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高峰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1例,全部患者在全麻下行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双节固定31例,单节固定40例,手术切口长度( 7.9 ±1.2 ) cm,手术时间( 168.2 ± 21.5)min,术中出血量(310.9 ±45.6)ml,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随访6~24个月,67例患者坚强融合,4例患者可能融合,无患者不融合. 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肌肉剥离的范围,手术过程中所用牵拉力量小等优点,可有效降低手术所带来的组织损伤,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鼻镜下电离子手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目的 探讨采用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 对照组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方法治疗,实验组行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4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鼻镜下电离子手术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淑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CIN患者分为宫颈锥切术( LEEPC)组55例、浅宫颈环切术( SRE)组55例及深宫颈环切术( DRE)组50例. 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效果. 结果 LEEP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DRE组的88.00%及SRE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患者宫颈塑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三种不同的LEEP方法( LEEPC、DRE、SRE)治疗CIN均具有较佳的宫颈塑形效果,但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所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林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83例,随机分开腹组、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1例,对比三组疗效. 结果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0.0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组(P=0.02).结论 三种剔除术疗效各有优劣,应视患者身体情况及自身需求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上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管理. 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月强迫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6、8周的Y-BO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疾病的效果以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3例,对其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中25例患者发病时间<3 h,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92%;1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3~6 h,治疗有效11例,有效率为61.11%. 发病<3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发病时间为3~6 h患者. 43例患者中颅内出血7例,其中2例死亡;4例脑出血患者中3例伴随高血压症状,1例伴随糖尿病,4例脑出血患者表现为脑水肿,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脑水肿症状严重,已形成脑疝,治疗好转后出现栓塞,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方式,患者的发病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 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史岩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双平面固定法治疗,实验组行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伤椎间隙高度、水平位移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伤椎高度和位移的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王秀超;时战岭;李燕子;谢文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肝叶切除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上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行肝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临床手术效果和结石残留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清除结石防止复发,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蒋胜昌;李俊;贾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在中青年子宫腺肌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上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中青年子宫腺肌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子宫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宫内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随访1年,观察记录节育器放置前和放置后4、8、12 个月时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及性激素变化情况. 结果 连续放置1年后患者月经量显著减少、痛经程度明显减轻、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CA125水平显著降低,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节育器放置后4、8、12个月患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可显著改善中青年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月经量并缓解痛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中青年子宫腺肌症的保守治疗手段.

    作者:徐红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开腹手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腹腔引流率、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及切口液化、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术后切口分泌物感染常见病原菌培养结果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后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为临床快速、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BacT/Alert2全自动鉴定仪对阳性分泌物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特殊细菌的药敏试验还采用K-B 纸片法. 结果 988 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菌670 株( 67.8%) ,革兰阳性菌274 株(27.7%),真菌44株(4.45%). 分离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未发现耐药株,对米诺环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均<30.0%;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耐药性较低;肠杆菌科除对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结论 切口分泌物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各种致病菌耐药状况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娄峻;张耀辉;邱卫强;张智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A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50%,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杨博;史宝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A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B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B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喘息、肺部体征、气促持续时间均少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作术前新辅助化疗,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处理,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7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2例,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其并发症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东平县中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患儿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小儿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各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小儿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传统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相比,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区域麻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该麻醉方式氯胺酮用量少、更易促进麻醉苏醒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该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患者,均为郑州交通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D0、D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增大,但观察组D1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血浆BNP指标及6MWT距离评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均明显下降,6 MWT均延长,且幅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保障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芳;马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SMPP)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 月至2013年12月SMPP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住院时间. 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CRP、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SMPP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减少患者发热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作者:隋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7 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 运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后JOA评价优良率、椎间相对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患者椎体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活动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能够显著提高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VAS、JOA评分,增加椎间距离,帮助患者彻底减压,还可维持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胡德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 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88.46%和90.38%(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9、4.6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85%.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仿,盐酸左氧氟沙星成本-效果比更低,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佳方案.

    作者:陈巧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出现异常情况的中晚孕期产妇115例,经产妇同意与产前咨询后,予以侵入性的产前检查并分析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超声异常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 115例超声检查出现异常的产妇均接受脐静脉或羊水穿刺,经染色体核型的分析,81例超声检查严重异常产妇检出染色体异常28例,4例微小异常病例未出现染色体异常,两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胎儿先心病合并心外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病率达到45.95%. 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能发现大部分的胎儿异常发育,从而为进一步行侵入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智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