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及MRI在头颈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上官建伟;梁俊芳;张新明;白星

关键词:CT, MRI, 头颈癌淋巴结转移, 早期诊断, 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CT、MRI在头颈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头颈癌患者30例,采用CT、MRI早期诊断,对其检查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临床检查对肿瘤分期的准确率为66.7%,CT诊断准确率为93.3%,MRI诊断准确率为96.7%,相较临床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头颈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应用CT、MRI均可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用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程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激素( iPTH)升高程度对慢性肾衰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造成的影响. 方法 以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PTH水平进行分组. 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前及透析半年时间后检测其iPTH水平及BUN(血尿素氮)、Scr(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指标. 结果 两组透析前的iPT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半年后iPTH水平升高为(783.5 ±68.3)ng/L,显著高于B组(P<0.05),升高幅度也显著高于B组(P<0.05). 结论 慢性肾衰退血液透析患者难以避免iPTH升高,升高幅度越大患者残余肾功能受损越严重,因此该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对iPTH升高情况予以充分重视并有效控制.

    作者:吴小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记录尿结石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6.35 ±11.26) min,高于对照组的(82.23 ±13.08)min;且术中出血量、留置造瘘管时间、血尿转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期结石清除率、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可缩短上尿路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留置造瘘管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绍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低龄高血压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心电图的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与低龄组,高龄组64例,年龄80岁以上;低龄组96例,年龄60~79岁. 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心电图. 结果 低龄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分别为(126.30 ±12.01)、(70.15 ±8.41)、(129.20 ±10.58)、(69.21 ±6.48)、(65.34 ±10.54)mm Hg (1 mm Hg=0.133 kPa),均高于高龄组的(120.54 ±10.06)、(64.54 ±6.21)、(120.33 ±10.45)、(59.30 ±5.49)、(58.55 ±7.46)mm Hg,高龄组夜间收缩压则较高. 低龄组全天、白天心率分别为(67.21 ±10.02)、(70.21 ± 10.03)次/min,均高于高龄组的(62.55 ±6.74)、(64.57 ±7.54)次/min(P<0.05),两组夜间心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ST-T改变低龄组与高龄组分别为528、556次,高龄组稍高,有症状缺血性ST-T改变低龄组显著较高,高龄组室性、房室内及束支阻滞发生率高于低龄组( P<0.05). 结论 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可全天候对患者血压等体征进行监控,临床有必要加强对高危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的监测,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任寅;朱莉;殷屹岗;阮中宝;陈各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5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作术前新辅助化疗,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处理,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74.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2例,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其并发症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肾功能与血清hs-CRP在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尿毒清颗粒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肾功能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尿毒清颗粒前后的变化情况.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性支持及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治疗. 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指数在治疗后均有大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24 h蛋白尿量及hs-CRP指数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尿毒清颗粒较常规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患者肾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LEEP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60例CIN患者分为宫颈锥切术( LEEPC)组55例、浅宫颈环切术( SRE)组55例及深宫颈环切术( DRE)组50例. 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效果. 结果 LEEP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DRE组的88.00%及SRE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患者宫颈塑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三种不同的LEEP方法( LEEPC、DRE、SRE)治疗CIN均具有较佳的宫颈塑形效果,但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所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林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根治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根据病情分别再次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比较术后生存期. 结果 对其中的29例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1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进行治疗,2例未行手术治疗. 随访3 年后,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率为55.2%,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率为28.6%,未手术患者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初次手术应采取优手术方案及手术的彻底性,术后按时复查,发现病灶及时行再次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章万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悬吊助动治疗烧伤肢体创面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烧伤肢体创面采用悬吊助动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大同市交通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肢体烧伤患者80例,均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床架手工肢体悬吊法) 40例与观察组(悬吊助动法)40例. 结果 观察组局部肢体创面感染率为14%,瘢痕形成率为6%;对照组分别为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痛率为38%,微痛率为54%,痛率为8%,未见很痛病例;对照组未见无痛病例,微痛率为22%,痛率为54%,很痛率24%,观察组各项构成比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烧伤肢体创面应用悬吊助动法治疗,可降低创面感染率和瘢痕形成率,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医护依从,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雷培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 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88.46%和90.38%(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9、4.6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85%.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均能有效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仿,盐酸左氧氟沙星成本-效果比更低,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佳方案.

    作者:陈巧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行术后1~3年随访.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手术后期慢性疼痛2例. 术后疗效优47.83%,良32.61%,可13.04%,差6.52%. 结论 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时机合适,术中防止过分牵拉皮瓣,复位后植骨固定,有效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孙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探讨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单纯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3%,观察组好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杨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SMPP)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 月至2013年12月SMPP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住院时间. 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CRP、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SMPP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减少患者发热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作者:隋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40例患者分为无鼻息肉组(观察组)与伴鼻息肉组(对照组) ,每组120例,两组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0.33% 和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0.83%和80.3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临床治疗1、6、12个月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其中鼻塞改善效果为显著;SNOT-20及5个条目评分治疗1、6、12个月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5). 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症状积分,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雪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痰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PPV)联合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痰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痰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改变.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及痰液IL-6、IL-8及TNF-α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及痰液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PPV治疗COPD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及痰液炎症因子水平,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传文;姜东亮;于法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患者,均为郑州交通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D0、D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增大,但观察组D1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血浆BNP指标及6MWT距离评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均明显下降,6 MWT均延长,且幅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保障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芳;马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急诊修复颌面部损伤的效果

    目的 探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急诊修复颌面部损伤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颌面部软组织皮肤损伤患者213例,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初期修复面部创伤,总结其疗效. 结果 213例颌面部损伤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随访3~12个月,患者面部恢复较好,未见牵拉畸形或瘢痕增生、挛缩等. 结论 在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的前提下,在24 h内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进行紧急的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工作,可有效降低愈合后出现瘢痕增生的可能性,值推广应用.

    作者:魏培翰;王海荣;张振芳;陈小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常规数据挖掘对白血病的初筛作用

    目的 探讨血常规数据挖掘在白血病初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急性组、慢性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按相关操作规程完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工作,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 急性组白细胞计数上升率为66.67%,显著低于慢性组的84.38%;急性组红细胞计数下降率为91.67%,显著高于慢性组的53.13%;急性组血小板计数下降率高达91.67%,而慢性组则高达93.75%. 以上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白血病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特征,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病情,提高白血病检出率,使患者及时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惠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双平面固定法治疗,实验组行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伤椎间隙高度、水平位移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伤椎高度和位移的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王秀超;时战岭;李燕子;谢文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月强迫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6、8周的Y-BO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齐拉西酮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德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A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B组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B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喘息、肺部体征、气促持续时间均少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