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琪;何长海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134例,分为A组49例,B组41例,C组44例. A组采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B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C组采取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指标(时间、出血量、排气量)、住院时间与随访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 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量皆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排气量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随访三组患者皆无严重并发症(P>0.05). 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传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言,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怡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中、高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 h内急性脑梗死( A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90例AC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万U、150万U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HI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中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剂量组为91.11%,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溶栓前、溶栓6 h、溶栓10 d后NIHSS评分分别为(8.64 ±3.61)、(6.88 ±6.03)、(5.91 ±6.48)分;高剂量组分别为(8.58 ±3.24)、(6.94 ±6.31)、(6.03 ±6.4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均效果显著,均可改善神经缺损,但中剂量尿激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张宁;王振华;王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FLAG化疗方案,研究组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临床缓解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非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42.86%)显著低于对照组(85.71%) ,P<0.05. 结论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显著提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国荣;任建平;刘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数据挖掘在白血病初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急性组、慢性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按相关操作规程完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工作,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急性组白细胞计数上升率为66.67%,显著低于慢性组的84.38%;急性组红细胞计数下降率为91.67%,显著高于慢性组的53.13%;急性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率高达91.67%,而慢性组则高达93.75%. 以上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白血病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特征,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病情,提高白血病检出率,使患者及时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7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1周后脑CT或MRI结果将7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 观察组为单纯脑梗死未转化为脑出血,对照组为脑梗死后转化为脑出血. 比较两组MMP-9、GFAP及FN水平. 结果 观察组MMP-9为( 993.32 ± 234.21)μg/L、GFAP 为( 2366.35 ±864.47 ) ng/L, FN 浓度为( 2893.63 ±492.63 )μg/L;对照组 MMP-9 为(1138.28 ±350.16)μg/L、GFAP为(2996.38 ±951.28)ng/L,FN浓度为(3991.73 ±978.75)μg/L;观察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MMP-9、GFAP及FN水平检测对脑梗死后脑出血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扩大应用.
作者:贺显君;张建平;吕文革;杨春海;郑秀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治疗甲状腺肿的效果. 方法 对巨野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平均分为三组. A组行腔镜手术,B组为外侧入路,C组为改良中间入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及复发率. 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及引流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时间短,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例皮下气肿),显著低于A、B两组的11.3%和12.9%(P<0.05);仅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显著低于A、B两组( P<0.05 );A、B组美容满意度均较高,分别达到96.8%、93.5%,显著高于C组( P<0.05). 结论 改良中间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术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高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刘时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作术前新辅助化疗,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处理,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7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2例,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其并发症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40例患者分为无鼻息肉组(观察组)与伴鼻息肉组(对照组) ,每组120例,两组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0.33% 和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0.83%和80.3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临床治疗1、6、12个月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其中鼻塞改善效果为显著;SNOT-20及5个条目评分治疗1、6、12个月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症状积分,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雪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激素( iPTH)升高程度对慢性肾衰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造成的影响. 方法 以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PTH水平进行分组. 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前及透析半年时间后检测其iPTH水平及BUN(血尿素氮)、Scr(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指标. 结果 两组透析前的iPT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半年后iPTH水平升高为(783.5 ±68.3)ng/L,显著高于B组(P<0.05),升高幅度也显著高于B组(P<0.05). 结论 慢性肾衰退血液透析患者难以避免iPTH升高,升高幅度越大患者残余肾功能受损越严重,因此该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对iPTH升高情况予以充分重视并有效控制.
作者:吴小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与4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NDS,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月强迫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6、8周的Y-BO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疾病的效果以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3例,对其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中25例患者发病时间<3 h,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92%;1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3~6 h,治疗有效11例,有效率为61.11%. 发病<3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发病时间为3~6 h患者. 43例患者中颅内出血7例,其中2例死亡;4例脑出血患者中3例伴随高血压症状,1例伴随糖尿病,4例脑出血患者表现为脑水肿,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脑水肿症状严重,已形成脑疝,治疗好转后出现栓塞,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方式,患者的发病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 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史岩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A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B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B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喘息、肺部体征、气促持续时间均少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膀胱扩张局部封闭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痛程度及膀胱容量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尿痛程度、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经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3.04%,差6.52%. 结论 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时机合适,术中防止过分牵拉皮瓣,复位后植骨固定,有效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产前系统超声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出现异常情况的中晚孕期产妇115例,经产妇同意与产前咨询后,予以侵入性的产前检查并分析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超声异常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 115例超声检查出现异常的产妇均接受脐静脉或羊水穿刺,经染色体核型的分析,81例超声检查严重异常产妇检出染色体异常28例,4例微小异常病例未出现染色体异常,两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胎儿先心病合并心外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病率达到45.95%. 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能发现大部分的胎儿异常发育,从而为进一步行侵入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智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女性尿失禁患者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针吊带手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5例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术后3~6 d出院,随访6~10个月未见并发症. 结论 无针吊带技术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钱建荣;张蓟;陈毅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c-Fn)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及意义,为筛选早期血肿扩大病情预测指标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MMP-9、c-Fn和TIMP-1的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IL-6含量,凝固(浊度)法检测血浆中Fbg含量. 结果 86例患者在病情发作24 h内有78例进行颅脑CT检验复查,其中19例发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4.36%;脑内血肿扩大组发生不规则血肿的概率( 47.3%)明显高于与血肿未扩大组( 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Fbg 含量分别为( 2.8 ± 0.7)g/L和(2.3 ±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IL-6含量分别为(21.6 ± 8.1)pg/ml和(14.7 ±5.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肿扩大组的MMP-9、c-Fn、TIMP-1的含量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Fbg、IL-6和MMP-9与脑内血肿扩大的发生有较强的关联性,而c-Fn、TIMP-1与脑内血肿扩大的关联性相对不强. 这些数据指标对于人们对脑内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黄凯达;毛红丽;徐岷;杨军;朱庆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中青年子宫腺肌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子宫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宫内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随访1年,观察记录节育器放置前和放置后4、8、12 个月时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及性激素变化情况. 结果 连续放置1年后患者月经量显著减少、痛经程度明显减轻、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CA125水平显著降低,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节育器放置后4、8、12个月患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可显著改善中青年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月经量并缓解痛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中青年子宫腺肌症的保守治疗手段.
作者:徐红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开腹与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11年2 月至2013年10月胆囊炎和胆囊结石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20例,随机均分两组,每组160例. 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 年时肠粘连发生率. 结果 肠粘连发生率研究组为1.25%,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术后肠粘连率较低.
作者:孔亮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