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腹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

孔亮

关键词:胆结石, 开腹, 腹腔镜, 胆囊手术, 术后肠粘连
摘要:目的 对比开腹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11年2 月至2013年10月胆囊炎和胆囊结石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20例,随机均分两组,每组160例. 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 年时肠粘连发生率. 结果 肠粘连发生率研究组为1.25%,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术后肠粘连率较低.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索适合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目的 探索适合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的防治对策. 方法 选取郑州市三个社区2014年1 月至2015年1月患有慢性病的居民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统一进行对慢性病的管理干预,进行健康指导. 比较受试者在干预前后的血压及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健康体检,发现干预后受试者的血压和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结论 目前城市社区居民患慢性病情况比较普遍,通过健康知识普及、健康干预、用药指导等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社区居民的身体情况,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胡建平;孙五美;郭万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胸腺肽联合标准化疗治疗纵隔淋巴结核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核采用胸腺肽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纵隔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进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与加用胸腺肽治疗,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20.1 ±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3 ±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1个月后均有1例肝功能出现异常,停用吡嗪酰胺,取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观察肝功能恢复正常,抗结核治疗方案继续应用. 结论 在标准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胸腺肽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纵隔淋巴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缩短病程,且有较高安全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

    作者:曹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夹板固定,观察组3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9.5%,对照组为优良率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夹板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常规数据挖掘对白血病的初筛作用

    目的 探讨血常规数据挖掘在白血病初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急性组、慢性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按相关操作规程完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工作,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急性组白细胞计数上升率为66.67%,显著低于慢性组的84.38%;急性组红细胞计数下降率为91.67%,显著高于慢性组的53.13%;急性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率高达91.67%,而慢性组则高达93.75%. 以上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白血病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特征,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病情,提高白血病检出率,使患者及时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鼻镜下电离子手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目的 探讨采用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 对照组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方法治疗,实验组行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4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淑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出现异常情况的中晚孕期产妇115例,经产妇同意与产前咨询后,予以侵入性的产前检查并分析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超声异常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 115例超声检查出现异常的产妇均接受脐静脉或羊水穿刺,经染色体核型的分析,81例超声检查严重异常产妇检出染色体异常28例,4例微小异常病例未出现染色体异常,两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胎儿先心病合并心外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病率达到45.95%. 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能发现大部分的胎儿异常发育,从而为进一步行侵入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智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效果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手术前后均行CF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给予术后CF化疗方案. 两组患者在化疗药物的选择用量方面严格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66.7%,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40例患者分为无鼻息肉组(观察组)与伴鼻息肉组(对照组) ,每组120例,两组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0.33% 和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0.83%和80.3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临床治疗1、6、12个月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其中鼻塞改善效果为显著;SNOT-20及5个条目评分治疗1、6、12个月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症状积分,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雪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月强迫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6、8周的Y-BO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作术前新辅助化疗,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处理,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7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2例,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其并发症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 OSAHS)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同煤集团同煤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 8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动态血压、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检测和经鼻正压通气以及低浓度氧疗,观察并分析嗜睡情况. 结果 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重度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患者给予氧疗之后,心脑血管症状以及白天嗜睡的情况明显改善. 结论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高红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记录两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爱丽;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患者,均为郑州交通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D0、D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增大,但观察组D1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血浆BNP指标及6MWT距离评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均明显下降,6 MWT均延长,且幅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保障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芳;马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3.04%,差6.52%. 结论 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时机合适,术中防止过分牵拉皮瓣,复位后植骨固定,有效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急救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力衰竭、再次休克、诱发出血及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急救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心力衰竭、再次休克、诱发出血等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多种手术入路治疗甲状腺肿瘤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治疗甲状腺肿的效果. 方法 对巨野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平均分为三组. A组行腔镜手术,B组为外侧入路,C组为改良中间入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及复发率. 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及引流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时间短,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例皮下气肿),显著低于A、B两组的11.3%和12.9%(P<0.05);仅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显著低于A、B两组( P<0.05 );A、B组美容满意度均较高,分别达到96.8%、93.5%,显著高于C组( P<0.05). 结论 改良中间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术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高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刘时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目的 探讨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膀胱扩张局部封闭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痛程度及膀胱容量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尿痛程度、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经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病情的相关联系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病情的相关联系. 方法 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COPD患者,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采用BODE指数和GOLD分级;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BODE指数和GOLD分级的相关联系. 结果 生活质量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数与BODE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生活质量总均分、日常活动能力及社会活动状况因子分数与GOLD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OLD与患者抑郁、焦虑因子分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ODE指数分级各个级别中,大部分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OLD分级各个级别中,部分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ODE指数和GOLD分级两者比较,BODE指数更能较好地反应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方军;陈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其分别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其阳性检出率. 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1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3.0%,心电图检出率为4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另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后均发现,两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且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可作为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悬吊助动治疗烧伤肢体创面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烧伤肢体创面采用悬吊助动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交通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肢体烧伤患者80例,均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床架手工肢体悬吊法) 40例与观察组(悬吊助动法)40例. 结果 观察组局部肢体创面感染率为14%,瘢痕形成率为6%;对照组分别为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痛率为38%,微痛率为54%,痛率为8%,未见很痛病例;对照组未见无痛病例,微痛率为22%,痛率为54%,很痛率24%,观察组各项构成比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烧伤肢体创面应用悬吊助动法治疗,可降低创面感染率和瘢痕形成率,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医护依从,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雷培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