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燕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在肺癌术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肺癌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根据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72例)和感染组(18例),记录术前及术后24、48、72 h降钙素原水平;计算术后48 h降钙素原对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术后24、48、72 h PCT变化率并绘制相应ROC曲线.结果 术后两组PCT水平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非感染组72 h降至正常水平;术后48 h时,PCT敏感度为88.9%(16/18),特异度为97.2% (70/72);术后48、72 h,两组PCT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 PCT变化率预测肺部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P =0.03),术后24、48、72 h PCT绝对值及24、48 hPCT变化率预测肺部细菌感染的AUC依次为0.521、0.543、0.575、0.587、0.597 (P>0.05).结论 以PCT≥2 ng/ml为临界点,对诊断肺癌术后肺部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72 h PCT变化率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术后肺部细菌感染.
作者:庄海涛;卢秀花;许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分别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插管和拔管时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进行全身麻醉,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BIS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B组插管后即刻(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之前显著下降,而拔管前(T4)、拔管后即刻(T5)则显著回升(P<0.05);但两组间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T2)及T3时两组BIS均较麻醉前(T1)下降,而T4时两组BIS均有所回升,B组T4时BIS回升幅度大于A组(P<0.05),T5时两组BI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丙泊酚分别复合右美托咪定均可达到理想的全身麻醉镇静镇痛作用,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经济能力等综合判断后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案,从而有利于保障全身麻醉的效果并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王国强;王泽华;殷振奎;宋代臣;姜涛;王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cl-2、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丁苯酞组,每组100例,丁苯酞组行常规丁苯酞注射疗法治疗,联合组在丁苯酞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Bcl-2、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改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Bcl-2、Caspase-3表达水平均有所调节,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丁苯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和尤瑞克林联合应用能够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调节血清Bcl-2、Caspase-3表达.
作者:姜霞;李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心电图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及两者联合用于左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左心室高电压的1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心电图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及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准确性、特异度与灵敏度,同时比较三种诊断方法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150例左心室高电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左心室肥厚73例,左心室肥厚检出率为48.67%;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均优于单用Sokolow指数或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Kappa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329、0.426、0.750,Sokolow指数+Cornell指数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结论 心电图Sokolow指数与Cornell指数联合诊断左心室肥厚,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度,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一致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鲁亚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底腺息肉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患者285例,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将确诊为胃底腺息肉的34例患者作为胃底腺息肉组,其余2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的PPI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行空腹血清胃泌素-17水平检测.分析胃底腺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胃底腺息肉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PI使用时间≥1年者发生胃底腺息肉比例高于未使用和使用PPI时间<1年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底腺息肉组血清胃泌素-17水平高于对照组[(20.08±3.06) μmol/L比(7.84±1.2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胃泌素水平、长期PPI使用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长期使用PPI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使用PPI会增加胃底腺息肉患病的风险,这可能与PPI造成的高血清胃泌素-17有关.
作者:李华伟;褚燕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早发型与晚发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170例,按照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n=79)和晚发组(n=91),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生化指标以及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发组比较,早发组发病年龄更小,家族史更强,体型更肥胖,高血脂病史比例更高(P<0.05);血糖、血脂、尿酸控制不良,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游离睾酮水平更低(P<0.05);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更高(P<0.05),但罹患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比例更低(P<0.05).两组患者抽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肌酐、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代谢指标控制不良,更易出现糖尿病肾病及性腺功能减退.
作者:温胜兰;秦贵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短效口服避孕药预处理对正常体质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短效长方案IVF/ICSI-ET治疗的765例体质量正常的PCOS患者,分为排卵后进行垂体降调节组(A组)105例和口服避孕药预处理后进行垂体降调节组(B组)660例.比较两组的降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量、促性腺激素(Gn)用量、超排卵用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着床率、妊娠率等.结果 B组受精率高于A组(83.0%比80.1%,P<0.05),HCG扳机日内膜厚度低于A组[(10.49±2.23)mm比(11.35±2.41)mm,P<0.05].B组着床率及妊娠率低于A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nRHa用量、Gn用量及时间、优胚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正常体质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在进行GnRHa垂体降调前给予口服短效避孕药预处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垂体降调节及超促排时间,但对妊娠结局无明显改善.
作者:魏景蕊;禹果;程兰兰;袁巾惠;谭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6年10月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23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均行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检查、CT平扫及增强检查,1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23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早期9例患者行开放或后腹腔镜下患肾根治性切除术,后期14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术中均未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术中出血50~ 200 ml,平均85 ml,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输血.23例患者住院时间5~12d,平均7.8d;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12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随访21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12~51个月,平均22.4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转移、自然死亡病例,均无瘤存活.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属于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临床症状较少;CT特征性表现为星状瘢痕、轮辐状强化、局部强化倒置;MRI特征性表现为表面弥散系数高、强化速度快、信号强度系数低.检测CyclinD1、CK7、CD117、BCA-2蛋白有助于鉴别肾嗜酸细胞瘤.标准治疗为动态观察或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预后良好.
作者:王劭亮;陈蓉;徐友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4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MR组和ESD组.EMR组20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组4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长于EMR组[(67.21±11.35) min比(39.32±6.67)min],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病灶残留率(5.0%)少于EMR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随访疾病复发率为2.5%,EMR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EMR、ESD的相关适应证,接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时需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案,从而有利于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作者:王艳芳;邵茉莉;杨黎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五四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创伤更小,应激反应更轻,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驾云;车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联合应用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晋中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SWE、SMI检查及TI-RADS评分分级,以联合评分法重新调整TI-RADS量化分级,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104例患者中共有157个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07个,恶性结节50个;TI-RADS分级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为90.00% (45/50),当AUC为0.930(95% CI0.896~0.964)时,TI-RADS分级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9.61%,特异度为93.10%;良性结节的SWE杨氏模量值为(23.15±10.69)kPa,高于恶性结节的(59.75±21.19)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1,P<0.001);当AUC为0.930 (95% CI 0.889~0.973)时,取40.10 kPa为诊断临界值,SWE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6.09%,特异度为83.91%;当AUC为0.876(95% CI 0.865~0.887)时,SMI检查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2.49%,特异度为94.41%,其敏感度、特异度高于SWE检查(x2=7.437,P<0.001);当AUC为0.960(95% CI0.940~0.980)时,联合评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敏感度、特异度高,分别为95.00%、94.19%,其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纯TI-RADS评分法(x2 =13.613,P<0.001).结论 TI-RADS、SWE与SMI三种方式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7年9月4日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50岁男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进行病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50 d前右侧耳后触及花生米大小的肿大淋巴结,3d前明显增大至鹌鹑蛋样大小,伴压痛.甲状腺激素及肿瘤标志物等检验指标均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示双侧颌下区、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稍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脾大.CT结果示右肺下叶斑片状阴影,双肺小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骨髓形态示异常幼稚细胞(考虑为淋巴瘤细胞)占14.5%;骨髓流式结果可见约占35.09%的CD4阴性CD8阳性异常的T淋巴细胞;考虑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来源.病理显示倾向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免疫组化:CD3(+)、CD5(+)、CD2(+)、CD7(+)、CD45 RO散在(+)、CD20(+)、CD23(+) CD21(+)、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点状(+)、CD56散在弱(+)、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细胞周期性蛋白(CyclinD1)(-)、粒酶B(+/-)、穿孔素(-)、T细胞内抗原(TIA)(-)、Ki67约1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是淋巴瘤的少见类型之一,病情进展迅速,侵袭性强.目前多种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期待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
作者:李毅;蔡瑞敏;王文洋;冯强;卜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减压性颅骨切除术(去骨瓣切除术)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其中40例行减压性颅骨切除术并植入颅内压监测探头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患者家属不同意行减压性颅骨切除术但行颅骨钻孔植入颅内压监测探头监测颅内压(ICP)以指导药物治疗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监测颅内压,术前及术后监测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CBF、CBV和MTT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钻孔后初次测IC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CP较同期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F、CBV较同期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较同期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性颅骨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ICP,提高患者CBF和CBV,降低MTT,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安剑铮;汪友平;童涛;曹国彬;曾思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早产、死产等多种妊娠不良结局,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陆续有流行病学研究观察了孕期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等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间的关系,并探索了其生物学机制和可能存在的效应修饰作用.本文通过查阅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近年来有关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伟业;刘阳红;郭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肽(C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研究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血清NSE、CP水平及主要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MCV、SCV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水平均降低(P<0.05),CP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2.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NSE、CP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周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食管癌放疗早期的敏感性及其作为预后预判标准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测量表面弥散系数(ADC),并计算ADC变化率:AADCx=(ADCx-ADC0)/ADC0×100%.使用CT、食管镜等手段检测肿瘤体积,并计算肿瘤体积变化率:△VX=(VX-VO)/VO×100%.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磁共振的敏感性.结果 放疗开始后第7天,磁共振即可检测出肿瘤ADC变化,并初步看出治疗效果、判断敏感性.CT、食管镜等检测方法于第7天时,由于肿瘤组织水肿导致检测结果数值反而升高,不能准确检测出肿瘤组织的实际变化,第14天后才可检测出肿瘤体积的变化.结论 磁共振可以在放疗早期即检测出放疗对食管癌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判断出患者对放疗的敏感性,为制定或更改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峰;高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Y型钢板内固定术、双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双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下段骨折可显著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优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保障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飞;李卫华;王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在明确肿瘤来源及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住院并送检胸腹腔积液的312例患者中细胞量较多的104例制作细胞蜡块,并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检测.结果 104例患者中,通过细胞蜡块方法明确查见肿瘤细胞81例,此81例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一步明确肿瘤组织来源者72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27份肺腺癌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12例有EGFR基因突变.结论 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助于明确诊断肿瘤性质及组织来源,也能成功进行肿瘤基因突变检测,为患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飞;姜敏;德真一;王超;刁兆杰;任晓军;朱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反复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3例膀胱输尿管反流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首次UTI后未再反复的21例患儿作为UTI单独组,将UTI≥2次的22例患儿作为UTI复发组.分析比较两组反流程度、尿培养阳性率、培养大肠杆菌的构成比、尿白细胞增高持续时间、细菌培养耐药率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率.结果 UTI复发组与UTI单纯组比较,患儿反流程度(x2=0.036,P=0.850)、尿培养阳性率(x2=2.805,P=0.094)及培养大肠杆菌构成比(x2 =0.786,P=0.37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尿白细胞增高持续时间(t=-2.209,P=0.033)、细菌培养耐药率(x2 =6.044,P =0.014)及预防使用抗生素率(x2=12.444,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UTI反复与尿白细胞计数持续增高时间长、细菌培养耐药及未使用预防抗生素治疗有关.
作者:谷松磊;沈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经硫辛酸治疗后其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硫辛酸组(37例)与常规治疗组(43例).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肱动脉血流介导扩张(FMD)值及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配体2(CCL2)].结果 治疗前,两组SOD、HO-1、MD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硫辛酸组SOD、HO-1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D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硫辛酸组FMD值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CCL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硫辛酸组hs-CRP、TNF-α、CC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硫辛酸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硫辛酸治疗,可有效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利于保护其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肾功能指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缓解炎性反应.
作者:李荣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