灵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试剂的保存温度、运输温度以及环境使用温度的差别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甚至会影响试剂的有效期[1]。本实验按照文献[2]要求对试剂进行了使用前确认,即将试剂放置于4℃冰箱和37℃温箱72 h后,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先对试剂进行平衡以后再进行检测,对比2种检测结果阴阳性吸光度(A)值之间的差别,为正确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试剂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赵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关系及在预测疾病耐药性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初发SLE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组15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分析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总T细胞和总B细胞等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健康对照组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平均值分别为2.2±0.7、3.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P<0.01)。②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gp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中总T细胞,总B细胞,NK细胞的计数均无相关性,但P-gp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CD4+/CD8+比值有相关性(r=0.602,P=0.002;r=0.561,P=0.005)。③根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分为增高组和降低组,分别与相应的RFI值比较,发现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增高组与相应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3,P=0.025;r=0.628,P=0.014)。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P-gp表达是SLE患者多药耐药性的指标,SLE患者药物跨膜转运蛋白P-gp表达水平尚与其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亢进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密切联系,提示P-gp可能是药物治疗疗效的指标,对改善预后和联合治疗减少耐药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穆艳飞;王彩虹;罗静;赵文鹏;赵向聪;李小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neuroma,GN)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脊柱旁交感神经链的神经节。本文收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并结合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正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并手术后经病理学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4~54岁,平均34岁;8例起源于肾上腺,6例发生于腹膜后间隙,3例位于后纵隔。所有病变中3例肿块较大的患者以可触及的腹部肿物为主要临床体征,其余14例均由体检偶然发现。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病理结果中1例为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混合型。
作者:任基伟;郝雅静;刘琪;张旭婷;靳宏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北冬虫夏草又名蛹虫草、北虫草,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食用与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北虫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活性功能[1]。北虫草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作为药材与其它中药配伍,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人工北虫草是培养基上部的子实体,培养基内部的北虫草根部为人工虫草副产物,对北虫草根部的研究也比较少。本实验以北虫草和北虫草根2个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两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多糖含量,并对它们的水提液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北虫草及北虫草根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程俊丽;马玉良;冯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急速升高。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现分析我院286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盆腔炎发病原因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经妇科检查及临床检验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286例,诊断标准参考2006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诊断标准。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3~105个月,平均20个月。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43例,对照组143例。将超声检查探及附件区增厚,输卵管积液或附件包块180例为超声阳性组,其余106例为超声阴性组。2组均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方案。具体方法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替硝唑100 ml,同样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治疗组用中药灌肠,康妇炎胶囊10粒,将药末取出置于100 ml温0.9%氯化钠注射液中,温度39~41℃,让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14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8~22 cm,保留灌肠,患者仅有温热感,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作者:赵桂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者女,37岁,主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发热、气短2 d于2011年3月22日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Ⅰ型呼吸衰竭,肾病综合征。予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体温波动于37.6~38.5℃。入院后行深部痰培养示近平滑念珠菌(+++),于3月25日加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起始剂量0.1 mg/kg,第2日开始剂量增加0.5 mg/kg,递增至每日1 mg/kg的维持量(60 mg/d),3 d后体温降至37℃,呼吸困难缓解。2011年4月3日出现呕血和便血,量约1000 ml/d,急查胃镜示胃体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前后壁巨大溃疡形成,予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换用氟康唑0.4 g/d,禁食、胃肠减压、止血、抑酸等治疗,5 d后呕血、便血好转。4月18日转入呼吸科。既住史:7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发病前半年一直口服泼尼松片50 mg/d治疗,未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否认胃肠疾病史。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83×109/L,红细胞3.13×1012/L,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121×109/L,中性粒细胞0.961;血气分析:pH 7.41,血二氧化碳分压40.2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分压40.6 mmHg,剩余碱(BE)4.7 mmol/L,碳酸氢根浓度28.7 mmol/L。深部痰培养:近平滑念珠菌(+++),6000 cfu/ml。胸部CT:两肺野透亮度明显减低,两肺野内可见大片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等。两侧胸膜增厚;心包积液。胃镜示:胃窦前后壁可见2处溃疡,前壁较大,大约4.0 cm×5.0 cm,边缘光整,底覆薄白苔,可见新鲜肉芽生长;其余黏膜光滑,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胃窦无变形,蠕动佳。幽门呈圆形,开闭良好,未见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未见异常。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巨大多发溃疡形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作者:田新瑞;董艳婷;刘卓拉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