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分析

章万勇

关键词:直肠癌, 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局部复发,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再次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比较术后生存期. 结果 对其中的29例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1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2例未行手术治疗. 随访3 年后,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为55.2%,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率为28.6%,未手术患者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初次手术应采取优手术方案及手术的彻底性,术后按时复查,发现病灶及时行再次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83例,随机分开腹组、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1例,对比三组疗效. 结果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0.0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P=0.02).结论 三种剔除术疗效各有优劣,应视患者身体情况及自身需求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4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NDS,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急诊修复颌面部损伤的效果

    目的 探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急诊修复颌面部损伤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颌面部软组织皮肤损伤患者213例,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初期修复面部创伤,总结其疗效. 结果 213例颌面部损伤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随访3~12个月,患者面部恢复较好,未见牵拉畸形或瘢痕增生、挛缩等. 结论 在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的前提下,在24 h内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进行紧急的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工作,可有效降低愈合后出现瘢痕增生的可能性,值推广应用.

    作者:魏培翰;王海荣;张振芳;陈小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 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88.46%和90.38%(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9、4.6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85%.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仿,盐酸左氧氟沙星成本-效果比更低,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佳方案.

    作者:陈巧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急救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力衰竭、再次休克、诱发出血及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急救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心力衰竭、再次休克、诱发出血等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唑来膦酸配合泰索帝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配合泰索帝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两组,每组40例. 实验组实施唑来膦酸配合泰索帝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2.50%,对照组为87.50%. 转移病灶总修复率实验组为55%,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来膦酸配合泰索帝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骨转移灶修复,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秀琴;唐忠仁;孙建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效果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手术前后均行CF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给予术后CF化疗方案. 两组患者在化疗药物的选择用量方面严格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66.7%,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悬吊助动治疗烧伤肢体创面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烧伤肢体创面采用悬吊助动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交通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肢体烧伤患者80例,均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床架手工肢体悬吊法) 40例与观察组(悬吊助动法)40例. 结果 观察组局部肢体创面感染率为14%,瘢痕形成率为6%;对照组分别为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痛率为38%,微痛率为54%,痛率为8%,未见很痛病例;对照组未见无痛病例,微痛率为22%,痛率为54%,很痛率24%,观察组各项构成比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烧伤肢体创面应用悬吊助动法治疗,可降低创面感染率和瘢痕形成率,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医护依从,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雷培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夹板固定,观察组3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9.5%,对照组为优良率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夹板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低龄高血压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心电图的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与低龄组,高龄组64例,年龄80岁以上;低龄组96例,年龄60~79岁. 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心电图. 结果 低龄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分别为(126.30 ±12.01)、(70.15 ±8.41)、(129.20 ±10.58)、(69.21 ±6.48)、(65.34 ±10.54)mm Hg (1 mm Hg=0.133 kPa),均高于高龄组的(120.54 ±10.06)、(64.54 ±6.21)、(120.33 ±10.45)、(59.30 ±5.49)、(58.55 ±7.46)mm Hg,高龄组夜间收缩压则较高. 低龄组全天、白天心率分别为(67.21 ±10.02)、(70.21 ± 10.03)次/min,均高于高龄组的(62.55 ±6.74)、(64.57 ±7.54)次/min(P<0.05),两组夜间心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ST-T改变低龄组与高龄组分别为528、556次,高龄组稍高,有症状缺血性ST-T改变低龄组显著较高,高龄组室性、房室内及束支阻滞发生率高于低龄组( P<0.05). 结论 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可全天候对患者血压等体征进行监控,临床有必要加强对高危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的监测,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任寅;朱莉;殷屹岗;阮中宝;陈各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生长抑素(SS)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选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EGV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SS常规剂量泵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SS泵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观察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大剂量SS治疗急性EGVB,止血疗效确切,输血量低于常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登锋;廖文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目的 探讨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膀胱扩张局部封闭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痛程度及膀胱容量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尿痛程度、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经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记录尿结石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6.35 ±11.26) min,高于对照组的(82.23 ±13.08)min;且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可缩短上尿路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留置造瘘管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绍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A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B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B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喘息、肺部体征、气促持续时间均少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东平县中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患儿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小儿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各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小儿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传统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相比,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区域麻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该麻醉方式氯胺酮用量少、更易促进麻醉苏醒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该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女性尿失禁患者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针吊带手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5例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术后3~6 d出院,随访6~10个月未见并发症. 结论 无针吊带技术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钱建荣;张蓟;陈毅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7 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 运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JOA评价优良率、椎间相对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椎体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活动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VAS、JOA评分,增加椎间距离,帮助患者彻底减压,还可维持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胡德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月强迫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6、8周的Y-BO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c-Fn)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及意义,为筛选早期血肿扩大病情预测指标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MMP-9、c-Fn和TIMP-1的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IL-6含量,凝固(浊度)法检测血浆中Fbg含量. 结果 86例患者在病情发作24 h内有78例进行颅脑CT检验复查,其中19例发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4.36%;脑内血肿扩大组发生不规则血肿的概率( 47.3%)明显高于与血肿未扩大组( 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Fbg 含量分别为( 2.8 ± 0.7)g/L和(2.3 ±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IL-6含量分别为(21.6 ± 8.1)pg/ml和(14.7 ±5.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肿扩大组的MMP-9、c-Fn、TIMP-1的含量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Fbg、IL-6和MMP-9与脑内血肿扩大的发生有较强的关联性,而c-Fn、TIMP-1与脑内血肿扩大的关联性相对不强. 这些数据指标对于人们对脑内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黄凯达;毛红丽;徐岷;杨军;朱庆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34例,分为A组49例,B组41例,C组44例. A组采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B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C组采取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指标(时间、出血量、排气量)、住院时间与随访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 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量皆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排气量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随访三组患者皆无严重并发症(P>0.05). 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传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言,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怡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