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华;孙国章;李凤丽
目的:以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为技术平台,获取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系统常见病临床诊疗数据,以数据挖掘分析平台为工具,构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方法学。方法:以名老中医脾胃病临床病案为原始资料,运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全面、动态地采集临床信息,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总结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脾胃系统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经验。结果:采集127位名老中医、1457例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建立结构化名老中医脾胃病病例数据仓库,形成了3个病种名老中医专家经验总结报告。结论:确定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方法,即利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对临床病历数据化,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平台进行分析挖掘,形成知识库,在临床上进行应用验证,将证明有效的经验形成治疗方案及治疗理论来指导临床,并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健;任剑锋;刘竺华;陈国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源流论》充分反映了徐灵胎的医学建树和学术思想,集中其毕生治医心得,为徐灵胎之力作,其中“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篇,在治病原则上阐明了“治病必分经络脏腑”思想,体现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位确定的重要性。在其所著《洄溪医案》89案例中,有十余例着重强调用药施治前应当先确定病位所在,体现了徐灵胎非常重视治病必究病根之在,对后世医家进行疾病的诊疗施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亚兰;鲍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了吸引高质量的优秀稿件,提高本刊学术质量,更好地为作者服务,本刊从2014年起开辟稿件审稿、刊发绿色通道,具体如下。1.对于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形成的科研论文,经审查录用后,将通过本刊绿色通道优先出版并4个月内见刊。2.对于国家级和国际科技合作资助项目形成的科研论文,经审查录用后,将通过本刊绿色通道优先出版并3个月内见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左归丸胚胎期干预能否对妊娠糖尿病(GDM)大鼠子代高糖高脂饮食诱发的糖耐量减低(IGT)起到预防作用。方法:育龄雌性SD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妊娠糖尿组、胰岛素组、左归丸组、联合干预组。受孕当日妊娠糖尿病组和3个干预组按45 mg/kg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复制妊娠糖尿病模型。并于孕4 d~19 d给药干预(左归丸10 g/kg灌胃,胰岛素20 IU/kg皮下注射)。孕鼠产子后,每窝取1只雄鼠,组成新组,组别不变。母乳喂养3 w,普通生长饲料喂养2 w,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子鼠均于6 w龄开始高糖高脂饮食。10 w后葡萄糖干化学法测各组子鼠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P2hG),全自动生化仪测血脂,酶联免疫法测脂联素浓度,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结果:15 w龄末,模型组子鼠发生IG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糖尿病组TC、TG显著升高,HDL-C、APN显著降低,药物干预组可以改善相关指标,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用药物组。结论:糖尿病大鼠妊娠期予补肾阴方左归丸干预能够有预防高糖高脂饮食引发子代成年大鼠发生IGT。
作者:王悦尧;王永辉;许凯霞;柴智;李艳彦;周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通过天地、自然、气候、物候等周期性变化,阐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疫病的防治具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体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被人们重视,尤其是SARS、禽流感等疫情后,五运六气理论在疫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气候与疫病发病的关系被众多学者高度关注,相继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
作者:曹雷;苏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治疗的42例Lisfranc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配合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足部功能疗效优良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切开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继斌;赵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口服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4例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静;徐向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用多学科交叉的思维和眼光透视经典中医药学理论,重新发现和挖掘出孕育于其中的新的科学问题,构筑和交集全新的理论中医学(Theore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TCM)发展前沿和边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参麦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IL-6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针刺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和参麦注射液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制备SIRS大鼠动物模型。造模1 h后,针刺治疗组针刺足三里,留针5 min;生理盐水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0 g;参麦注射液组足三里穴位注射参麦注射液,0.1 mL/100 g,以后每24 h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5 d后,予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测量血清生化指标(ALT、AST和CREA)和炎症因子(IL-6和IL-8)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针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CREA、ALT、AST、IL-6及IL-8水平升高(P<0.05);与针刺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参麦注射液组CREA、ALT、AST、IL-6及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够显著抑制SIR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表达,显著改善大鼠肝肾功能,发挥了抗SIRS的作用。
作者:任大为;傅天啸;兰菲;傅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传统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链锁性地写在古汉语里,由此转换一个新的眼光和视野,我们能揭示出像为什么没有基于“以毒攻毒”的学说及法则产生出“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现代免疫学这样的药物与科学的原因吗?
作者:曲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清喷鼻微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脑清喷鼻微乳喷鼻,2喷/次,3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安慰剂喷鼻,2喷/次,3次/d。疗程均为21 d。治疗前后评估患者NIHSS评分、MBI评分,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后第21天相应的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后第21天与治疗前1 d 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PO降低(P=0.0310),SOD及GSH-PX升高(P=0.0415,P=0.0010)。结论:脑清喷鼻微乳有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祝维峰;李丽霞;陈楚云;李建煌;冯驭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内经》藏象理论有“四时藏象”“四时五藏”“五行藏象”和“六节藏象”,不同的藏象理论对学习者造成困扰。通过对不同藏象理论的浅析,指出五行藏象弥补了四时藏象论不及脾的缺陷;思考了五行藏象不足及与“地之阴阳”的关系、六节与六经的关系及六节藏象与“天之阴阳”的关系,认为六节藏象与五行藏象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
作者:蔡华珠;纪立金;陈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采用甘芍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月经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芳芳;李兆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恢复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期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两组治疗7 d、14 d后患者血流动力学、血压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血压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增加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责任血管血流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推论其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预后的作用,为临床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型脑梗死的治疗拓宽思路。
作者:吴佩华;王爱梅;郑秀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血清药理学是日本学者田代真一在1984年第一届和汉医学会上首次提出[1],指在动物经口服给药一段时间后采血,分离血清,用此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它为科学地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2]。1997年以王喜军为代表的科学研究者将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与理论方法引入中国医药研究领域,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的研究随之开展起来。血清药理学较中药直接作用于体外实验的传统方法更符合中药在体内代谢的实际情况,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故在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3]。中药血清药理学在神经、心血管、呼吸、免疫、消化、生殖、泌尿、骨骼系统以及在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4]。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黄丽华;孙国章;李凤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假药饼灸组。除空白组外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 mg/kg,连续7 d,造成免疫抑制模型。3个治疗组分别进行隔药饼灸、艾灸、假药饼灸治疗,隔日灸,共灸10次。灸疗结束次日静脉取血,进行血细胞系列的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WBC、NEU、RBC、HGB、HCT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WBC、NEU、RBC、HGB、HC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组RBC明显升高(P<0.01);假药饼灸组9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因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爱花;单增天;田岳凤;李雷勇;王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龙葵正丁醇提取物对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将40只C57BL/6J荷瘤小鼠随机分成荷瘤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龙葵正丁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组8只。给药15 d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解剖其胸腺、脾脏组织,称重,计算胸腺和脾脏指数。结果:龙葵正丁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对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2.14%、13.93%和15.36%。龙葵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胸腺指数增长率为134.31%,龙葵正丁醇提取物中剂量组脾指数增长率为128.73%。结论:龙葵正丁醇提取物对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荷瘤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
作者:金旺;高聚伟;潘磊;陈培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问诊是中医临床诊查病情的重要活动,是中医四诊的首要环节。通过问诊医生能够获得临诊当时所不能感知到的病情,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患者自觉症状、宿疾、体质及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从而为分析病情、判定病位、掌握病性、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内经》云:“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金匮要略》(《金匮》)为我国现存早的诊治杂病的专书,书中对脉象的论述甚为详实,故世人常说“时病重苔,杂病重脉”,但仲景并未忽略问诊在诊治杂病中的重要作用,兹就全书中涉及的问诊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浅析。
作者:张世霞;李聚林;穆俊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DWI及常规MRI检查阳性结果的异同。结果:4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DWI序列上都发现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8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5例患者T1WI未见异常,仅在FLAIR和T2WI上呈略高信号;13例患者临床有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又出现DWI高信号。结论:DWI检查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
作者:吴永新;王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解郁方”的不同频率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探讨抑郁症的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针刺干预组(设3组,分别编号C组、D组、E组)5组,每组8只。除A组外,其他各组动物接受21 d各种不同的应激,造模的同时分别对针刺干预组进行不同频率电针干预。21 d后测定5组血清中BDNF和CRH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BDNF含量均降低,CRH含量均升高,表明造模成功;与B组比较,C、D、E组BDNF含量升高,CRH含量降低;D、E组与C组BDNF及CRH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频率2 Hz效果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有关。
作者:王敏丹;燕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