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昆仑
目的 探讨采用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新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细菌性皮肤病患者146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多中心开放性实验原则,实验组采用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症状,对照组4例出现局部灼热和瘙瘁感,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 采用2%夫西地酸乳膏对细菌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于云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经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管影像资料.结果 23例均明确显示真、假腔,破口位置、数量,内膜片走行,受累血管及邻近重要脏器血供,假腔呈“鸟嘴”样改变18例,蜘蛛网状改变5例,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DeBackey分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8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2例,头臂干3例,双骼动脉1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由假腔供血4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快速、安全、无创,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破口位置、病变程度、累及范围及邻近重要脏器血供,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手术风险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手术采用手辅助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短期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 =40)与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40),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无输尿管等邻近器官损伤,取切缘标本进行活检,无癌细胞检出.观察组2例因腹腔癌肿浸润,有广泛粘连征象,需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围术期出血量及住院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手术采用手辅助腹腔镜进行,与开腹手术比较,可显著提高手术操作效果,减少围术期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有较高安全性,可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高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经过彻底清创、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创面以皮辩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的方式修复,全部治愈.结论 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创面修复方式多以皮瓣转移和游离皮片移植为主.
作者:吴旭红;孙明亮;詹淑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观察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TNF-α、IL-6含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两个指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瑜;邢丽菲;汪艾曼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HBV-DNA转阴37例,占58.7%,观察组52例,占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HVV-DNA转阴率,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良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资料.结果 4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2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31例;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7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3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例;婴幼儿肥厚型心肌病2例.全部确诊.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文军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比检测宫颈癌患者、子宫肌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分析IL-6在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3例子宫颈癌患者、43例子宫肌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分离得到血清,后用ELISA方法检测收集血清中IL-6的浓度,并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之间的相关性,后判断IL-6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低分化肿瘤患者血清中IL-6的浓度显著高于高分化肿瘤患者(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要显著高于分期较早的患者;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6每上升10 ng/ml,宫颈癌的直径平均增大0.902 mm;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每上升10 ng/ml,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升高30.3% (P <0.05).结论 IL-6作为机体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之一,在宫颈癌患者血清的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肿瘤的相关特性如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均密切相关,从而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水平的检测可能会有助判断宫颈癌患者肿瘤特性、病情监测等过程中.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颈部肿块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 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颈部肿块患者50例.对所有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实施对比.结果 50例患者中颈部肿块表现为神经源性肿瘤20例,出现颈部淋巴结结核10例,囊性淋巴管瘤10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对患者实施CT检查及MRI检查过程中,两种检测方法终均显示为囊性肿块及囊实性肿块的情况,真实情况为在患者颈部间隙之间分布.结论 两种方法在影像学上无明显差异,不能细致观察常出现混淆.对此,在对肿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够注重表面,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杨有万;刘佳;董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132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32例140个脑动脉瘤全部行夹闭治疗,恢复良好76例,轻残27例,重残2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Hunt-Hess分级中Ⅰ~Ⅲ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Ⅳ、V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段.
作者:纪德峰;纪芳;徐增良;周伟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婴儿各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41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矫治术.心上型采用心上吻合27例,心内吻合3例,其中自体心包扩大吻合口11例;心内型7例为连接至冠状静脉窦,彻底剪除肺静脉开口前方的房间隔组织和冠状静脉窦顶壁,以人工材料再造房隔的同时扩大左房,1例为连接至右房顶,扩大房缺后心内补片纠治;心下型2例在心外右房后方纵切肺静脉共干后纵行吻合.结果 39例存活,临床症状消失,体格发育明显改善,无心功能异常表现.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8%.1例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心跳骤停,1例为左心发育不良低心排.39例全部门诊随访,除1例二次手术外,无近中期吻合口狭窄,随访无死亡.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作为一个在正常双心室心脏中发生的孤立性畸形时,婴儿期是积极手术的理想时机,手术效果满意,预后好.
作者:彭帮田;张岩伟;艾峰;程兆云;范太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通气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Pa02、PaC02和氧合指数(Pa02/Fi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比单纯COPD有更明显的夜间低氧血症倾向,单纯氧疗对上气道阻塞问题作用微弱.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夜间低氧血症,降低C02潴留,减少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王丽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为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腹股沟疝无张修复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48例患者中,16例复发经二次手术后均痊愈,3例误诊为术后疝复发的阴囊血清肿,术后3d行二次手术痊愈,8例行穿刺取液给予阴囊抬高处理后均治愈.6例慢性疼痛患者经半年治疗后,疼痛缓解,2例经对症治疗后仍在观察阶段.7例切口及会阴部异物感未给予特殊治疗,术后半年症状自行消失,4例感染均在术后1周行二次手术痊愈,2例切口血肿给予切口引流后痊愈.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复术是一种有效并安全的手术方式,但手术时应增加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对腹股沟区进行正确的解剖认识,规范手术中的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尚志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手术[1]已然成为了泌尿外科乃至整个外科学中的里程碑.自2000年被首次应用于泌尿外科以来,机器人手术平台因其三维视图及灵巧的机械手腕的绝对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等领域.随着更多应用程序的开发及其功能的不断强化,机器人手术平台迅猛发展,其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由于其学习曲线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及操作精度较高等诸多优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已成为了泌尿外科手术史上的一枝新起之秀.
作者:李东升;魏金星;张雪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探讨大肠癌、切缘正常组织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中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和dUTP焦磷酸酶(dUTPase)的表达情况;研究是否存在大肠癌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TS、TP和dUTPase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与5-氟尿嘧啶(5-r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评估TS、TP和dUTPase作为5-Fu化疗敏感性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中TS、TP和dUTPase的表达情况.结果 33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TS和dUTPase的表达在表达水平、染色范围和染色深度三个方面均高于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TP的表达均为高表达,无相关性;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耐药性不尽一致.结论 大肠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TS和dUTPa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根据转移灶本身的TS和dUTPase的表达水平选择化疗方案.
作者:任建林;田林;赵素琴;梁建芳;郑绘霞;肖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57例,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咳嗽好转、退热、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可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效果确切.
作者:张延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33只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经左前降支注人微栓子颗粒操作以建立CME模型.将这33只雄性兔子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手术7d后将研究对象处死,随后取其左心室乳头段心肌进行染色操作.观察并记录梗死心肌的情况,并对梗死面积进行检测.采用RT-PCR以及ELISA对白细胞介素石(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基因在非梗死区(右室)心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结果 研究对象在进行前降支动脉微栓塞后,IL-6、TNF-α以及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且右室心肌中白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炎症有着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向阳;郑艳红;郑亚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Ⅰb2~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Ⅰb2 ~Ⅱb期宫颈癌患者32例,局部肿瘤≥4 cm,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前采用紫彬醇+卡铂化疗方案进行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结果 32例宫颈癌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化疗后,症状缓解率97%,宫颈癌肿块消退率93%,化疗2个疗程后,2~3周顺利完成宫颈癌的根治手术,手术率98%.结论 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且有很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丹参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明显优于丹参,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剑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采取X线机直视下闭合复位再经皮AO纯钛中空螺钉进行治疗,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其中优28例,良16例,差4例.术后对患者随访半年至3年,未见患者发生断钉、内固定松动及感染等情况发生.术后1年内4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对其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结论 X线电视直视下闭合复位再经皮AO纯钛中空螺钉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少,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甫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