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菊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上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管理. 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糖尿病顽固性腹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德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记录两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爱丽;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濮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44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肠粘连4例,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17例,发生率为23.61%,观察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开腹胆囊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视下行胆囊手术对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程丽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患者,均为郑州交通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D0、D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增大,但观察组D1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血浆BNP指标及6MWT距离评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均明显下降,6 MWT均延长,且幅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保障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芳;马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夹板固定,观察组3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9.5%,对照组为优良率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夹板固定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50例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均为西峡县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时间( 290 ±2.5 ) min,术中的出血(850.2 ±1.7)ml,随访(24.2 ±1.3)个月. 脊神经功能JOA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2%. 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无门轴断裂、骨不连及假关节、无关节现象,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高度维持良好,后凸出畸形;无食管、气管损伤等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 结论 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良好复位,坚强固定,彻底在早期减压,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为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了条件,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孙文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其分别行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其阳性检出率. 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 1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73.0%,心电图检出率为4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另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后均发现,两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更高,且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可作为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A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B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B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喘息、肺部体征、气促持续时间均少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急救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力衰竭、再次休克、诱发出血及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急救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心力衰竭、再次休克、诱发出血等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3.04%,差6.52%. 结论 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时机合适,术中防止过分牵拉皮瓣,复位后植骨固定,有效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子宫肉瘤的病例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以开封市肿瘤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数据、病理特征及组织形态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总结. 结果 子宫肉瘤多发于中老年妇女,以阴道出血、下腹部肿块等症状为主,经病理学诊断肉瘤为低密度恶性型和高度恶性型,且以低密度恶性型居多;对低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和高密度恶性型肉瘤患者的发病率、肉瘤大小、分裂相及随访1 年的生存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类型子宫肉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病理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振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配合泰索帝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两组,每组40例. 实验组实施唑来膦酸配合泰索帝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2.50%,对照组为87.50%. 转移病灶总修复率实验组为55%,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来膦酸配合泰索帝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骨转移灶修复,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秀琴;唐忠仁;孙建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东平县中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患儿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小儿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各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追加次数、小儿唤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与传统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相比,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区域麻醉方面临床效果较好,且该麻醉方式氯胺酮用量少、更易促进麻醉苏醒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该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承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补液方式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的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按照早期补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足量快速补液法,实验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急救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液体输入量、临床指标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补液急救,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海波;王强;兀瑞俭;李艳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再次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比较术后生存期. 结果 对其中的29例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1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2例未行手术治疗. 随访3 年后,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为55.2%,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率为28.6%,未手术患者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初次手术应采取优手术方案及手术的彻底性,术后按时复查,发现病灶及时行再次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章万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女性尿失禁患者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针吊带手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5例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术后3~6 d出院,随访6~10个月未见并发症. 结论 无针吊带技术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钱建荣;张蓟;陈毅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在无积水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60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方式,分析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研究B超下联合治疗方式的可行性. 结果 一期碎石术249例,二期手术11例. 单一通道取石241例,两通道19例,手术时间74~135(85.11 ±12.51)min,血红蛋白下降超过90 g/L 6例,1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共234例完成结石清除,清除率为93.98%(234/260). 结论 B超下经皮肾镜气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安全、疗效可靠、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琪;何长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 OSAHS)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同煤集团同煤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将其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 8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动态血压、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检测和经鼻正压通气以及低浓度氧疗,观察并分析嗜睡情况. 结果 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重度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比正常组高(P<0.05);患者给予氧疗之后,心脑血管症状以及白天嗜睡的情况明显改善. 结论 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高红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记录两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加用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吴晋芳;雒娇娇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