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纪素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合性, 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治疗的2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记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以及相关指标,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红细胞比容、6 min行走实验、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全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抑制素A在中孕期血清学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建立区域正常妊娠人群血清抑制素A在妊娠15 ~ 20+6周的参考值范围,评估抑制素A在唐氏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孕中期三联唐氏筛查的单胎孕妇3 860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水平,根据孕妇相关资料通过软件进行风险值的计算.结果 正常单胎孕妇(对照组,3 850例)妊娠15~20+6周时各孕周血清抑制素A浓度相对稳定.10例胎儿为唐氏综合征的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河南安阳地区正常妊娠人群血清抑制素A在妊娠15~20+6周的参考值范围,证实抑制素A是佳的妊娠中期血清筛查标志物,可结合现有标志物,如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甲胎蛋白和未结合雌三醇,用于我国人群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

    作者:刘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治疗的200例中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n=67)、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n=66),比较各组患者2个治疗周期后的疗效.结果 卡培他滨单药组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老年胃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Colles骨折患者110例,依据康复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主被动训练,观察组加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缩短肿胀、疼痛持续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并改善掌倾角,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孔红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切口联合三氧负压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三氧负压联合小切口在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乳腺脓肿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实验组(三氧负压联合小切口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切口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换药天数、疼痛程度评分及继续哺乳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脓肿患者行三氧负压联合小切口负压引流疗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异常出血患者126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宫腔镜组63例和吸刮术组63例,宫腔镜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吸刮术组接受传统的子宫吸刮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宫腔镜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吸刮术组为94.2%.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则显著低于吸刮术组(P<0.05);宫腔镜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吸刮术组的90.5% (P <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子宫吸刮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HCGIN)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GIN患者50例,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HCGIN的发病危险因素,取病理组织行临床病理检查,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HCGIN组性生活年龄<21岁、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概率分别为58.0%、26.0%,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IN组织表现为腺体增生,腺内可见密集乳头状结构,细胞质黏液异常,形态及结构与腺癌类似;16例为单纯HCGIN,6例为HCGIN合并早期鳞状细胞癌,28例合并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变;50例HCGIN患者p16、CEA、Ki-67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62.0%、76.0%.结论 HCGIN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腺体异型性改变,p16、CEA、Ki-67联合检测HCGIN的敏感性较高.

    作者:卜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异位妊娠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早期异住妊娠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MTX,常规组给予MTX,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常规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结合MTX可有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可靠,恢复及预后较好,对患者日后再妊娠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菊梅;程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74例临床评价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和克粒维酸钾,并配合使用固醇激素喷雾进行喷鼻;实验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经超声雾化的盐酸氨溴索.结果 实验组患儿中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巩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于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IL-8、IL-18水平与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172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患者,检测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血浆IL-8、IL-18水平.结果 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术后24 h IL-8、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相比术后半年IL-8、IL-18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 定期监测血浆IL-8、IL-18水平对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方机成;张晓;朱记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8例SAS经nCPAP治疗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SAS患者中61例(56.48%)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良好,AHI、治疗前夜间LSa02、治疗前后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等影响因素与治疗依从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SAS患者坚持使用nCPAP治疗依从性较差,仅56.48%患者能坚持长期使用,影响nCPAP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疗前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前AHI、治疗前后患者ESS和CPAP呼吸机的性能.

    作者:刘传文;于法明;姜东亮;赵云;杨国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比20例应用常规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常规组)及20例应用加压固定方式治疗的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患者(加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情况及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加压组改善较常规组更为明显.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加压组术后6个月后再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加压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股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发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毅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伤性脾破裂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总结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0例全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区积液8例、切口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22例部分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区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对症治疗后痊愈;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康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半年,40例全脾切除术患者中20例感觉体力下降,22例部分脾切除患者中10例感觉体力下降,均伴有间歇性左上腹隐痛.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体力下降情况,均恢复到伤前状态.结论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来说及时诊断是救治前提,首选手术治疗术式为脾切除术,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保远;曹素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镜在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刮宫术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内膜电切术治疗,记录观察两组术后月经改善有效率、贫血改善情况及卵巢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月经量改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贫血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宫腔镜内膜电切术促使患者月经减少或正常闭经,纠正贫血.

    作者:王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观察治疗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水平及HBV DN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变化.结果 患者HBV DNA拷贝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段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患者HBeAg阳性率为84.00%,第6个月为36.00%,12个月后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较治疗开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第12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治疗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和第12个月IFN-γ、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特异性CTL水平、IFN-γ和TNF-γ呈负相关(P<0.05).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23例,占30.67%,无HBeAg血清学转换52例,占69.33%;有无转换者之间,HBV特异性C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HBeAg水平,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随着治疗的延长而增强,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崔中峰;刘春礼;李广明;张莹;李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浆总胆汁酸水平与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成因的关系

    目的 分析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血清学指标,探讨其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分为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组(甲组)、非胆囊结石组(乙组)、单纯胆囊结石组(丙组)、对照组(丁组),分析其血清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其中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组中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组,分析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下血清学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乙肝肝硬化胆囊结石形成提供新依据.结果 甲组TBA高于乙、丙、丁组,ALB低于乙、丙、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TBA高于丁组,ALB低于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丙组之间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乙肝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血清TBA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血清ALB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iL、GGT、ALP、5’-NT、PT、AFU与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形成与高血浆总胆汁酸有密切关系,并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王巧平;王锦;褚燕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87例抗真菌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儿科病区87例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87例患儿按实验室检查(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及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分为四组: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21例;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17例;G实验、GM实验均阳性35例;G实验、GM实验均阴性14例.比较不同抗真菌药的疗效.结果 ①G实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1/1)、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66.67%(6/9)、氟康唑+两性霉素B 66.67% (2/3).②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 (2/2)、卡泊芬净100.00% (1/1)、两性霉素B 100%(1/1)、伏立康唑71.43% (5/7)、氟康唑33.33% (2/6).③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83.33% (5/6)、两性霉素B 80.00% (4/5)、氟康唑+两性霉素B 75.00% (3/4)、伏立康唑75.00%(6/8)、氟康唑50.00% (4/8).④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有效率:氟康唑+卡泊芬净100.00%(2/2)、氟康唑66.67% (4/6)、伏立康唑50.00%(3/6).结论 G试验阳性、GM实验阴性时伏立康唑、氟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三组药物有效率相似;G实验阴性、GM实验阳性时氟康唑+卡泊芬净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氟康唑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阳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类药物;G实验、GM实验均阴性时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效率高于其他几种药物.

    作者:秦好奇;刘玉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颈深部脓肿1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学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54例颈深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深部脓肿的感染来源:牙源性1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喉炎4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食管异物6例,梨状窝瘘合并感染6例,甲状舌管囊肿合并感染3例,腮裂瘘管3例,外伤1例,甲状腺脓肿2例,不明原因76例.154例中102例行细菌培养,其中27例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26%.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治愈153例(99%),死亡1例(1%).1例死亡患者为伴发纵隔脓肿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颈深部脓肿一旦确诊应及时切开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瑞山;田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葡萄膜炎的166例(258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前葡萄膜炎78例(46.99%),全葡萄膜炎70例(42.17%),中间葡萄膜炎11例(6.63%),后葡萄膜炎7例(4.22%).可以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95例(57.23%),原因不明亦称为特发性葡萄膜炎71例(42.77%).本研究应用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一种或几种联合应用.结果 本研究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佳矫正视力、前房闪辉及前房炎症细胞都较用药前有所好转(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免疫抑制剂治疗葡萄膜炎疗效较好,但需定期监测多种指标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徐玲玲;侯习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对比传统鼻镜手术与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对鼻窦骨瘤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

    目的 探讨传统鼻镜手术与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对鼻窦骨瘤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取59例鼻窦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就诊次序分成影像导航组(A组,n =30)和传统手术组(B组,n =29).A组予以传统鼻镜手术方案,B组在影像导航下行鼻镜手术.比对两组患者术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的差异,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81.5±7.0) min,长于B组[(61.9±6.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为期2年的随访中,A组无复发病例,B组额窦复发2例,筛窦复发4例,复发率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与B组的4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窦骨瘤患者予以影像导航下鼻镜手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潇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IgG、CD3+和CD4+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IgG、CD3+和CD4+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手术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亚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