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效果分析

吴登锋;廖文权

关键词:输血量, 生长抑素, 静脉曲张
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生长抑素(SS)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选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EGV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SS常规剂量泵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SS泵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观察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大剂量SS治疗急性EGVB,止血疗效确切,输血量低于常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CIN患者分为宫颈锥切术( LEEPC)组55例、浅宫颈环切术( SRE)组55例及深宫颈环切术( DRE)组50例. 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效果. 结果 LEEP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DRE组的88.00%及SRE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患者宫颈塑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三种不同的LEEP方法( LEEPC、DRE、SRE)治疗CIN均具有较佳的宫颈塑形效果,但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所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林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A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B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B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喘息、肺部体征、气促持续时间均少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上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管理. 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MP-9、GFAP和FN浓度与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7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1周后脑CT或MRI结果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 观察组为单纯脑梗死未转化为脑出血,对照组为脑梗死后转化为脑出血. 比较两组MMP-9、GFAP及FN水平. 结果 观察组MMP-9为( 993.32 ± 234.21)μg/L、GFAP 为( 2366.35 ±864.47 ) ng/L, FN 浓度为( 2893.63 ±492.63 )μg/L;对照组 MMP-9 为(1138.28 ±350.16)μg/L、GFAP为(2996.38 ±951.28)ng/L,FN浓度为(3991.73 ±978.75)μg/L;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MMP-9、GFAP及FN水平检测对脑梗死后脑出血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扩大应用.

    作者:贺显君;张建平;吕文革;杨春海;郑秀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病情的相关联系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病情的相关联系. 方法 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COPD患者,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采用BODE指数和GOLD分级;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BODE指数和GOLD分级的相关联系. 结果 生活质量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数与BODE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生活质量总均分、日常活动能力及社会活动状况因子分数与GOLD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OLD与患者抑郁、焦虑因子分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ODE指数分级各个级别中,大部分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OLD分级各个级别中,部分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ODE指数和GOLD分级两者比较,BODE指数更能较好地反应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方军;陈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3.04%,差6.52%. 结论 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时机合适,术中防止过分牵拉皮瓣,复位后植骨固定,有效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东平县中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患儿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小儿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各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小儿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传统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相比,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区域麻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该麻醉方式氯胺酮用量少、更易促进麻醉苏醒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该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将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单级电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 记录并分析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手术所需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34.38%),P<0.05. 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申长发;张海芳;谢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40例患者分为无鼻息肉组(观察组)与伴鼻息肉组(对照组) ,每组120例,两组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0.33% 和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0.83%和80.3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临床治疗1、6、12个月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其中鼻塞改善效果为显著;SNOT-20及5个条目评分治疗1、6、12个月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症状积分,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雪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再次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比较术后生存期. 结果 对其中的29例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1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2例未行手术治疗. 随访3 年后,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为55.2%,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率为28.6%,未手术患者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初次手术应采取优手术方案及手术的彻底性,术后按时复查,发现病灶及时行再次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章万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女性尿失禁患者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针吊带手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5例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术后3~6 d出院,随访6~10个月未见并发症. 结论 无针吊带技术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钱建荣;张蓟;陈毅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夹板固定,观察组3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9.5%,对照组为优良率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夹板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 月至2013年9月吉林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例阑尾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患者术前误诊4例,误诊率为66.7%. 囊肿位于阑尾远端4例,中远端2例,形态呈椭圆形腊肠样,内容物为黄白色胶冻样物,4例常规切除阑尾、系膜及囊肿,2例行回盲部切除及回结肠端端吻合术. 术后病理诊断阑尾黏液囊肿4例,阑尾黏液潴留2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未见囊肿复发及转移. 结论 阑尾黏液囊肿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误诊率极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术中细致操作,对恶变可疑者及时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根据病例结果选择合适术式,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双;潘毅诚;王金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子宫肉瘤24例临床病理特征与分析

    目的 对子宫肉瘤的病例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以开封市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数据、病理特征及组织形态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总结. 结果 子宫肉瘤多发于中老年妇女,以阴道出血、下腹部肿块等症状为主,经病理学诊断肉瘤为低密度恶性型和高度恶性型,且以低密度恶性型居多;对低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和高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的发病率、肉瘤大小、分裂相及随访1 年的生存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肉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病理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振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疾病的效果以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3例,对其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中25例患者发病时间<3 h,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92%;1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3~6 h,治疗有效11例,有效率为61.11%. 发病<3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发病时间为3~6 h患者. 43例患者中颅内出血7例,其中2例死亡;4例脑出血患者中3例伴随高血压症状,1例伴随糖尿病,4例脑出血患者表现为脑水肿,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脑水肿症状严重,已形成脑疝,治疗好转后出现栓塞,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方式,患者的发病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 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史岩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其分别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其阳性检出率. 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1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3.0%,心电图检出率为4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另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后均发现,两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且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可作为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FLAG化疗方案,研究组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临床缓解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非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42.86%)显著低于对照组(85.71%) ,P<0.05. 结论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国荣;任建平;刘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50例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均为西峡县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时间( 290 ±2.5 ) min,术中的出血(850.2 ±1.7)ml,随访(24.2 ±1.3)个月. 脊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2%. 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无门轴断裂、骨不连及假关节、无关节现象,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高度维持良好,后凸出畸形;无食管、气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 结论 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良好复位,坚强固定,彻底在早期减压,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为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了条件,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孙文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襄垣县人民医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 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实验组采取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8周后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实验组临床改善程度以及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瑞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目的 探讨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德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