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达;毛红丽;徐岷;杨军;朱庆华
目的 分析肾功能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尿毒清颗粒前后的变化情况.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性支持及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 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指数在治疗后均有大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24 h蛋白尿量及hs-CRP指数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尿毒清颗粒较常规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患者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膀胱扩张局部封闭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痛程度及膀胱容量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尿痛程度、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经膀胱扩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跃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上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中青年子宫腺肌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子宫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宫内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随访1年,观察记录节育器放置前和放置后4、8、12 个月时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血清CA125及性激素变化情况. 结果 连续放置1年后患者月经量显著减少、痛经程度明显减轻、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CA125水平显著降低,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节育器放置后4、8、12个月患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可显著改善中青年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月经量并缓解痛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中青年子宫腺肌症的保守治疗手段.
作者:徐红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核采用胸腺肽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纵隔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进行标准化疗方案治疗与加用胸腺肽治疗,将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20.1 ±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3 ±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1个月后均有1例肝功能出现异常,停用吡嗪酰胺,取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观察肝功能恢复正常,抗结核治疗方案继续应用. 结论 在标准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加强胸腺肽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纵隔淋巴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缩短病程,且有较高安全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
作者:曹烨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上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管理. 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2%,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作术前新辅助化疗,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处理,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7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2例,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其并发症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再次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比较术后生存期. 结果 对其中的29例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1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2例未行手术治疗. 随访3 年后,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为55.2%,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率为28.6%,未手术患者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初次手术应采取优手术方案及手术的彻底性,术后按时复查,发现病灶及时行再次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章万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SMPP)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 月至2013年12月SMPP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住院时间. 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CRP、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SMPP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减少患者发热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作者:隋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记录尿结石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6.35 ±11.26) min,高于对照组的(82.23 ±13.08)min;且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可缩短上尿路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留置造瘘管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绍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应用骨皮质剥脱加植骨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4年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四肢长管状骨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43例,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自体骨植骨术治疗,分析其疗效. 结果 43例中40例骨不连于术后5~8个月愈合,功能恢复良好;2例于术后6~7个月置物断裂,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后愈合;1例因术后感染改为外固定治疗,术后18个月愈合,功能恢复可. 结论骨皮质剥脱术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骨不连可改善骨不连局部的血液运行,提高局部骨诱导活性和骨传导性,促进骨不连愈合.
作者:苏振炎;曹亚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无针吊带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女性尿失禁患者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针吊带手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15例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术后3~6 d出院,随访6~10个月未见并发症. 结论 无针吊带技术是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钱建荣;张蓟;陈毅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将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单级电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治疗. 记录并分析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手术所需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34.38%),P<0.05. 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申长发;张海芳;谢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烧伤肢体创面采用悬吊助动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交通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肢体烧伤患者80例,均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床架手工肢体悬吊法) 40例与观察组(悬吊助动法)40例. 结果 观察组局部肢体创面感染率为14%,瘢痕形成率为6%;对照组分别为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痛率为38%,微痛率为54%,痛率为8%,未见很痛病例;对照组未见无痛病例,微痛率为22%,痛率为54%,很痛率24%,观察组各项构成比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烧伤肢体创面应用悬吊助动法治疗,可降低创面感染率和瘢痕形成率,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医护依从,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雷培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24 h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诊断的86例冠心病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进行诊断,以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并对诊断的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为81.4%,对照组为6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准确率为83.7%,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准确性高、阳性率高、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及无创等优势,具有重要价值,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晓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CIN患者分为宫颈锥切术( LEEPC)组55例、浅宫颈环切术( SRE)组55例及深宫颈环切术( DRE)组50例. 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效果. 结果 LEEP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DRE组的88.00%及SRE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患者宫颈塑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三种不同的LEEP方法( LEEPC、DRE、SRE)治疗CIN均具有较佳的宫颈塑形效果,但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所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林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治疗甲状腺肿的效果. 方法 对巨野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展开研究,平均分为三组. A组行腔镜手术,B组为外侧入路,C组为改良中间入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及复发率. 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及引流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时间短,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例皮下气肿),显著低于A、B两组的11.3%和12.9%(P<0.05);仅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显著低于A、B两组( P<0.05 );A、B组美容满意度均较高,分别达到96.8%、93.5%,显著高于C组( P<0.05). 结论 改良中间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术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高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刘时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开腹手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腹腔引流率、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及切口液化、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记录两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各项实验室检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爱丽;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采用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1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随机将所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单纯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在治疗1周和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奥卡西平明显比卡马西平好,且奥卡西平的不良反应更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月强迫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6、8周的Y-BO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