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荣;任建平;刘艺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其分别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其阳性检出率. 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1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3.0%,心电图检出率为4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另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后均发现,两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且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可作为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7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1周后脑CT或MRI结果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 观察组为单纯脑梗死未转化为脑出血,对照组为脑梗死后转化为脑出血. 比较两组MMP-9、GFAP及FN水平. 结果 观察组MMP-9为( 993.32 ± 234.21)μg/L、GFAP 为( 2366.35 ±864.47 ) ng/L, FN 浓度为( 2893.63 ±492.63 )μg/L;对照组 MMP-9 为(1138.28 ±350.16)μg/L、GFAP为(2996.38 ±951.28)ng/L,FN浓度为(3991.73 ±978.75)μg/L;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MMP-9、GFAP及FN水平检测对脑梗死后脑出血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扩大应用.
作者:贺显君;张建平;吕文革;杨春海;郑秀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开腹手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腹腔引流率、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及切口液化、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引导和解剖定位下股神经阻滞在髌骨手术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 择期行髌骨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D组)和观察组(E组),每组40例 . 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下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麻醉. 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完成时间、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较传统解剖定位阻滞麻醉安全性高,定位更准确、持续时间更长、麻醉起效更快、患者舒适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比传统阻滞方法阻滞效果更安全更舒适.
作者:许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激素( iPTH)升高程度对慢性肾衰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造成的影响. 方法 以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PTH水平进行分组. 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前及透析半年时间后检测其iPTH水平及BUN(血尿素氮)、Scr(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指标. 结果 两组透析前的iPT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半年后iPTH水平升高为(783.5 ±68.3)ng/L,显著高于B组(P<0.05),升高幅度也显著高于B组(P<0.05). 结论 慢性肾衰退血液透析患者难以避免iPTH升高,升高幅度越大患者残余肾功能受损越严重,因此该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对iPTH升高情况予以充分重视并有效控制.
作者:吴小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补液方式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的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按照早期补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足量快速补液法,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急救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液体输入量、临床指标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补液急救,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海波;王强;兀瑞俭;李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开腹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11年2 月至2013年10月胆囊炎和胆囊结石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20例,随机均分两组,每组160例. 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 年时肠粘连发生率. 结果 肠粘连发生率研究组为1.25%,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术后肠粘连率较低.
作者:孔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膀胱扩张局部封闭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痛程度及膀胱容量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尿痛程度、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经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A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50%,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杨博;史宝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子宫肉瘤的病例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以开封市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数据、病理特征及组织形态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总结. 结果 子宫肉瘤多发于中老年妇女,以阴道出血、下腹部肿块等症状为主,经病理学诊断肉瘤为低密度恶性型和高度恶性型,且以低密度恶性型居多;对低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和高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的发病率、肉瘤大小、分裂相及随访1 年的生存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肉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病理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振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 OSAHS)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同煤集团同煤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 8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动态血压、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检测和经鼻正压通气以及低浓度氧疗,观察并分析嗜睡情况. 结果 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重度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患者给予氧疗之后,心脑血管症状以及白天嗜睡的情况明显改善. 结论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高红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上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管理. 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50例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均为西峡县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时间( 290 ±2.5 ) min,术中的出血(850.2 ±1.7)ml,随访(24.2 ±1.3)个月. 脊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2%. 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无门轴断裂、骨不连及假关节、无关节现象,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高度维持良好,后凸出畸形;无食管、气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 结论 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良好复位,坚强固定,彻底在早期减压,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为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了条件,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孙文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患者,均为郑州交通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D0、D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增大,但观察组D1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血浆BNP指标及6MWT距离评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均明显下降,6 MWT均延长,且幅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保障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芳;马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东平县中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患儿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小儿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各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小儿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传统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相比,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区域麻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该麻醉方式氯胺酮用量少、更易促进麻醉苏醒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该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濮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44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肠粘连4例,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17例,发生率为23.61%,观察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开腹胆囊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视下行胆囊手术对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程丽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肾功能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尿毒清颗粒前后的变化情况.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性支持及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 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指数在治疗后均有大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24 h蛋白尿量及hs-CRP指数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尿毒清颗粒较常规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患者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3.04%,差6.52%. 结论 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时机合适,术中防止过分牵拉皮瓣,复位后植骨固定,有效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应用骨皮质剥脱加植骨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4年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四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43例,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自体骨植骨术治疗,分析其疗效. 结果 43例中40例骨不连于术后5~8个月愈合,功能恢复良好;2例于术后6~7个月置物断裂,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后愈合;1例因术后感染改为外固定治疗,术后18个月愈合,功能恢复可. 结论骨皮质剥脱术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可改善骨不连局部的血液运行,提高局部骨诱导活性和骨传导性,促进骨不连愈合.
作者:苏振炎;曹亚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与低龄组,高龄组64例,年龄80岁以上;低龄组96例,年龄60~79岁. 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心电图. 结果 低龄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分别为(126.30 ±12.01)、(70.15 ±8.41)、(129.20 ±10.58)、(69.21 ±6.48)、(65.34 ±10.54)mm Hg (1 mm Hg=0.133 kPa),均高于高龄组的(120.54 ±10.06)、(64.54 ±6.21)、(120.33 ±10.45)、(59.30 ±5.49)、(58.55 ±7.46)mm Hg,高龄组夜间收缩压则较高. 低龄组全天、白天心率分别为(67.21 ±10.02)、(70.21 ± 10.03)次/min,均高于高龄组的(62.55 ±6.74)、(64.57 ±7.54)次/min(P<0.05),两组夜间心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ST-T改变低龄组与高龄组分别为528、556次,高龄组稍高,有症状缺血性ST-T改变低龄组显著较高,高龄组室性、房室内及束支阻滞发生率高于低龄组( P<0.05). 结论 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可全天候对患者血压等体征进行监控,临床有必要加强对高危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的监测,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任寅;朱莉;殷屹岗;阮中宝;陈各才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