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亚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开腹手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腹腔引流率、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及切口液化、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治疗甲状腺肿的效果. 方法 对巨野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平均分为三组. A组行腔镜手术,B组为外侧入路,C组为改良中间入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及复发率. 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及引流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时间短,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例皮下气肿),显著低于A、B两组的11.3%和12.9%(P<0.05);仅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显著低于A、B两组( P<0.05 );A、B组美容满意度均较高,分别达到96.8%、93.5%,显著高于C组( P<0.05). 结论 改良中间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术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高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刘时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记录两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爱丽;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中、高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 h内急性脑梗死( A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90例AC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万U、150万U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HI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中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剂量组为91.11%,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溶栓前、溶栓6 h、溶栓10 d后NIHSS评分分别为(8.64 ±3.61)、(6.88 ±6.03)、(5.91 ±6.48)分;高剂量组分别为(8.58 ±3.24)、(6.94 ±6.31)、(6.03 ±6.4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均效果显著,均可改善神经缺损,但中剂量尿激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宁;王振华;王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CIN患者分为宫颈锥切术( LEEPC)组55例、浅宫颈环切术( SRE)组55例及深宫颈环切术( DRE)组50例. 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效果. 结果 LEEP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DRE组的88.00%及SRE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患者宫颈塑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三种不同的LEEP方法( LEEPC、DRE、SRE)治疗CIN均具有较佳的宫颈塑形效果,但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所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林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50例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均为西峡县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时间( 290 ±2.5 ) min,术中的出血(850.2 ±1.7)ml,随访(24.2 ±1.3)个月. 脊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2%. 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无门轴断裂、骨不连及假关节、无关节现象,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高度维持良好,后凸出畸形;无食管、气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 结论 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良好复位,坚强固定,彻底在早期减压,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为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了条件,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孙文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核采用胸腺肽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纵隔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进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与加用胸腺肽治疗,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20.1 ±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3 ±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1个月后均有1例肝功能出现异常,停用吡嗪酰胺,取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观察肝功能恢复正常,抗结核治疗方案继续应用. 结论 在标准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胸腺肽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纵隔淋巴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缩短病程,且有较高安全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
作者:曹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病情的相关联系. 方法 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COPD患者,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采用BODE指数和GOLD分级;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与BODE指数和GOLD分级的相关联系. 结果 生活质量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数与BODE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生活质量总均分、日常活动能力及社会活动状况因子分数与GOLD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OLD与患者抑郁、焦虑因子分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ODE指数分级各个级别中,大部分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OLD分级各个级别中,部分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ODE指数和GOLD分级两者比较,BODE指数更能较好地反应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方军;陈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4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NDS,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记录两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加用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吴晋芳;雒娇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肾功能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尿毒清颗粒前后的变化情况.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性支持及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 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指数在治疗后均有大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24 h蛋白尿量及hs-CRP指数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尿毒清颗粒较常规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患者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数据挖掘在白血病初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急性组、慢性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按相关操作规程完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工作,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急性组白细胞计数上升率为66.67%,显著低于慢性组的84.38%;急性组红细胞计数下降率为91.67%,显著高于慢性组的53.13%;急性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率高达91.67%,而慢性组则高达93.75%. 以上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白血病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特征,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病情,提高白血病检出率,使患者及时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甲状腺癌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根据甲状腺切除范围与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处理,总结临床疗效. 结果 64例患者手术处理方法包括32例一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29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治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 64例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皆无死亡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为6.25%,存活率为93.7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若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则建议采取选择性或治疗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根治术处理,而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则建议予以一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处理,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宋琦;杨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出现异常情况的中晚孕期产妇115例,经产妇同意与产前咨询后,予以侵入性的产前检查并分析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超声异常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 115例超声检查出现异常的产妇均接受脐静脉或羊水穿刺,经染色体核型的分析,81例超声检查严重异常产妇检出染色体异常28例,4例微小异常病例未出现染色体异常,两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胎儿先心病合并心外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病率达到45.95%. 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能发现大部分的胎儿异常发育,从而为进一步行侵入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智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行肝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临床手术效果和结石残留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清除结石防止复发,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胜昌;李俊;贾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子宫肉瘤的病例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以开封市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数据、病理特征及组织形态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总结. 结果 子宫肉瘤多发于中老年妇女,以阴道出血、下腹部肿块等症状为主,经病理学诊断肉瘤为低密度恶性型和高度恶性型,且以低密度恶性型居多;对低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和高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的发病率、肉瘤大小、分裂相及随访1 年的生存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肉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病理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振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作术前新辅助化疗,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处理,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7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2例,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其并发症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记录尿结石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6.35 ±11.26) min,高于对照组的(82.23 ±13.08)min;且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可缩短上尿路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留置造瘘管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绍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1例,全部患者在全麻下行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双节固定31例,单节固定40例,手术切口长度( 7.9 ±1.2 ) cm,手术时间( 168.2 ± 21.5)min,术中出血量(310.9 ±45.6)ml,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随访6~24个月,67例患者坚强融合,4例患者可能融合,无患者不融合. 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肌肉剥离的范围,手术过程中所用牵拉力量小等优点,可有效降低手术所带来的组织损伤,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 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88.46%和90.38%(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9、4.6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85%.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仿,盐酸左氧氟沙星成本-效果比更低,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佳方案.
作者:陈巧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