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及对 ET-1、NO 的影响

封巧玲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帕伐他汀, 血管活性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抽取解放军一五五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发生率、治疗前后 ET-1及 NO 水平。结果观察组 CVS 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6.67%、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ET-1、NO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能有效预防SAH 后 CVS,可能机制为抑制 ET-1水平、提高 NO 水平。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变化情况、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护理配合后负面心理情绪(焦虑、抑郁)均较护理前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2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0‰(P ﹤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加入细节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其负面心理情绪,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沈清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工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工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对工伤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确立康复护理目标,制定并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实现护理目标。结果95例工伤患者在我院康复期间无一例并发症出现,心理状态保持良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及社会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结论对工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落实康复护理计划,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全面实现职业社会康复。

    作者:全旭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 COPD 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COPD 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接受适应性支持通气,对照组压力支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呼吸力学和临床护理监测指标变化。护理特点: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同期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呼吸机监控数据变化,注意人工气道护理。对于抗凝或溶栓患者,注意此类药物的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协助完成各项出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明显改善。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呼吸肌做功减少,改善人机协调性。

    作者:王月霞;张罗献;刘豹;忽新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13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在输液过程中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沟通,对比两组患儿的输液配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配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6.2%(75/78)和92.3%(72/78),显著高于对照组[73.1%(57/78)和76.9%(60/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充分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发挥出显著临床效果,提高患儿的输液配合率,从而大程度发挥输液疗效,同时提高患儿家属的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清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灵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喉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则行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喉鸣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早,治疗总有效率更高,IL-4以及 IL-8指数降幅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治疗药物中,布地奈德混悬液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病情症状,减少局部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少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分析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三组,其中高危组有20例患者,中危组24例,轻危组22例,对三组患者全部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及认知功能评定,观察对比各组患者检测及评定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对比以高危组患者异常比例(100%)高(P ﹤0.05),且各组患者的蒙特利尔量表评定情况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因素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危险因素增多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及 TCD 异常加重。

    作者:庾长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后腹腔镜再行同侧泌尿系手术的疗效

    目的:研究在同侧二次行泌尿外科手术中采用后腹腔镜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近年收治的需行同侧二次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共13例,均采用后腹腔镜方式手术。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97±12)min,术中出血量(125±45)ml,术后可正常下床活动时间(16±2.8)h,住院时间(6.8±1.2)d。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随访发现未出现并发症情况,恢复状况较好。结论对同侧二次泌尿系手术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方式能够达到有效治疗效果(需选择合适病例),术中危险较小,手术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张豪亭;刘天晓;丁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术后拔管、清醒时间以及寒战、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 SBP、DBP、体温、心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毕两组患者 SBP、DBP、体温、心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完全清醒时间以及寒战、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保温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利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麻醉清醒快,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玉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创新性思维在提高泌尿外科专科护理水平中的实践

    目的:应用创新性思维的理念来提高泌尿外科专科护理水平。方法针对目前膀胱冲洗器、双输尿管支架管固定方法、负压引流器、引流管固定贴、盖被支撑用具等存在的缺陷及问题,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改进,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先进的新型设备及用具。结果新方法、新技术设计科学合理,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恢复。结论创新性思维在提高泌尿外科专科护理水平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李艳丽;王金鑫;王庆伟;张卫星;刘会范;张天标;张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焦虑度、抑郁度分值均明显接近于正常值;治疗组患者的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利于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杜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行髋关节置换后的临床疗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方式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河南省郑煤集团总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3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 A 组68例(前外侧入路组)、B 组44例(外侧入路组)、C 组48例(后外侧入路组)、D 组70例(后侧入路组)、E 组68例(小切口入路组),观察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取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①术后24周,E 组功能恢复程度评分上升至(80.2±5.8)分,C 组(76.1±6.2)分,D 组(76.2±6.8)分,与 A、B 组比较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A 组总有效率为91.2%,B 组为93.2%,C 组为97.9%,D 组为98.6%,E 组为100.0%,结果提示 E 组与 D 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 A 组、B 组、C 组。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选择后侧入路与小切口入路疗效显著,且术后恢复速度快,出血量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及对 ET-1、NO 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抽取解放军一五五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发生率、治疗前后 ET-1及 NO 水平。结果观察组 CVS 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6.67%、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ET-1、NO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能有效预防SAH 后 CVS,可能机制为抑制 ET-1水平、提高 NO 水平。

    作者:封巧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Ⅰ级及Ⅱ级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Ⅲ级以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韩远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实验组加用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4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实验组体温恢复以及咳嗽、喘息、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速疾病的转归,其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整体康复护理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整体康复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康复护理措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膝关节疾病患者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膝关节功能,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王进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声影像诊断乳腺疾病进展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诊断乳腺疾病的作用及进展。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采用超声影像诊断,探讨其作用,总结进展情况。结果乳腺增生74例,超声表现为乳腺增生,单侧或双侧乳腺有形态规则的无回声显示14例,包膜光滑,内透声良好,后方回声增强,为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10例,多为单侧单发,可见类椭圆形低回声在乳腺外上象限,包膜光滑,回声均匀,回声在后方多增强。乳腺炎6例,均为单侧,为哺乳期患者,乳腺边界欠清,局部增厚,内部分布不均,回声增强,加压时疼痛,内为不规则无回声区,有光斑或细小光点,挤压出现浮动情况,壁增厚且不光滑。乳腺癌10例,均为单侧,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在乳腺内,与正常乳腺组织无清晰边界,无包膜,内回声不均,观察部分低回声,显示有点状强回声,低回声后方分布的回声呈减低显示。乳腺增生发病率占74%,与其他乳腺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疾病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可诊断、定性、定位,且有较高的安全性,经济适用,为首选诊断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芳;陈卓;熊有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4 h 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 pH 值得到明显改善,氧分压(PaO2)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减少,呼吸频率与心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给予合理护理干预,能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支气管哮喘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患者 Th1/ Th2等因子的作用。方法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抗感染、常规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白细胞介素-5( IL-5)、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 IFN-γ)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 IL-5分别为(61.31±10.87)pg / ml、(53.64±11.87)pg/ ml,对照组为(73.68±11.30)pg/ ml、(64.80±8.95)pg/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12水平观察组治疗1、2个月为(38.66±10.37)pg/ ml、(50.31±11.84)pg/ ml,对照组为(32.55±10.30)pg/ ml、(37.58±10.87)pg/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FH-γ观察组治疗1、2个月为(2.35±0.23)ng/ ml、(2.80±0.17)ng/ ml,对照组为(1.86±0.14)ng/ ml、(2.12±0.20)n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81%,对照组为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h1/ Th2失衡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病情相关,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通过调节 Th1/ Th2平衡状态使病情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鼻中隔高位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在临床治疗中的相关性,并找到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10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伴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及鼻中隔偏曲术治疗,对另外100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结果全部200例鼻中隔高位偏曲患者中前组鼻窦炎142例,占全部患者的71.0%,鼻中隔高位偏曲的患者患有前组鼻窦炎较后组鼻窦炎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患者术后仅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而对照组鼻窦炎复发患者48例;在治疗后的12周以及24周后,实验组 VSA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自我感觉也相对较好。结论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中隔高位偏曲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及鼻中隔偏曲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与保守治疗患者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术后患者头闷痛及鼻腔通气改善明显,对抑制患者鼻窦炎的复发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淼;闫保星;贾代杰;张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32例,给予保守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于7~10 d 后治愈,2例因腹膜炎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成功率93.8%。结论保守治疗配合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桂凌;肖影;沈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