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广;何升华;孙志涛;余伟吉
目的 探讨宫颈妊娠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氨蝶呤(MTX)和宫颈钳刮术联合治疗5例,宫颈刮组织病理报告为退变绒毛组织,β-HCG明显下降,1例清宫时出现大出血休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送病检证实为宫颈妊娠,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妊娠妇女如出现宫颈增大,子宫正常要考虑宫颈妊娠可能,B超可作为诊断宫颈妊娠的首选方法;MTX和宫颈钳刮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保留子宫,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宜考虑子宫切除术.
作者:蔡奕军;陈雪容;张少平;莫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法洛四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患儿治愈18例(100%);并发症5例(27.7%);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288±108)h,活血药物使用时间(45.3±41.3)h,呼吸机使用时间(24.3±8.2)h,钳夹主动脉时间(1.8±0.5)h,体外循环时间(2.4±0.5)h.结论 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前要全面了解患儿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术后患儿的监护,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且能增加患儿术后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小板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者38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且无慢血流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两组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的浓度;进行血常规检验,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密度(PDW).比较两组GMP-140、PLT、MPV的水平,分析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GMP-140及MPV的相关性.结果 ①CSF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②CSF组GMP-140及MP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GMP-140及MPV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体积增大、聚集功能增强,提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处于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可以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光公;王丽霞;段红艳;李永强;黄彦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采用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新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细菌性皮肤病患者146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多中心开放性实验原则,实验组采用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症状,对照组4例出现局部灼热和瘙瘁感,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 采用2%夫西地酸乳膏对细菌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于云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手术[1]已然成为了泌尿外科乃至整个外科学中的里程碑.自2000年被首次应用于泌尿外科以来,机器人手术平台因其三维视图及灵巧的机械手腕的绝对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等领域.随着更多应用程序的开发及其功能的不断强化,机器人手术平台迅猛发展,其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由于其学习曲线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及操作精度较高等诸多优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已成为了泌尿外科手术史上的一枝新起之秀.
作者:李东升;魏金星;张雪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临床与实验室指标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期观察组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患者评估、医生评估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3年随访,观察组X线有进展与无变化分别为55.71%、44.29%,对照组分别为54.29%、4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西峡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合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结合间继性蓝光照射.对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间继性蓝光照射疗法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缩短黄疸消退的时间,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潘玉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介素-18 (ILq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法检测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L-18B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并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血清IL-18、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IL-18和IL-18BP、ALT和HBVDNA载量水平随着临床表现逐步加重逐步升高;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呈正相关(r=0.808,r=0.672,r =0.631,P均<0.01),IL-18BP水平与ALT、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717,r=0.683,P均<0.01).结论 IL-18和IL-18BP共同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致病过程,且与肝脏炎症活动性、肝损害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小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不同诊断方式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DHVD)患者合并其他类心脏病的诊断结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总共收治了100例SDHVD合并其他类心脏患者者.实施心电图(ECG)和X线,彩超心动图(CDE)和体格检查(PE).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SDHVD合并其他类心脏病时,临床表现有心脏扩大和心脏杂音,以及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其中,心脏杂音64.00% (64/100),心力衰竭70.00% (70/100),心率失常60.00% (60/100),X线示左心扩大58.00% (58/100);较X线示右心扩大[9.00% (9/100)]以及X线示全心扩大[7.00% (7/100)],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E检查显示AV病变率78.00% (78/100),较MR的13.00% (13/100),以及AV并MR的8.00% (8/1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脏患者者应实施CDE检查,以减少SDHVD漏诊以及误诊.
作者:王宏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减影CTA联合常规CTA诊断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规CTA及减影CTA影像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并对二者结合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58例患者减影CTA及常规CTA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影CTA血管重建时间明显短于常规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减影CTA显示颅底动脉瘤及血管狭窄优于常规CTA(P <0.05).结论 减影CTA联合常规CTA能够有效显示动脉管壁及管腔情况,图像质量高,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余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Ⅰb2~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Ⅰb2 ~Ⅱb期宫颈癌患者32例,局部肿瘤≥4 cm,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前采用紫彬醇+卡铂化疗方案进行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结果 32例宫颈癌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化疗后,症状缓解率97%,宫颈癌肿块消退率93%,化疗2个疗程后,2~3周顺利完成宫颈癌的根治手术,手术率98%.结论 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缩小局部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且有很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经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管影像资料.结果 23例均明确显示真、假腔,破口位置、数量,内膜片走行,受累血管及邻近重要脏器血供,假腔呈“鸟嘴”样改变18例,蜘蛛网状改变5例,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DeBackey分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8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2例,头臂干3例,双骼动脉1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由假腔供血4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快速、安全、无创,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破口位置、病变程度、累及范围及邻近重要脏器血供,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手术风险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建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BE患者5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采用普通内镜模式及NBI模式观察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并进行清晰度评分;对普通内镜及NBI下所观察到的改变显著部位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BE主要表现为食管反流症状,但同时有约1/3患者无明显症状;NBI模式下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清晰度评分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BI指导下的靶向活检对BE的诊断及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绍岐;孟小芹;甘爱华;张晓慧;李春燕;林燕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在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5例声门型喉癌(实验组)及20例喉癌前病变(对照组),实验组在显微镜支持下行黏膜剥离及声带激光切除,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发声功能恢复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术后发音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但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行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疗效确切,能短期内恢复发声功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作为首选术式应用.
作者:屈凤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50例健康对照和168例NAFLD患者的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和CIMT厚度.分析影响NAFLD、CIMT的独立因素.结果 NAFLD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空腹游离脂肪酸及CIMT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游离脂肪酸水平是NAFLD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NAFL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普遍升高,NAFL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与CIMT增加有关.
作者:郝齐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57例,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咳嗽好转、退热、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可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效果确切.
作者:张延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ND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实验组两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为95.0%,远高于对照组的76.3% (P <0.05),观察组并发症3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潘昆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 对老年肠梗阻的治疗应该实行早发现早治疗的策略,如果患者需要做手术,则应该对其做好围术期处理.
作者:郑树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应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则联合使用自拟助孕种子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温持续时间、血清孕酮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该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妊娠率.
作者:覃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手术采用手辅助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短期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 =40)与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40),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实施,无输尿管等邻近器官损伤,取切缘标本进行活检,无癌细胞检出.观察组2例因腹腔癌肿浸润,有广泛粘连征象,需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围术期出血量及住院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手术采用手辅助腹腔镜进行,与开腹手术比较,可显著提高手术操作效果,减少围术期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有较高安全性,可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高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