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1例,全部患者在全麻下行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双节固定31例,单节固定40例,手术切口长度( 7.9 ±1.2 ) cm,手术时间( 168.2 ± 21.5)min,术中出血量(310.9 ±45.6)ml,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随访6~24个月,67例患者坚强融合,4例患者可能融合,无患者不融合. 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肌肉剥离的范围,手术过程中所用牵拉力量小等优点,可有效降低手术所带来的组织损伤,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开腹手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腹腔引流率、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及切口液化、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CT、MRI在头颈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头颈癌患者30例,采用CT、MRI早期诊断,对其检查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临床检查对肿瘤分期的准确率为66.7%,CT诊断准确率为93.3%,MRI诊断准确率为96.7%,相较临床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头颈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应用CT、MRI均可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用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上官建伟;梁俊芳;张新明;白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再次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比较术后生存期. 结果 对其中的29例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1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2例未行手术治疗. 随访3 年后,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为55.2%,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率为28.6%,未手术患者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初次手术应采取优手术方案及手术的彻底性,术后按时复查,发现病灶及时行再次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章万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c-Fn)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及意义,为筛选早期血肿扩大病情预测指标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MMP-9、c-Fn和TIMP-1的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IL-6含量,凝固(浊度)法检测血浆中Fbg含量. 结果 86例患者在病情发作24 h内有78例进行颅脑CT检验复查,其中19例发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4.36%;脑内血肿扩大组发生不规则血肿的概率( 47.3%)明显高于与血肿未扩大组( 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Fbg 含量分别为( 2.8 ± 0.7)g/L和(2.3 ±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IL-6含量分别为(21.6 ± 8.1)pg/ml和(14.7 ±5.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肿扩大组的MMP-9、c-Fn、TIMP-1的含量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Fbg、IL-6和MMP-9与脑内血肿扩大的发生有较强的关联性,而c-Fn、TIMP-1与脑内血肿扩大的关联性相对不强. 这些数据指标对于人们对脑内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黄凯达;毛红丽;徐岷;杨军;朱庆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7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治疗体会. 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治愈73例,治愈率为94.8%. 2例死亡,为伴有休克、年龄超过70岁且就诊时间超过3 d的老年患者.结论对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根据患者整体病情做出是否具有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处理是临床上提高该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晋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7 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 运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JOA评价优良率、椎间相对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椎体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活动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VAS、JOA评分,增加椎间距离,帮助患者彻底减压,还可维持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胡德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数据挖掘在白血病初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急性组、慢性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按相关操作规程完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工作,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急性组白细胞计数上升率为66.67%,显著低于慢性组的84.38%;急性组红细胞计数下降率为91.67%,显著高于慢性组的53.13%;急性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率高达91.67%,而慢性组则高达93.75%. 以上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白血病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特征,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病情,提高白血病检出率,使患者及时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A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50%,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杨博;史宝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适合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的防治对策. 方法 选取郑州市三个社区2014年1 月至2015年1月患有慢性病的居民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统一进行对慢性病的管理干预,进行健康指导. 比较受试者在干预前后的血压及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健康体检,发现干预后受试者的血压和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结论 目前城市社区居民患慢性病情况比较普遍,通过健康知识普及、健康干预、用药指导等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社区居民的身体情况,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胡建平;孙五美;郭万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核采用胸腺肽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纵隔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进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与加用胸腺肽治疗,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20.1 ±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3 ±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1个月后均有1例肝功能出现异常,停用吡嗪酰胺,取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观察肝功能恢复正常,抗结核治疗方案继续应用. 结论 在标准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胸腺肽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纵隔淋巴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缩短病程,且有较高安全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
作者:曹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83例,随机分开腹组、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1例,对比三组疗效. 结果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0.0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P=0.02).结论 三种剔除术疗效各有优劣,应视患者身体情况及自身需求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中、高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 h内急性脑梗死( A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90例AC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万U、150万U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HI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中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剂量组为91.11%,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溶栓前、溶栓6 h、溶栓10 d后NIHSS评分分别为(8.64 ±3.61)、(6.88 ±6.03)、(5.91 ±6.48)分;高剂量组分别为(8.58 ±3.24)、(6.94 ±6.31)、(6.03 ±6.4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均效果显著,均可改善神经缺损,但中剂量尿激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宁;王振华;王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 OSAHS)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同煤集团同煤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 8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动态血压、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检测和经鼻正压通气以及低浓度氧疗,观察并分析嗜睡情况. 结果 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重度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患者给予氧疗之后,心脑血管症状以及白天嗜睡的情况明显改善. 结论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高红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后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快速、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BacT/Alert2全自动鉴定仪对阳性分泌物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特殊细菌的药敏试验还采用K-B 纸片法. 结果 988 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670 株( 67.8%) ,革兰阳性菌274 株(27.7%),真菌44株(4.45%). 分离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未发现耐药株,对米诺环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30.0%;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耐药性较低;肠杆菌科除对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结论 切口分泌物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各种致病菌耐药状况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娄峻;张耀辉;邱卫强;张智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东平县中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患儿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小儿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各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小儿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传统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相比,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区域麻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该麻醉方式氯胺酮用量少、更易促进麻醉苏醒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该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采用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 对照组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方法治疗,实验组行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4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淑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生长抑素(SS)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选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EGV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SS常规剂量泵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SS泵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观察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大剂量SS治疗急性EGVB,止血疗效确切,输血量低于常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登锋;廖文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双平面固定法治疗,实验组行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伤椎间隙高度、水平位移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伤椎高度和位移的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王秀超;时战岭;李燕子;谢文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在无积水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60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方式,分析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研究B超下联合治疗方式的可行性. 结果 一期碎石术249例,二期手术11例. 单一通道取石241例,两通道19例,手术时间74~135(85.11 ±12.51)min,血红蛋白下降超过90 g/L 6例,1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共234例完成结石清除,清除率为93.98%(234/260). 结论 B超下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安全、疗效可靠、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琪;何长海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